纯欲白月光全面翻车,私下居然雌竞和擦边都来?
票房扑街,演员争议,导演破防…电影《红楼梦》的热闹还在发酵。
关于这部豆瓣3.8分的大作,羊想替曹公问上一句:什么鬼?
看这诡异的“新林黛玉”,“一黛不如一黛”所言不虚。
王熙凤主打拆散宝玉黛玉,让女强人变恶毒女配是啥厕品?
秦可卿衣襟大开,谁还能分得清是《红楼梦》还是《金瓶梅》…
以及最最最最离谱的设定:黛玉和宝钗,居然开始搞!雌!竞!
由于同时爱上宝玉,这俩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且不提制作粗糙、剧组作妖等问题,退一万步说,这种充斥着男性凝视和两女争一男的戏码,和红楼梦“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性主义内核有半点关系吗?
曾几何时,《红楼梦》构建了羊心中对女性的美好想象。
她们立于古典审美的巅峰,从满纸荒唐言里长出丰满的血肉,百花齐放,各有魅力。
跨越百年再次出现,她们绝不可能是男角色的附庸,她们代表的一直都是自由、清醒、多元的女性面貌…
翻拍经典
为啥总是挨骂
惨烈对比下,咱87版《红楼梦》,水灵灵地翻红了。
确实,我们可是看过黄金的一代人,又怎么会被破铜烂铁所迷惑?
对比这一次的雷人剧情和雷人选角,当年的陈晓旭可以说是天选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举手投足都是风流。
一个转身落泪的镜头,在抖音掀起了模仿潮。
张莉的宝钗,端庄柔美,如牡丹,如一副的工笔画。
眼睛格外有神,透露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心气。
也只有这样的宝钗,能让大家聚在热搜鸣不平——她才不会耽于情爱呢!
这才是红楼梦中人的正确打开方式,你能感觉到镜头是有感情的。
比如,贾府日常一撇,就挺有母系氏族的感觉。
太太小姐们身着绮丽,伫立雪中,甭管高矮胖瘦,这画卷必以女性的圆心徐徐展开。
再比如,黛钗这对红白玫瑰,不但没有狗血的雌竞,反而流淌着淡淡的CP感。
偶尔有一点比较,一分晦暗。
更多时候,是欣赏,关怀,和一部分的感同身受,同命相连。
要演绎好这种女孩间点到为止的幽微关系,主创们必是真的走进人物内心,注入深刻的理解和爱。
除去人物关系的刻画,87红楼的先锋性,更体现在创作细节的方方面面。
比如,难以逾越的国产剧的美学巅峰。
很少能在群像戏,看到如此恢弘的场景。
秦可卿出殡的一小段剧集,道具做了一年,服装超过700件。
元妃省亲,动用了500套不同的衣服。
全剧组上百名女演员,没有一个造型雷同,全部按照人物特质来量身打造。
黛玉素妆、宝钗华妆、平儿泪妆、晴雯病妆、袭人佣妆、妙玉禅妆、元春宫妆...
光王熙凤,就有宴妆、盛妆、正妆、残妆、囚妆等几十种妆容。
和如今单一的国产剧比,简直是多元到极致。
一切细节,剧组都精益求精。
为试出书中黛玉的“罥烟眉”,造型师翻遍古代史书资料,干脆跑到西湖边,把柳叶的形状都描了个遍。
当完整妆容第一次出现在陈晓旭脸上,她对着镜子一愣,倏然落泪。
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就是林黛玉。
豆瓣有位网友说得好:
36年过去了,这版红楼无法超越,因为再不会有一部作品,能如此呕心沥血塑造女性角色,因为深爱,所以理解。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那回过头看新《红楼梦》呢?
它的技法,可以说和女本位主题相去甚远。
女角色的镜头,毫不遮掩男性凝视。
转向贾府中男性时,却呈现一片出意气风发的恢弘气场。
羊扼腕叹息,红楼的华彩,就在于和父权体系的疏离。
为什么要割舍女角色的弧光,将她们的个人成长都栓在男本位的性缘关系里?
