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8日 6.5°C-9.3°C
澳元 : 人民币=4.84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明朝,安徽一县城因洪水迁建,新县城却呈“龙抱珠”最佳风水之势

2022-04-07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对于喜欢历史地理的人们来说,安徽省北部宿州市的萧县,因其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时在江苏、安徽两省之间行政区划的变动而被大家熟知。如果所掌握的资料再丰富一些,会发现萧县县城呈现古代很少见的圆形。

明朝,安徽一县城因洪水迁建,新县城却呈“龙抱珠”最佳风水之势 - 1

嘉庆《萧县志》中县城图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城池形状大部分是方形或者是长方形,也有因受地形所限为不规则形,而圆形的城池在全国来说并不算太多,大约就是安徽桐城、上海城、上海嘉定、江苏泰兴这几座城池了。

明朝,安徽一县城因洪水迁建,新县城却呈“龙抱珠”最佳风水之势 - 2

老卫星图片中圆形的萧县县城

当然,萧县县城的奇特之处不仅限于它是圆形城池,从比较广阔的视角来看,从萧县西南部的淮北、萧县交界处开始,到萧县县城东北部,绵延着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岛状低山残丘山脉。在萧县县城形成了北有三台山、凤凰山,东有龙山、西有岱山、白虎山半环抱的区域,在南部则有龙河蜿蜒穿过,并且龙河到县城护城河也有河道相连。这正是古代堪舆之术、也就是风水术中说到的“山环水抱”之势。

明朝,安徽一县城因洪水迁建,新县城却呈“龙抱珠”最佳风水之势 - 3

老卫星图上“山环水抱”中的萧县县城

古人认为,气有“遇风则散,界水则止”的特点,而“山环水抱”则可以保存、收拢宇宙之气。从远方而来的山脉形成了“龙脉”,而萧县县城北边有主峰为靠山,左右则有低一些的次峰或山冈“左辅右弼”,城南为开阔之地能极目远眺,还有弯曲的水流——龙河经过,龙河与护城河的相连形成了两水交汇的“合口”,过了河在远方还有一些山是风水中的“对景山”、“案山”。在这“山环水抱”的中央就是萧县县城所在,各方之“气”被收纳到最中间。

明朝,安徽一县城因洪水迁建,新县城却呈“龙抱珠”最佳风水之势 - 4

1972年安徽省分县地图上的萧县

其实,在科学方面,也能进行合理地解释这样的地形对于人们的居住以及生产生活带来的益处。这种较为封闭的空间有利于形成较好的生态和局部小气候:背山可以抵挡冬季来自北方的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日南来的凉风;朝阳可以有着良好的日照;近水可以有方便的水运交通以及生活、灌溉用水;并且还可以于水中进行养殖。处于这样位置的城池,在农耕文明的古代,无疑是一块用来建城的上佳福地、宝地。

明朝,安徽一县城因洪水迁建,新县城却呈“龙抱珠”最佳风水之势 - 5

萧县县城旧图

萧县县城最早并没有在这里,原县城因为洪水“每水至,南里之民皆徙避之,庐舍没焉。率数岁一逢,民以为病。”后来“萧城凡三迁,每迁而愈南,自明万历五年徙今治,而后河声奔吼远在数十里外”,于明万历(1577年)迁到了今址,远离了经常泛滥的河水数十里。并且由于选择了风水俱佳之地,故“四方清晏,三里之城,允称乐土。”

以上引用的词语来源自清朝嘉庆《萧县志》。其实搬迁过来之后,虽然形容为“四方清晏,三里之城,允称乐土”,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在水大之年还是对城池有着一定影响的,并且其城池的形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防洪的需要。

明朝,安徽一县城因洪水迁建,新县城却呈“龙抱珠”最佳风水之势 - 6

清嘉庆《萧县志》中的萧县全境及县城形状、位置图

清嘉庆《萧县志》中引用了《旧志(即嘉庆之前的萧县志)》城池记载:

萧城如环,原以碎石堆砌,频年水潦,屡筑屡倾,康熙四年,知县沈大观使采城外頺垣断壁,重亘基址,周围甃以丈石,石灰注之,内复女墙,城隍坚厚,雉堞聿新,至今赖焉。

由此可见,萧县县城自明万历年间建成之时就已经是环状(即圆形),由于经常受到水患的影响,屡筑屡倾,直到清朝康熙四年用历年来损毁的残垣断壁等材料,重新奠定基础,城墙之上又覆盖一丈长的条石,石缝之间灌注石灰,这样修建之后的城池成为城中居民赖以生存的依仗。

明朝,安徽一县城因洪水迁建,新县城却呈“龙抱珠”最佳风水之势 - 7

清光绪时期的《萧县山水地图》

城池之所以修成圆形,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来些许端倪:

一是建筑材料的原因

古代建城一般为版筑,即在两侧木板之间填夯土,大力砸实后。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建筑直来直去的城墙。萧县城墙采用为碎石,就可以筑成任意的形状。从中学几何中我们可以学到,同样长度围成的形状,以圆形面积最大。筑城也同样,建造同样面积的城池,采用圆形比方形要节约材料。萧县周边山峦起伏,取石方便,而版筑所用泥土却是十分珍贵的,因此采用碎石建成圆形城墙是一种既科学又经济的办法。

明朝,安徽一县城因洪水迁建,新县城却呈“龙抱珠”最佳风水之势 - 8

清光绪萧县山水图中有关县城周边的细节

二是防洪方面的原因

从流体动力学来讲,圆形比起方形可以减少、降低水流冲击,同时在防洪抗灾时,圆形的城池防护起来比方形的更加容易,对于饱受水患影响的萧县县城,建成圆形城池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三是可能还有风水上的原因

对于风水学,从元朝开始官方就高度重视。《元史·选举志》就记载,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依儒学、医学之例,于诸路置阴阳学,管辖风水家。到了明、清也延续了这个机构设置,《明史·职官志》记载,明太祖洪武十七年置阴阳学官,府、州、县各设一人,凡天文、占候、星卜、相宅、择日之流悉归管理。因此当时风水家俗称阴阳生。

明朝,安徽一县城因洪水迁建,新县城却呈“龙抱珠”最佳风水之势 - 9

1895年《江苏省地图》中的萧县

官方如此重视风水之术,在明朝新建萧县县城之时,肯定要有勘舆高手先进行“寻龙点穴”后再进行建设。在萧县,西来的各个山峰丘陵形成的山脉,如同一条巨龙蜿蜒而至,这是“龙脉”,其余脉形成的小山恰似“龙爪”,龙爪环抱的则是龙珠,萧县城池建为圆形正是符合“龙珠”之意。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珠是龙的精华,是它们修炼的原神所在,有着美好、吉祥的寓意。

明朝,安徽一县城因洪水迁建,新县城却呈“龙抱珠”最佳风水之势 - 10

1895年《江苏省地图》中萧县地图山脉、县城形式图

在古代的舆图上,一般很少有绘制规模较大的山脉的,对于山和山脉或以三角形,或以文字标注。但无论是在清朝江苏省绘制的舆图上,还是《萧县志》的舆图上,都清楚地绘制着一条长龙式的山脉,环抱着一个圆形城池,看来萧县的这种“龙戏珠”或者是“龙抱珠”的格局是被当时的江苏省以及徐州府所广泛认知和认同的。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