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30日 5.1°C-8.2°C
澳元 : 人民币=4.86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谁火仿谁?“中国制造”的乱象,山寨品牌为何如此猖狂?

2022-03-16 来源: 搜狐时尚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句话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但是,只要有一些品牌变得“火热”之后,许多人就开始“走捷径”,参考大品牌的包装、口味、外形、商标等,借助大品牌的实力销售廉价的仿制品。比如说“奥利奥、奥得利、典利典”,又或是“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真让人分不清楚谁才是正品?

谁火仿谁?“中国制造”的乱象,山寨品牌为何如此猖狂? - 1

模仿品在外观设计上非常相似,但细节却各不相同。最关键的是,消费者并不是特别排斥这些山寨产品,反而当做“平替”,也就是平价替代品的简称。就以价格来说,奥利奥平均每包1.3元,奥得利平均每包0.59元,典利典平均每包0.56元。

我们都知道奥利奥才是最初火起来的品牌,但其它品牌借着奥利奥的宣传力度,在电商平台上的销量也不少。比如说,“奥得利”小黑饼销量超过6万,“典利典”奥利奥风味夹心饼干的销量超过10万。大多数时候,一些网民会因包装、产品、口味与知名品牌类似而被误导。

谁火仿谁?“中国制造”的乱象,山寨品牌为何如此猖狂? - 2

食品行业的山寨产品几乎数之不尽,还有很多视频平台的博主会专门买来“同款”零食、饮料、化妆品等进行测评,盲猜自己能否试出真正的正品。除了食品行业,山寨产品几乎遍布各个行业,其中最令人困惑的是珠宝品牌名称。

在国内珠宝品牌中,最常见的是“周”姓珠宝。例如,周大福、周六福、周生生、周大生等似乎都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命运,即这些品牌都姓周。要说周姓珠宝在中国的“祖先”,应该是周大福,这个品牌之所以姓周,是因为创始人姓周。

谁火仿谁?“中国制造”的乱象,山寨品牌为何如此猖狂? - 3

一开始,周大福只是一家小金店。后来,在女婿郑裕彤的创意下,周大福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中,在全国各地开了分店。周大福大火后,市场上出现了一家又一家姓周的珠宝店,只修改品牌名称上的一个词,混淆公众,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同一家公司。事实上,这些周姓珠宝店的创始人大多不姓周。

其中,周六福一直被视为珠宝界的“山寨之王”,甚至连上市都受到了影响。而最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山寨,莫过于旧衣回收!在城市社区的门口都可以看到旧衣回收箱,但这些旧衣回收箱来自哪里?衣服的最终去向又是哪?

谁火仿谁?“中国制造”的乱象,山寨品牌为何如此猖狂? - 4

事实上,旧衣回收可以说是“一本万利”。只要前期投资20万元购买旧衣服回收箱、走关系、打广告,一年挣五、六十万元都很容易。如果将旧衣进行挑拣后再出售,利润会更高。最关键的是,在淘宝平台上,不需要提供任何公开募捐资格证明,只需400多元就可以定制一台旧衣回收箱。

旧衣回收箱的字可以随意打印,一些人甚至直接印上“慈善捐赠”,借着“慈善”和“公益”的名头吸引人们投放旧衣。只要以收购旧衣服的名义联系旧衣回收箱的联系电话,另一方就会表示,可以出售大量旧衣服,未经挑选的旧衣服打包价在2000-2200元/吨之间。

谁火仿谁?“中国制造”的乱象,山寨品牌为何如此猖狂? - 5

不过,也有因山寨模仿被法院判输的事件,比如说知名品牌乔丹。在这场官司中,很多人都很支持迈克尔·乔丹,毕竟山寨的太明显了。即使乔丹体育的律师也辩称,这个标志性人物手里拿的不是一个篮球,而是一个乒乓球拍。最后,在这场长达8年的诉讼中,乔丹体育“不构成损害肖像权”胜诉。

不得不说,多年来许多山寨货在国内疯狂销售,让许多不知情的消费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尽管受到了市场的强烈谴责,但假冒伪劣产品仍层出不穷。那么,为什么这些企业如此猖獗,以至于承担着侵权风险也要生产呢?

谁火仿谁?“中国制造”的乱象,山寨品牌为何如此猖狂? - 6

用相似的名称注册商标是合理的,例如“华为”、“华大”、“华米”等知名品牌,但它们所属的行业不同,商标图形也完全不同。然而,山寨品牌不仅模仿着名称,还模仿着包装、样式等标志性图案。事实上,当一些企业登记山寨商标时,还是要多多注意他们的产品、包装、宣传等。

谁火仿谁?“中国制造”的乱象,山寨品牌为何如此猖狂? - 7

在老干妈风靡全球后,像是“老干爹”、“老姨妈”等品牌也出现在市场上。而老干妈每年需要花费3000万元进行打假,还得派很多人到处调查,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和金钱,还要耗费众多的精力,根本防不胜防。

幸运的是,老干妈有这个能力承担成本,但对于一些规模尚小的品牌来说,维权之路遥遥无期。正品耗费几十年的心血打造了自己的品牌,而山寨只需要一夜就会遍布大江南北,关键是山寨产品的质量并不是那么好。

谁火仿谁?“中国制造”的乱象,山寨品牌为何如此猖狂? - 8

惩罚力度的大小往往有决定性的威慑力。比如说酒驾,对于大多数车主来说,自然是希望酒驾者被剥夺终生开车的权利,毕竟有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鲍师傅为了维权赢了7场诉讼,但只得到35万赔偿,与这些假冒品牌赚的钱相比根本不值一提。维权本就很难,山寨品牌付出的代价还如此之低,面对这样的局面也只能长叹了。

谁火仿谁?“中国制造”的乱象,山寨品牌为何如此猖狂? - 9

面对山寨,有的公司也有一定的对策。比如说娃哈哈注册了哈哈娃、哈娃哈、哈哈哈等商标,阿里巴巴注册了阿里妈妈、阿里爸爸、阿里爷爷等,小米注册了大米等一系列同类商标。

不得不说山寨公司的创意总是无穷的,模仿了六个核桃的“八个核桃”、“大个核桃”和“六个核弹”等;模仿脉动的山寨品牌“脉劫”、“咏动”、“激动”等。这些山寨品牌的样式几乎与原版相同,价格甚至更便宜,但它们的产品质量与原版相差甚远。无论如何,山寨品牌还是欺骗了许多消费者的感情。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