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4日 15.9°C-17.7°C
澳元 : 人民币=4.56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守护汛期健康,科学应对传染病与皮肤病挑战

2024-08-09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尤其是全球变暖趋势加剧与厄尔尼诺现象的自然衰减交织影响下,我国今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降雨挑战。自汛期拉开序幕以来,全国范围内千余条河流相继突破警戒水位,洪水肆虐。

我们深知,自然灾害之后往往伴随着健康隐患的悄然滋生,尤其是传染病与皮肤病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因此,本文将为大众深入解析汛期过后应重点防控的疾病,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守护健康。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汛期传染病防控:

科学预警,精准施策

1.肠道传染病的隐秘威胁

在洪水肆虐的环境中,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成为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渠道。伤寒、痢疾、霍乱等细菌性腹泻,以及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腹泻,这些疾病的病原体通过洪水扩散,侵入人体后,在肠道内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这些病原体对肠黏膜的侵袭和破坏,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此,确保饮水安全、食品安全,做到“病从口入”的严格防控,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

2.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潜在风险

汛期也是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高发期。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多存在于鼠类、蚊虫等媒介中,通过直接接触或叮咬人类而传播。这些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引起全身多器官的损伤,病情复杂且严重。因此,除了加强防蚊灭鼠工作,改善居住环境卫生,减少人与动物的密切接触外,公众还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避免进入高风险区域,减少感染机会。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汛期皮肤病防治:

细心呵护,远离伤害

1.皮肤感染:潮湿环境下的微生物侵袭

汛期抗洪过程中,长时间浸泡在污水中,加之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细菌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繁殖条件。细菌感染常导致皮肤红肿热痛,而真菌感染则可能引发红斑丘疹或水疱。这些感染不仅影响皮肤美观,更可能引发深部组织的感染,甚至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后果。因此,保持皮肤干爽,定期出水休息并清洗皮肤,对于预防皮肤感染至关重要。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2.过敏性皮肤病的困扰

持续的潮湿刺激和皮肤屏障的受损,使得湿疹、皮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在汛后尤为常见。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因瘙痒难耐而引发睡眠障碍。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有过敏史或家族史的人群来说,更应注重预防工作,如保持清淡饮食、减少化学物质的刺激、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3.蚊虫叮咬的隐患

蚊虫不仅是夏季的“常客”,更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汛期过后,随着积水的增多和环境的改变,蚊虫的繁殖速度加快,叮咬人类的频率也随之增加。蚊虫叮咬不仅会引起局部皮肤的炎症反应,还可能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和疟疾等严重传染病。因此,做好防蚊虫工作至关重要,如使用驱蚊剂、穿长袖衣物、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外出等。一旦出现蚊虫叮咬后的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结语

面对自然灾害与健康隐患的双重挑战,我们更应携手共筑健康防线。希望大家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采取科学预防措施,有效防控汛后传染病与皮肤病,确保“汛期之后无大疫”,共同守护我们和家人的健康与安全。

策划制作

出品丨中华医学会

作者丨樊蕊蕊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 医学博士

审核丨张 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教授 主任医师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