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30日 5.1°C-8.2°C
澳元 : 人民币=4.86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古代发型哪家强?争奇斗异各不同,宋朝堪称高大上

2022-06-10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文|赵梦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古代,女子总是也从发型上入手。芊芊细手的精心设计,在长发如丝的背后注入了古代女子的智慧与冰雪聪明,由此也那些发髻成了历史的经典,让后人看了依旧赏心悦目,仿佛散发着一种清香。大美无痕,且让我们看看那些定格的画面。

古代发型哪家强?争奇斗异各不同,宋朝堪称高大上 - 1

相关画面

最初的原始社会,在那个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那些妇女也不懂梳辫挽髻,往往是任由长发飘飘披在肩膀上,当时被称为“披发”,甚至许多男子后来也如此的发型,想必出于某种自然或者是摆脱束缚之故。随着历史文明的进步,那些爱美的女子们开始在头发上作起了文章,因此逐步成了梳发挽髻。当时主要的形式一种是梳在脑后的垂髻,另一种是盘在头顶的高髻。

因此这两种发型也表达了春秋时代女子对于发型的定义。直到秦汉,女子又以椎髻作为主流发型,这种样式似乎有点小辫子的样式,由于方便管理,简谱大方,因此普通妇女日常都是以椎髻作为一种流行的时尚风格。

古代发型哪家强?争奇斗异各不同,宋朝堪称高大上 - 2

相关画面

彼时还有这样一则有关发髻打扮的故事,东汉的读书人梁鸿,也就是王勃所说的“窜梁鸿于海曲”,从来都是以高节自持,鄙夷繁华恶俗。当时他娶妻时,看到刚过门的妻子衣着豪华艳丽,发髻更是佩戴多个簪子,结果梁鸿看了很不高兴,以至于到了不和她说话的地步。这位妻子想了想才想到梁鸿的性情,于是“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梁鸿看后非常高兴说:“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能配得上我”。

此外,还有一种发型叫堕马髻,这样的发髻就是下垂到肩背在一边。据说这种发髻还有几种文化上的内涵“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堪称这款发型的最形象生动的诠释。

古代发型哪家强?争奇斗异各不同,宋朝堪称高大上 - 3

相关画面

到了魏晋时期,堕马髻也逐步落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叫做“倭堕髻”的新款发饰,“堕马髻今无复作者,惟倭堕髻,一云堕马髻之余形也。”它的梳发方式是梳的更低,发髻在头顶,在正中挽一发髻,使之倾斜堕落,然后再用簪子别住。如著名的《陌上桑》里的词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因此,采桑少女罗敷的这个发髻让她更加显得美丽可爱。直到晚唐时期,关于这种发髻还有词作进行描写:“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此外还有如顾况所写的“头髻倭堕手爪长,善抚琴瑟有文章。”

古代发型哪家强?争奇斗异各不同,宋朝堪称高大上 - 4

洛神赋

可见发型已经连绵到文人的笔墨之中,泅散出更为曼妙的意象来。此后的魏晋时期不仅成了文人放浪形骸追求自由的时期,也是女子在发型上追求更为别致的年代。除了高髻,还有“灵蛇髻”、“飞天髻”、“盘桓髻”等发型,无论“灵蛇”还是“飞天”,都无疑是最具动感的一种,与文士研习笔墨大抵相当,而这种颇具创新色彩的发型也出于曹丕的皇后甄氏的发明。著名的《洛神赋图》就是大画家顾恺之里面精心塑造的一位完美女神,而她的发髻正是这种灵蛇髻,即后来的飞天髻,也就是把头发都集中在头顶,而后分为数股,每股弯成一个圆环,这样就显得婀娜动人。“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 抽其寰直向上。”因此这种发髻就叫做“飞天髻”,一直到了隋朝,这种发型深受女子们的喜爱。

古代发型哪家强?争奇斗异各不同,宋朝堪称高大上 - 5

时光不觉又到了唐代。

唐代的雍容大气自然也要体现在服饰之外的发髻上来。由于女子们不仅以“丰腴”为美,而且还以独特的发髻作为自身的招牌。当时的发髻名称就有十多种,什么“云髻”、“螺髻”、“三角髻”等等,不一而足。如《步辇图》中的九个宫女就是这种所谓的“云髻”发型。

古代发型哪家强?争奇斗异各不同,宋朝堪称高大上 - 6

步辇图

因此配合着独特的服装,让这些女子个个显得漂亮端庄。到了五代之时,由于纸醉金迷的风气影响下,当时宫廷中流传出许多比较浮华的发髻 所谓的“朝天髻”,这种高发髻是束发于头顶,然后编成两个圆柱形发髻,夸张而又艳丽。

这种风气直接影响到了宋代女子,因为有的妇女为了加高发髻,由于自己的发量有限,往往还要掺进假发,由此也让卖假发的大量作坊出现。朝廷为了引领节俭风气,还专门作出规定:“妇人假髻并宜禁断,仍不得作高髻及高冠。”这种风气直到南宋又再度出现,可知整个社会又逐渐崇尚了繁荣与奢华。

古代发型哪家强?争奇斗异各不同,宋朝堪称高大上 - 7

相关画面

到了明清时,发髻又有所改变,明代流行的发髻主要叫“桃心髻”,就是把发髻梳的扁圆,然后在扁圆发髻顶部中间插上各种形制美丽的花朵,这种发型是一种总结前代的成果。清代李渔在其著作中对此还做过描写:“今之所谓牡丹头,种种新式,非不穷新极异,令人改观。”只是到了清代后,由于满族风格为主,一些汉族女子也纷纷跟着学习,形成了一种叫做“叉子头”的发饰。因此发型的历史往往背后与时代有着深厚的背景,每一个时代的发型也折射了一种品味和风度。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