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抗战期间,国军一个步兵连的人员和武器装备
咱们上期文章解析了抗战期间侵华日军步兵中队的人员编制和武器装备,那这期文章就再来说说抗战时期,国军一个步兵连的人员编制和武器装备。
不过当时的国军也分三六九等,有地方军和中央军两大方面。
地方军俗称“杂牌军”,原本都是收编军阀的部队,不同地区的部队编制和武器装备也参差不齐。
中央军则属于国民政府的正规军,俗称“嫡系部队”,在武器装备和人员编制上比杂牌军较为完善,但也有个别部队不完善。
那最完善的是什么部队呢?
就是中央军里的精锐部队德械师。
例如87师、88师、36师和教导总队这些部队。
那咱就以中央军里最好的德械师为例,说说一个步兵连的人员编制和武器装备。
连、排、班的人员编制
(1)连内编制:
德械师中的一个步兵连大约在140~160人左右。
下辖三个战斗排、一个炊事班和一个连部。
连部中包括连长、副连长、司务长、传令兵、医疗兵。
炊事班里面大约有5~7人,还分为班长、副班长和炊事员。
(2)排内编制:
一个排里大约有38~44人,包括一名排长、一名副排长以及三个战斗班。
(3)班内编制:
一个战斗班下辖12~14人,除了班长、副班长外,里面还分为步枪组和轻机枪组。
步兵连内的武器装备配置
(1)士兵的武器装备:
其中普通步兵、班长、副班长还有连部里的传令兵,所用的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德械师嘛,大部分士兵在战斗的时候,都是人手配备一顶引进德国的M35型钢盔。
M35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也算是防护力最好的钢盔之一,而且结构设计得合理,不仅适合德国士兵,而同时期的中国军人也很适合佩戴。
军服方面在当时所有的款式为民国二十五年式军服,也就是在1935年定型的一款制式军服。
虽然说是仿德式军服,但和同时期的德国军服基本没啥关系,而版式依旧保留北伐战争时期中山式军服的大体风格,变化最大的只是在胸前增加了信息章,上面标注着士兵的姓名、军衔、职务以及兵种。
不过士兵款的军服颜色比较浅,而且用的是棉线布料,帽子、上衣和裤子的做工比较简单,主打的就是简单实用和便于大量生产的理念。
德械师的部分士兵还配备了仿德式翻毛皮鞋,这相比千层布底鞋要好很多,而且防水、耐磨,还具有一定的防护性。
但并不是每个德械师的士兵都能拥有,而大部分的士兵仍在使用传统的布鞋作战。
除了以上的钢盔、军服和鞋外,每个士兵还有以下这些单兵装备:
每人一双和军服相同颜色的绑腿。
一个仿德国的野战水壶。
但水壶的原型并不是同时期德军的M1931系列,而是德国一战时期的某个型号,容量在0.8升左右,所以也被称为国造式0.8升水壶。
一个仿德式的野战饭盒,原型应该是德国的M31型军用饭盒。
一个仿德式的背包,原型是M34型。
这个主要用来装放额外的物品,例如野战口粮、洗漱用品、枪械维护工具等。
还有一个仿德式的挎包,原型也是德国的M31型杂物包。
主要用来装放士兵的一些小型私人物品。
由于日寇经常发动化学攻击,所以德械师还为每个士兵配备了一套防毒面具。
同样,这种面具也是仿德军的,原型应该是M30系列,同时还为其配备了一个金属的防毒面具收纳罐,而不是帆布包,这样会有更好的密封性。
野外扎营的时候,每个士兵身上还有一套军毯,平常行军的时候会捆绑在背包上面。
在武器方面,士兵用的大多数都是仿德国毛瑟系列的中正式步枪。
这枪在1935年定型,也就是民国二十四年,发射7.92x57毫米仿毛瑟尖头弹,弹仓容量5发,有效射程500米左右,性能不比同时期日军的三八大盖差。
中正式全枪长度1110毫米,重量4.08千克,步兵和骑兵都能使用,所以在当时也有着“中正式步骑枪”的别称。
还有就是,由于采用7.92毫米子弹,因此该枪也被国军老兵们简称“中正七九步枪”。
装备步枪的士兵,身上还有一套仿德式弹药盒,原型是德军的M1911和M1933型弹药携行具。
整个携行具使用厚牛皮制成,上面由三个独立仓组成,每个仓里面能装入3片5发子弹桥夹。
