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了8天骂,票房500万,《红楼梦》还值得翻拍吗?
胡玫执导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成为本周的话题中心,电影上映后挨了8天的骂,但目前票房只有500万,对于一部从筹备到上映历经18年时间的电影来说,目前的处境可谓费力不讨好。
映前,娱理工作室曾与胡玫导演交流,在《未上映就争议四起,所有人都劝她放弃,这到底是怎样一部电影?》一文中,详细讲述了拍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难处,包括剧本做了10年、后期债务问题等等。在交流中,我们能感受到她的用心,但影片上映后的反响,也确实说明用心不一定就能拍得好。
费时费力费钱还挨骂,这部电影上映之后的舆情指向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红楼梦》在当下值得翻拍吗?尤其是值得翻拍成电影吗?从市场角度来考虑,答案或许并不乐观。
他们为什么演不好《红楼梦》?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第一轮负面舆情,来自于林黛玉饰演者张淼怡的一张屏摄“丑图”,有观众质疑这是林黛玉吗?随即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客观来说,屏摄不对,尤其用一张屏摄抓拍的照片来质疑演员,这并不公平。
但这也充分说明观众对于《红楼梦》翻拍作品的严苛态度,一定会从外型到对角色、原著的理解程度,来全面审判一个演员。
胡玫拍摄的这版《红楼梦》,经历了演员的长期培训,导演提到演员们要上礼仪课、形体课、茶道课、刺绣课等等,但这些都是让演员学习如何饰演一个古人的基础课程,而他们对于《红楼梦》原著的研究花了多大功夫,我们不得而知,那么演员们在戏外的表达就是一个重要的汇报环节,可惜演员们并没有用好这个机会,甚至还暴露了自己对《红楼梦》的认知浅薄——
在电影首映礼上,有观众提问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扮演者,觉得戏里各自的遗憾是什么。贾宝玉扮演者边程的答案是“最后娶的不是林妹妹”,张淼怡则回答“灵魂契合的两个人最后没有走到一起”。
网友解读,这是演员完全把《红楼梦》的故事归结为小情小爱的青春爱情片,并且拿出陈晓旭当时对《红楼梦》做的深入人物分析做对比,高下立判。
首映礼上还有人提问当林黛玉的巨额遗产被贾家算计,这时你会怎么做?张淼怡回答:“我会先把它花光。”再继续提问贾宝玉结婚了,新娘不是你,你的感受是?张淼怡用歌词边唱边回答:“感谢你特别邀请来见证你的爱情。”
首映礼上玩梗、输出短视频内容,已经是如今宣发的标配玩法,但主创们显然没有意识到,《红楼梦》与其他作品不同,在官方场合输出的所有表达,都是网友们审判主演有没有吃透角色的一次考试,所以这种玩梗式的轻佻回答,只能起到反作用。
在李少红版《红楼梦》上映时期,不会读晴雯判词的杨幂就曾经被观众审判,如今观众对新版林黛玉的苛责也不是新鲜事。
归根结底,对于拍摄《红楼梦》这样的名著中的明珠,最需要的是敬畏心。或许因为有前人的表演珠玉在前,新版本总是会被挑刺,但演员至少要让观众感受到自己在对原著和角色的理解方面努力了。
不过,如今影视行业远比1987版《红楼梦》的时代繁荣,粉丝对演员的要求是不断进组,行业也要求一个演员不断有新作品露出才能保持热度,费时费力投入一个翻拍角色并不是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还不如演一部仙侠古偶更能一夜爆火。
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少有人愿意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去吃透《红楼梦》了,演员缺乏敬畏心和投入度,又如何翻拍成功呢?
《红楼梦》适合拍成电影吗?
