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7日 8.0°C-10.6°C
澳元 : 人民币=4.83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俄空天军战机终于摆脱短板用上一先进设备 但已远远落后中美

2017-07-26 来源: 空军之翼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由于在电子工业上的短板,苏俄长久以来一直无法研制出挂载于战斗机外部挂架上的高集成度光电瞄准吊舱,极大影响了现役战斗机的全天候精确对地作战能力。

俄空天军战机终于摆脱短板用上一先进设备 但已远远落后中美 - 1

俄空天军战机终于摆脱短板用上一先进设备 但已远远落后中美 - 2

不过这种情况最近有了变化,俄空军先是在2017年的莫斯科航展上高调展示挂载了T220瞄准吊舱的苏-35S战斗机,近日又公布了该机挂着T220吊舱在叙利亚战场进行夜间作战的画面。这标志着俄罗斯战斗机战斗机对地作战的一大缺陷终于得到了弥补。

瞄准吊舱是指挂在战斗机外挂架处,供飞行员对目标实施红外图像识别、跟踪、瞄准和激光测距,以及对其进行激光照射来导引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的专用舱形装置。美国是瞄准吊舱研制领域的急先锋,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激光制导炸弹的蓬勃发展,美国空军急需用于引导这种武器的激光照射装置,最初的用于瞄准和制导的激光照射装置是由埃格林空军基地的两名空军军官制造的,并安装在了一架F-4战斗机驾驶舱后座左侧的座舱盖上。

后来美国空军又装备了具有现代瞄准吊舱雏形的“铺路刀”(Pave Knife)的激光指示吊舱,该吊舱能挂载在并挂在了F-4战斗机的机翼挂架下,其激光发射器安装在一个万向节上并可以自由旋转,从而能够在飞机自由机动飞行的同时保持激光束始终照射在目标上。这就不再需要让飞机沿着固定的轨迹飞行了,“铺路刀”使激光制导炸弹载机具备了自行引导的能力,而在这之前,投掷激光制导炸弹都要双机编队进行,一架负责投掷,一架负责照射。

俄空天军战机终于摆脱短板用上一先进设备 但已远远落后中美 - 3

体积庞大的AAR-45前视红外吊舱

与此同时,为了使舰载攻击机具备夜间和恶劣天气下的作战能力,美国海军1968年给A-6C装备了AN/AAS-28A 前视红外系统(FLIR)和微光电视系统(LLTV)吊舱,在1978年给A-7E攻击机装备了德州仪器的AN/AAR-45前视红外吊舱。在这个阶段,由于电子技术的集成度不高,前视红外吊舱和激光瞄准吊舱还无法合二为一。

俄空天军战机终于摆脱短板用上一先进设备 但已远远落后中美 - 4

F-111F的AVQ-26“铺路大头钉”吊舱在弹舱半埋

1972年问世的F-111F是史上第一种装备现代意义上的瞄准吊舱的战斗机,该机在弹舱半埋式安装了福特 AVQ-26“铺路大头钉”吊舱。该吊舱同时具有激光指示器和前视红外传感器(FLIR),可为激光制导武器精确指示目标,同视轴激光指示器和FLIR安装在吊舱后部的动力转塔内,可向座舱显示器提供清晰的目标放大图像。所有F-111都可以投放激光制导炸弹,但只有F型具备自主引导能力。

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国空军又开始为F-16和F-15E战斗机装备新一代“蓝盾”双吊舱系统。“蓝盾”是一种综合导航和目标指示功能的吊舱系统,大幅提高了战斗机的战斗效能,它允许载机在夜间或低气象条件下超低空飞行,并使用各种精确制导弹药攻击地面目标。“蓝盾”系统由导航吊舱和目标指示吊舱构成,分别是AN/AAQ-13导航吊舱(飞行用)和AN/AAQ-14目标指示吊舱(攻击用)这两个吊舱被设计成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均可单独使用,互不依赖。吊舱以通过1553B数据总线与载机进行通信。

导航吊舱内含K波段的地形跟随雷达(AN/APN-237A)、宽视场(WFOV)前视红外传感器以及相应就计算机与电源供应系统。瞄准吊舱主要子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个窄视场(VFOV)前视红外传感器(FLIR)和一个激光目标指示/测距仪,两者都安装在吊舱的可转动头部,并且安装在特制的稳定系统基座上,以抵消载机的移动与震动。

海湾战争后随着JDAM GPS制导炸弹的出现,美国空军放弃了低空攻击战术,转向更安全的中高度投掷JDAM。因此“蓝盾”的双吊舱概念被抛弃,美国空军转而发展更先进的瞄准吊舱,目前现役型号有AN/AAQ-28(V) LITENING和AN/AAQ-33“狙击手”,两种吊舱都内置第三代前视红外技术的高分辨率前视红外传感器、CCD电视摄像机、激光测距器/照射器、激光点跟踪器和激光指示器,这两种吊舱都具备一定的空空瞄准能力,是目前西方战斗机用瞄准吊舱的经典型号。

