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5日 16.7°C-19.4°C
澳元 : 人民币=4.71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齐国和赵国有什么恩怨吗

2024-03-18 来源: 历史资料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长平之战大家都很熟悉了,除了秦国和赵国两个参与者之外,中途还出现了一个齐国。赵国因为打仗缺粮,向齐国借粮,但是齐国却坚决拒绝了,而齐国就在赵国的后面,按理说唇亡齿寒,如果赵国真的被灭了,齐国也就距离灭亡不远了,可为何齐国却不愿意出手帮助赵国呢?两国之间是不是有一些什么恩怨呢?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齐国和赵国有什么恩怨吗 - 1

1、史书记载的齐国不借粮

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一次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关键战役,随着赵国的战败,东方六国再无能够独力抵挡秦国的存在,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已成,难以逆转。所以,对于东方六国来讲,长平之战的失败,几乎是吹响了他们灭亡的丧钟。

然而就是这样一场影响着后世数十年国运的战争,东方六国中却仅仅只是赵国一家在苦苦支撑,其他诸如齐楚魏韩这些这些诸侯国,并没有参与进来。而这对于赵国来讲,无疑是很绝望的,因为长平之战打的是一场国力的消耗战。双方各自陈兵数十万,互相对峙,每日消耗的粮草甚巨,秦赵两国其实都很难受。如果按照这种趋势下去,最终的结果就是双方罢兵言和。但是,赵国毕竟国力稍弱,粮草不济,实在是等不到那个时候了。期间,赵国还向背后的齐国借过粮食,但是齐国没答应。

“(齐)王建立六年,赵无食,请粟于齐”(《资治通鉴》)

最终赵王没有办法,只能是孤注一掷。让赵括带着二十万邯郸军,替换长平前线的主帅廉颇,主动与秦军决战,以期早日结束这场煎熬的战争。然后便是我们我们所知道的结果了,赵括轻敌冒进,被白起诱敌深入,断绝粮道,最终围而歼之,四十多万赵军近乎全军覆没。

那么问题来了,齐国他们为何不帮忙,难道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齐国和赵国有什么恩怨吗 - 2

2、赵国向齐国借粮

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当然明白,当初赵国向齐国借粮食的时候,齐国大臣周子就在齐王建面前,把赵国比作齐国之唇,建议齐王建借粮食给赵国。

“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资治通鉴》)

但是,齐王建根本就不听,因为就当时的天下格局而言,赵国和齐国根本就不是什么唇齿相依的关系。在齐国等诸侯眼中,此时的赵国与秦国没有太大区别。

在一般人眼中,所谓的战国时期,似乎就是秦国一统天下的这么一个过程。但事实上,这只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小阶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秦国都不是那个时代的主角,诸如魏国、齐国、楚国还有赵国,都曾像秦国一样登上天下霸主的位置,或者参与到争霸行列中来。所以,战国时期的主调乃是诸侯混战,不光有秦国打六国这一条线。既然是混战,那就没有绝对的阵营和盟友,他们只会做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哪怕是同出一家的三晋,那都是互相攻伐不断,更不要说其他国家了。

依据这个背景,我们再来看长平之战,其实你会发现,那就是秦国和赵国的一场争霸战。

当时的秦国已经崛起,挥师东进的战略目标显露无疑,山东六国中与之相邻的三晋与楚国,都被秦国给揍了。比如伊阙之战,韩、魏两国二十四万联军被全歼;鄢郢之战,打得楚国被迫迁都;华阳之战,魏赵联军十五万被斩,魏国大片国土沦陷。所以对于五国来说,秦国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但是,赵国也好不到哪里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军事实力大增,逐渐成为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而这对于东方的其他诸侯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儿。毕竟赵国强大了,作为邻国的他们就该遭殃了。尤其是对于燕国、齐国这些离秦国较远的国家来讲,赵国的威胁要远大于秦国。在长平之战前,赵国没少揍他们。

比如公元前276年,廉颇伐齐,攻陷九城;公元前276年,廉颇攻魏几,拔之;公元前265年,赵将田单攻韩,拔注人;公元前265年,赵将田单攻燕拔三城。

所以,长平之战对于秦赵之外的各个诸侯国而言,其实谈不上什么立场,双方都是威胁,坐山观虎斗乃是最为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

齐国和赵国有什么恩怨吗 - 3

3、齐国为什么不借粮

有了这么一个结论,我们再来看齐国不借粮食,那就变得十分合理了。对于当时的齐国而言,他们是不想看到赵国赢的。齐国希望秦国去帮助自己最大限度的削弱赵国,从而缓解赵国对于自己的威胁,至于所谓的唇亡齿寒,那该是后面考虑的事情。

换个角度来讲,如果自己帮赵国打赢了秦国,或许自己能瓜分一些好处,但最大受益者必定是赵国。等到他们消化完毕,势必会对齐国发动新的攻势。此外,齐国还会因为出手帮助赵国,而受到秦国的嫉恨,那么无论胜负与否,齐国便会为自己无端树立一个强大的对手。当然了,站在齐国的利益角度而言,他们同样也不希望,秦国过分强大,所以他们没有选择背后捅刀子,夹击赵国。

所以,齐国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赵国和秦国死磕,双方都被削弱,自己才能有机会从中获利。这个结论不仅适用于齐国,也适用于楚国、燕国,甚至连同为三晋的魏国与韩国,也都是有着这样的想法。

关于长平之战,魏王曾询问过底下大臣的看法,结果有人说,赵国输了,其实是我们的福气。虽然这样的话有些短视,但就当时的背景而言,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没有谁愿意看到身边的盟友,过于强大。

大夫曰:“纵其胜赵,于我何损?邻之羞,国之福也。”(《资治通鉴》)

此外,秦国的外交策略也一直弄得挺不错。

在上党以及长平对峙期间,秦国一直都在放烟雾弹。明明前线剑拔弩张,却对赵国的议和使者隆重接待。弄出一副随时有可能罢兵言和的状态。这让魏国、楚国这些颇有想法的诸侯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们或许有着出兵的想法,但是却又担心赵国和秦国已经议和。届时自己不仅什么都捞不着,还会白白惹来秦国的愤怒,那就得不偿失了。

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史记》)

所以,总结来讲,齐国等诸侯,之所以在长平之战中不帮赵国,一方面是想坐山观虎斗,一方面则是害怕得罪秦国。这些想法放在现在来看,自然是有些短视,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言,其实都是情理之中的想法。我们总是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容易将事情简单化。

毕竟他们也没想到,赵国会输得这么惨,四十多万青壮,仅仅一两个月就被秦军给全部歼灭了。这也是赵括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人所笑话的原因之所在。

如此短的时间,如此之大的伤亡,各位诸侯根本就来不及反应。而正是在见识到秦国的强大之后,魏、楚等诸侯国才有了唇亡齿寒的想法,于邯郸之战出兵相助赵国。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