《红楼梦》原著通行本长达120回,著作的特点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每一个人物关系和主要事件,都有复杂的因果,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清楚的。
如果想拍完全书,2个小时左右的电影不可能承载如此体量;如果只拍摄其中一个经典故事,也没有哪个经典场面可以独立存在,还是需要创作者讲清前因后果。所以如何把120回的大部头浓缩,是电影版《红楼梦》最大的挑战。
胡玫表示,一开始有想过拍成三部曲,但这样成本压力过大,于是放弃了这个方式。最终《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选择了阴谋与爱情这条主线,把“贾吞林财”这个说法作为阴谋,来展开宝黛钗的爱情悲剧。然而爱情戏也不可能只拍三个人,还是有很多经典角色和场面,即使与主线无关,最终也登场了。
胡玫透露,剧组就电影里要不要出现刘姥姥有过长期的纠结,“因为刘姥姥出现就是在阴谋与爱情线上岔出去了,但是因为它是《红楼梦》,刘姥姥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所以保留了,因为我们做了一点喜剧化的处理,那么从商业性的考虑还是要保留的。像焦大这样的人出现在里面,其实都有点跟我们主题不相关,没看过《红楼梦》的人就会觉得很奇怪,焦大是干嘛的?但是因为它是《红楼梦》,这个人物代表的是一个阶层,你必须要有点睛之笔,要点到的。”
但如此这般,最后呈现的结果就是既要有要,变得四不像,每个人物都是蜻蜓点水般出场,情节如流水账般匆匆带过,观众看不到情节之间的关联,一些诸如贾宝玉踹了袭人一脚的情节,显得没头没尾不知所云,如果不是熟读原著,仅看电影就会觉得有很多情节和情绪断裂之处。
从改编角度,《红楼梦》更适合用电视剧的形式,按照原著章回体的叙事节奏,徐徐铺开这副包罗万象的画卷,只有拍得足够细节,才有可能把《红楼梦》的“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文学价值呈现出来。
不仅剧本难浓缩,《红楼梦》从类型上也很难界定。
四大名著里《西游记》的电影改编版最多,一是因为里面的九九八十一难很容易独立成章,利于电影改编;二是因为《西游记》很适合做成奇幻冒险类型片,甚至加入喜剧、爱情元素,再加上特效和大场面,在商业上会有很多卖点。
而《红楼梦》从文本上来看,更合适的改变方向是文艺片,爱情是里面最适合提取的商业元素了,所以《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主演把宝黛钗的故事往三角恋、青春爱情片的方向去理解,可能也是因为电影确实就是往这个类型上去靠近的。
从体量来说,《红楼梦》难以浓缩成一部电影,从类型来说,《红楼梦》缺乏往商业大片打造的可能性。《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8天,票房刚刚才过500万,挨了骂又没有收获高票房。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曾经经历了背后出品方的几度轮转,据胡玫透露,在博纳影业最终接手这部电影时,还需要偿还之前的一些债务,在法律层面也有很多问题需要厘清,当时博纳影业因为对于《红楼梦》的情怀和喜爱而出手救了这部电影,让它最终与观众见面。
今年暑期档整体大盘萎缩,电影行业面临很大困难,《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市场遇冷后,相信未来的很长时间,不敢有公司和创作者会因为情怀原因,而轻易翻拍电影版《红楼梦》了。
还能如何改编《红楼梦》?
其实胡玫在拍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时,很多身边的朋友也劝她放弃,明知道前路困难重重还选择坚持,胡玫表示一是为了自己圆梦,二是希望观众能通过电影版,重新了解《红楼梦》这颗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娱理工作室认为,创作者不必给自己背上传承文化这么大的责任和负担,毕竟《红楼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读书目,不愿意读原著的人也很难因为看了电影而爱上原著;电影也无法替代文学的价值,实际上2小时浓缩版的《红楼梦》电影相较于120回的原著文字来说,倒有点3分钟讲完1部电影的意味了。
创作者应该把思考的角度回归到如何拍好一部作品。
从观众至今仍首先推崇1987电视剧版《红楼梦》这个现状来看,忠实还原原著,是翻拍的一条路径。
《红楼梦》能延伸出“红学”,足见其文本价值的博大精深,影视翻拍就应该把还原原著落实到细节处,做到让原著迷、红学家都挑不出错的程度。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愿意投入的演员,动画版也是一个制作方向。
另一条路径是在忠实原著内核的情况下,找到核心卖点。
舞剧《红楼梦》如今在戏剧市场上一票难求,足以证明这个IP仍然具有市场潜力。舞剧没有台词,而是把人物关系、事件用肢体动作呈现,没有“实”的情节,但用“虚”的方式抓住了《红楼梦》的文字中的神韵,用意境美把“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舞剧的形式就是这一改编之作的核心卖点,用肢体美、意境美、舞台表演形式之美提供给观众另一种抵达《红楼梦》的方式。
同理还有胡玫导演最喜欢的电影版《红楼梦》——1962年的越剧电影版《红楼梦》,同样受困于时长,这部电影无法讲全原著的故事,但是在越剧这种戏曲表演形式里,观众会更加关注唱段、身段,观众会在戏曲的范畴里去评价这部作品,越剧本身就是最核心的卖点。
当原教旨主义的改编越来越难、被观众越来越严苛地审判时,或许也可以考虑改编《红楼梦》的第三种途径:真正的解构与创新,甚至是魔改。
《西游记》的相关改编作品能被大众广泛接受,也是因为有《大话西游》这样的先驱作品在试水,《红楼梦》未尝不能玩点放飞的。比如林黛玉和伏地魔的拉郎CP,在二创赛道里红得一骑绝尘,这种脑洞向创作可以是创新的一个起点;再比如叙事的节奏是否要按照原著的章回体结构呢?打破宝黛钗为主角的传统体系,给十二钗每人单独拍一集故事,组成一个12集电视剧,或许也是一种重构的方式。
胡玫导演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市场遇冷,宣告了电影版《红楼梦》当下翻拍难。据编剧流潋紫透露,电视剧领域的大导演郑晓龙也将加入这个挑战者联盟,拍摄电视剧版《红楼梦》。这个经典IP在当下究竟还有怎样的呈现形式、还有没有成为大爆款的机会,我们拭目以待。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