俄空天军战机终于摆脱短板用上一先进设备 但已远远落后中美 - 5

米格-27K的“海雀”-23激光目标指示器机鼻

俄空天军战机终于摆脱短板用上一先进设备 但已远远落后中美 - 6

苏-24M的目视轰炸和投掷激光制导的能力都来自“海雀-24”激光-电视瞄准系统

苏联也十分注重激光制导武器瞄准系统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问世的苏-17M2战斗轰炸机就早已装备SP-14S“聚光灯-1”激光瞄准吊舱,能自主引导Kh-25L/AS-10“克伦人”激光制导炸弹。但此后的苏俄战斗轰炸机却走向了一条把光电瞄准系统内置化的道路,如米格-27安装在机鼻内部的“海雀-23”和苏-24安装在前机身下方的“海雀-24”光电瞄准系统,这两种瞄准系统内置电视摄像机和激光指示器,没有前视红外传感器。以“海雀-24”为例,系统的电视摄像机具有图像对比度增强功能,可在低能见度和低光照条件下增强目标捕获距离。摄像机有两个视图,一个用于目标搜索,另一个是约3倍变焦的瞄准视图。摄像机对坦克的平均探测距离为5公里,视频图像显示在导航员面前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上。

就连最新型的苏-34也采用这种设计,其“普拉坦”电视/激光光电系统内置于前机身中,在前机身与发动机进气口交界处有一个可收放传感器窗,不用时可以收入机身,与表面齐平以减少阻力。该系统能使武器系统官能在昼夜发现和跟踪地面/海面目标(包括那些被雷达截获的目标)。“普拉坦”还能为激光制导弹药进行激光照射,为光电制导弹药和无制导弹药提供目标指示。从动于激光测距仪/指示器的高放大倍率电视摄像机(带图像增强和低照度功能),在最佳能见度条件下的最大探测距离是10公里。传感器通过三片光学玻璃进行前视和下视。

这种内置式光电瞄准系统与西方惯用的瞄准吊舱在设计思想上有很大不同,一是不具备前视红外传感器带来的空空模式,只能用于对地攻击;而是传感器旋转角度不足,飞行员在投放激光制导炸弹或导弹后无法做防御机动,因为这样会使内置光电瞄准系统脱锁。此外内置式系统还存在不便于更新换代的缺点。

虽然苏俄空军极端重视战斗机用前视红外与跟踪系统的发展,其主力战斗机如米格-23、米格-29、米格-31、苏-27、苏-30、苏-35都配备有对空用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但限于电子技术和红外焦平面阵列的研制水平,无法把这种传感器与战斗轰炸机的光电瞄准系统合二为一,集成在一个吊舱中,实现通用化。

俄空天军战机终于摆脱短板用上一先进设备 但已远远落后中美 - 7

T-220瞄准吊舱

这种局面直到前几年才有所改变。俄罗斯精密系统和仪器公司研制的T220吊舱成为该国第一种外置式目标探测和激光瞄准吊舱。根据精密系统和仪器公司在2015年莫斯科航展上发布的官方消息,吊舱能扫描截获、锁定和跟踪空中和地面目标,然后识别其类型,测量其角坐标、距离和速度。吊舱长2365毫米,直径340毫米,头部光电转塔可沿轴线360度旋转,俯仰视角+10度到-170度,可同时自动跟踪四个地面目标。吊舱提供多视场电视和热成像视频,并集成激光测距仪/指示器和激光警告接收机的功能。

俄空天军战机终于摆脱短板用上一先进设备 但已远远落后中美 - 8

俄空天军战机终于摆脱短板用上一先进设备 但已远远落后中美 - 9

T-220瞄准吊舱是一种通用吊舱,能用于苏-35、米格-29、T-50等俄罗斯新一代战斗机,大大提高这些战斗机的对地攻击能力。从苏-35S挂载T-220吊舱在叙利亚实战可以看出,俄罗斯空军终于摆脱了在战斗机瞄准吊舱上的落后局面。

俄空天军战机终于摆脱短板用上一先进设备 但已远远落后中美 - 10

俄空天军战机终于摆脱短板用上一先进设备 但已远远落后中美 - 11

俄空天军战机终于摆脱短板用上一先进设备 但已远远落后中美 - 12

俄空天军战机终于摆脱短板用上一先进设备 但已远远落后中美 - 13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光电瞄准吊舱的研制上早已把俄罗斯抛在后面,向外销市场上先后推出了多种瞄准吊舱,其中最出名的有WMD-7和鹰隼-III瞄准吊舱,在技术水平上分别相当于第二代LITENING吊舱和第三代狙击手XR吊舱。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