德械师的士兵与德军一样,在战斗时通常会携带两组这样的子弹盒。
装备中正式步枪的士兵,自然也不会缺少和该枪配套的中正式刺刀。
这种刺刀长度大约在50厘米左右,和德式刺刀一样,刀柄部分使用木头材料制成,末端带有连接底座的金属卡榫。
除了步枪和刺刀,士兵身上的额外武器还有仿德国M24的木柄式手榴弹,由于多数都是巩县兵工厂生产的,所以也叫作“巩造式”手榴弹。
通常情况下一个士兵身上会携带2~4颗。
(2)军官的武器装备:
连长、副连长和三个正副排长,都属于尉级军官,所以自然配备军官的专用物品和武器。
武器方面,尉级军官也属于基层指挥官,所以一般使用的都是毛瑟C96型手枪。
但德械师用的毛瑟手枪并非都是7.63毫米口径,而还有一部分军官装备了9毫米口径版本。
发射9x19毫米鲁格手枪弹,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都与原版的C96相同,只是修改了枪膛、枪管和弹仓,弹容量同样是10发,也需要从顶部使用桥夹或者单发装填。
握把护片上还刻有一个红色的数字9,因此这枪也被称为“大红9”。
装备毛瑟C96手枪的军官,身上也少不了专用的枪套,但一般会选择皮革软枪套,而不是硬壳式枪盒。
这种软枪套重量比较轻,而且体积小便于携带。
软枪套上面虽然自带了两个装放子弹的独立口袋,但在战斗时可能会不够用,所以军官还会额外携带两个皮革弹匣包。
除了武器外,还有军官专用的制服、靴子和其他作战物品:
比如一双军官必备的白手套。
还有军官专用的皮靴。
一条军官专用的皮带。
使用呢绒制成的军官款制服。
一个皮革制成的地图包。
当然除了装放地图外,还能装其他的作战文件、笔、纸和测量工具等。
还有一个用于确定方向的指北针。
以及一个作战怀表。
(3)机枪手、副射手的武器装备:
机枪主射手和副射手,其实身上的基础装备和普通士兵的一样,也有德式钢盔、军服、水壶、饭盒以及背包和翻毛皮鞋等。
但机枪组的任务不同,身上部分的武器装备和步枪兵的还是有所不同。
主要武器一般装备的都是捷克生产的ZB26型轻机枪,俗称“捷克式”。
这种轻机枪在抗战期间的国内十分常见。
发射的也是7.92x57毫米弹药,使用20发梯形弹匣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500发。
虽然弹药容量少,但捷克式轻机枪性能稳定,可靠性强,比同时期日军的歪把子强多了。
对于机枪的副射手,通常也要兼任弹药手。
因为身上会携带外的机枪弹药,自身负重就比较高,所以武器没有配中正式步枪,而是配备引进德国的毛瑟M1932速射型手枪,也叫“快慢机”。
这实际上就是能打连发的毛瑟C96手枪,发射的也是7.63x25毫米毛瑟手枪弹。
除了能打连发外,此枪还拥有能拆卸的独立弹匣,可选用10发短的或者20发长的。
装填弹药无需再从顶部压入,而可以直接快速更换弹匣。
不但装弹速度快,射速也快,火力更猛,堪比微型冲锋枪。
当年这枪也深受国军士兵的喜爱。
机枪副射手身上还有毛瑟手枪专用的硬壳式枪盒。
除了用来收纳武器外,还能安装在握把后面作为枪托使用。
当然了,副射手配备毛瑟手枪也得有专用的弹匣皮盒。
可根据战斗情况来选择8联、10联或者12联多种长度的弹匣皮盒。
机枪主射手身上还有两件其他装备:
一个是保护肩膀的护肩垫。
这是用多层布料缝合而成的,在战斗和行军的时候可通过头部套在肩膀上。
这样就能防止衣服的肩膀部分受到磨损。
另一个是ZB26专用的机枪弹匣皮盒,也是分为4联或6联两种款式。
(4)非战斗人员配置:
至于医疗兵、炊事班和司务长,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参与战斗,所以不会配备武器和作战装备。
只有一套最基本的军服。
还有一顶仿德式帽。
一双布鞋。
以及基础的腰带。
并不会配备钢盔、背包、水壶、饭盒和挎包等物品。
以上就是抗战中央军德械师一个步兵连的人员编制和武器装备,如果文中存在哪些错误或者不足,还有望各位多多指点纠正,想要了解更多,请记得关注,下期继续为大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