借用网友的俏皮总结:“但凡这帮男人有那本事,贾府都不至于沦落到抄家。”
中国文学史最牛的
一批女性群像
《红楼梦》的开篇写:
“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没错,几百年前,人曹雪芹就挑明了。
我笔下的女孩子,全比我强。
而她们正是中国文学史最牛的一批女性群像。
很多人看来,黛玉是只会哭的娇气小姐。
Big no!
作为探花之女,黛玉打小接受的都是士大夫教育。
精通诗词歌赋,也懂家国之道,女孩会的她都会,她会的男孩却未必会。
人情世故,黛玉都不懂。
初进贾府,面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她察言观色,一点岔子没出。
手段能力,她也从来不差。
父亲林如海丧礼时,林家人丁稀薄,不过十来岁的黛玉孤身前往葬父,也可以把控全程。
她的眼泪和哀愁,从不是羸弱,只是看破世情后,依旧随心而过罢了。
相比至情至性的黛玉,宝钗则“入世”的多。
有个经典桥段:一次,宝钗从哥哥那得来许多礼物,于是分给荣国府其他人,其中包括性格粗鄙,好搬弄是非的赵姨娘。
赵姨娘心想:“怨不得都说宝丫头会做人,东西挨门儿送到,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
这个拉踩,引来大量读者诟病宝钗:
一个人时刻面面俱到,岂不是像戴了面具?
羊曾经也觉得宝钗过于圆滑,直到步入社会很久,才看懂她的玲珑剔透。
很早开始,宝钗就隐隐预见世家大族的最终走向:万物无常,大厦将倾,也只是片刻。
危机一旦降临,人的身份调换,“强者”随时可能变成“弱者”。
今日给弱者一份情,日后自己也多一条退路。
贾府众人都沉浸在最后的余晖和奢靡,对未来的危险浑然不知。
宝钗的这份“圆滑”,又怎么不算是一种清醒呢?
红楼近些年人气飙升的,还有“大女人”探春。
不同于钗黛生来享有尊荣,探春是庶出女儿,因为身份处处掣肘。
所以探春更加要强,喊出那句振聋发聩的女性宣言: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可以说,她一手扶起来自己的地位。
她管起家来,雷风力行,大胆开源节流,细心变更错漏。
再复杂的事务,都能“看得透,拿得定,办得来”,还能安稳上下人心。
知名女强人凤姐,面对探春都自愧不如:
“心里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
贾家倾倒后,探春简直得到一个逆天评价:
“若探春未嫁,当不至于族人离散。”
真不愧是探春大女人!
抛开大观园的命运沉浮,红楼一直在论证一个真理:女子从未不如男。
论能力,格局,胸襟,她们足以立于天地之间。
哪怕身份再卑微,着墨再少的小人物也不例外。
贾府败落后,众人避之不及,唯有刘姥姥前来探望。
得知凤姐女儿被卖烟花巷,她目光如炬:“豁出这把老骨头,也得把人找回来。”
老人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土地,倾其所有,历尽周折,终于救出巧姐儿。
只因她记得——初来大观园时,凤姐给过自己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坐车的钱。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可谓义薄云天,气魄简直吊打全书一众男性。
随着贾府树倒猢狲散的大厦倾倒,一直以来,笼罩在她们头顶上的浓雾去散——
红楼梦,终究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女性命运之歌,她们来过,奋战过,深爱过,觉醒过。
或许最终结局都一样,封建的墓碑犹如一把剑插入她们的身体里,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然而玫瑰始终是玫瑰,不管在命运中如何磋磨,她永远是她自己,零落成泥碾作尘,也有香如故。
87版《红楼梦》曾举办过一场晚会:贾宝玉重返大观园。
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林黛玉是诗人,宝钗是设计师,凤姐成了导演,元春如愿当上了饭店老板娘…
宝玉怆然泪下:老天,你有多少精灵神秀,都重新赋予了这些女孩…
实际上,哪怕是生于封建社会,她们也没有放弃对自我的追求。
她们不愿做男性的附庸,即使身处一块方寸天地,也要绽放自己的华彩。
她们不必完美,但能穿越一切时间的周期,让任何时代的女性,与之共情。
这正是红楼梦中女性跨越百年,不容置喙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