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4日 17.1°C-20.8°C
澳元 : 人民币=4.55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清初,河北一县治多次搬迁,曾在一村呆了70年,迁回时被省长夸奖

2024-03-20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清初,河北一县治多次搬迁,曾在一村呆了70年,迁回时被省长夸奖 - 1

位于河北省南部的邯郸市肥乡区及旧店乡

肥乡区是河北省邯郸市的一个辖区,在清朝同治年间出版的《肥乡县志》中,有一篇《原序》,是于雍正十年(1732年)由时任赐进士出身、翰林院检讨、钦差巡察顺广大三处等处地方、山东道监察御史协理山西道察院,后任江苏按察使、安徽布政使的李学裕所撰。

李学裕在撰写这篇《原序》时,虽然是巡察“顺(德,治所在今天河北邢台市区)广(平,治所在今天河北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大(名,治所在今天河北大名县)”三府的“钦差大人”,但其品级也仅仅是翰林院检讨、监察御史这类的七、八品的小官。不过由于有“赐进士出身”,因此官运亨通,后来官至安徽“布政使”,相当于今天的一省之长。

清初,河北一县治多次搬迁,曾在一村呆了70年,迁回时被省长夸奖 - 2

清同治《肥乡县志》中由李学裕所做的《原序》

在《原序》中他对当时属于广平府的肥乡县民风进行了一番夸奖:

至广平府肥乡县,入其境,沃壤平衍,觇其俗,淳朴厚重。

特别是对当时担任肥乡县知县的王建中更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至把他的政绩与宋朝的大儒程颢相提并论:

余家世居洛,程夫子以理学名儒出倅澶渊,讲学造士,开水田以利民生,教泽之遗至今,士庶犹沐其德于不衰。肥邑距澶州百里许,今王君莅兹土,百度维新,方之吾乡程子安在,古今人不相及耶。……彪炳史册,皎同日月矣。

那么,为何时为钦差,后为“省长“的如此人物会对一个县令有着这样的夸赞呢?

这是因为王建中在担任肥乡知县期间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把县的治所由位于县境东北部的偏僻一隅,再次迁回原址

清初,河北一县治多次搬迁,曾在一村呆了70年,迁回时被省长夸奖 - 3

清《肥乡县志》中的肥乡县城图

清同治《肥乡县志·建置》有记载:

肥城池不知所自起。明知县张博古重修,仍土城,周五里一百十八步。有四门:东曰玉川,南曰阳和,西曰长乐,北曰永安。……康熙四年,漳水溢,五年侨治郡城皇华馆,六年移治旧店营,雍正九年知县王建中介率士民捐输修筑,迁复,门名复旧。

清朝的肥乡县城,曾于康熙四年(1665年)因漳河泛滥,把城冲毁,县治先是在广平府的府城内,“侨治”在“皇华馆(在今天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城内,先是明朝正德十三年的漳川书院,崇祯九年改为类似今天政府招待年的皇华馆,清朝康熙十一年又改回漳川书院,乾隆二十一年更名为紫山书院)”。

清初,河北一县治多次搬迁,曾在一村呆了70年,迁回时被省长夸奖 - 4

肥乡县旧城图,不知道是被漳河摧毁的县城,还是在旧店时的模样

一年后,县治徙到旧店营,即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旧店乡,直到雍正九年才由知县王建中开始修复原城,雍正十年(1732年)迁回,肥乡县治在旧店的时间长达67年。

其实漳河在唐朝改道流经肥乡县境之后,泛滥浸泡原来的肥乡县城已不是一次两次了,唯独康熙四年的这次最为厉害:“康熙四年秋七月水注城,雨急浪奔,地陷为沼,水既久,距县境凡田畴庐舍俱没于巨浸”。

清初,河北一县治多次搬迁,曾在一村呆了70年,迁回时被省长夸奖 - 5

清光绪《广平府志》肥乡县舆图,可见众多的漳河河道,在县内流经

县治在搬迁到旧店营之后,存在着许多不便,据知县王建中所撰的《重修肥乡城碑记》,一是县治偏僻、狭小,设施不全,制度不能正常实施:“ ……就邑东偏旧店营,就民舍以为治所,褊近隘惬,制度荒陋,仓库监狱,诸无防卫。”二是县境内其他地方的人来县治办事不便:“凡西北南三乡士民,考课输赋,因公赴县者,迂阻回远,或穷尽夜力,人人不便”。

所以,在当时的肥乡县里,大家都希望能够迁回原来的县城。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漳河改道南徙,与卫河交汇,漳河影响肥乡的情形才得到改观。到雍正四年,肥乡县内土地逐步变得干爽,很少水患,特别是原县城址因为漳河携带泥沙的淤积:“旧城地脉坟起而高”,建城迁治的时机才得以成熟。

清初,河北一县治多次搬迁,曾在一村呆了70年,迁回时被省长夸奖 - 6

民国时期的肥乡县城图

钦差李学裕到达肥乡之时,肥乡县城恰好建成,他应邀对城池进行了巡视,评价道:“抵其邑,阅城廨舍庾、行馆宏壮备具……肥治经水之后,漠然于荒烟蔓草中,几七十年,历官斯土者,岂无计?及而因陋就简迁延以至于今乎?王君莅治,询谋佥同、毅然为之……(此处略去夸赞词语若干)详载诸志,足以照信而传远,宜也。”

大意是,他看到的新肥乡城设施齐备,回想肥乡城在经水之后快七十年了,历任诸官为何没有想徙回原治,却一直因陋就简在旧店营?而王建中上任之后,却很快就建了新城,这样的功绩怎么能不记载在各种志书上,从而把其功绩传播开,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二是教育搞得好

李学裕在肥乡城内视察,还到了文庙,看到新文庙殿堂巍峨、光照充足:“殿庑巍焕,丹蒰灿然”在这里向学生宣讲皇帝的圣谕,看到学生们环绕着像墙壁一样密不透风的倾听,还频频点头,深刻感觉到皇帝的恩泽、朝廷的教育在这里已经深入人心,给国家培养也众多的人才:“得人之盛者若此”。

清初,河北一县治多次搬迁,曾在一村呆了70年,迁回时被省长夸奖 - 7

民国《肥乡县志》中的文庙大成殿照片

三是重新编修了《肥乡县志》

肥乡县志在雍正年间之前曾有五个版本:

初刻,明嘉靖十七年;二刻,明嘉靖四十年;三刻,明万历十八年;四刻,清康熙二年;五刻,清康熙四十九年。

但是由于肥乡多次遭受漳河水患,各版本都几乎不存在了:“邑屡遭漳水,版既漂没,书亦散亡,故家遗室,鲜有存者,即间有残编断简,皆模糊瓯脱,不可辨其年月”。

而在雍正十年,由知县王建中主持的《肥乡县志》,因为之前县志的损坏,相当于重修一本新的县志,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首事之功亦聊以开后起之意,薪续灯传,此道不至陨落”。

清初,河北一县治多次搬迁,曾在一村呆了70年,迁回时被省长夸奖 - 8

上个世纪七年年代左右的肥乡县城卫星图

也正是因为这样,钦差、后来的“省长”李学裕很高兴的为这一版《肥乡县志》做了序,他说道:

惟志尚未辑,巩无以垂后,继而王君果以志告成,请余为序,余奚能辞夫?后伟卓越之才多乘,时而辈出,兴废举坠之事,尤待人而后行。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