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05日 11.6°C-13.1°C
澳元 : 人民币=4.38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澳洲电价的不断上涨,究竟是谁的错?(组图)

18小时前 来源: 澳财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新能源转型的失衡导致电价上涨

基建老化与维护成本上升导致电价上涨

燃料成本高涨导致电价上涨

党派竞争下的乱局导致电价上涨

未来需加大新能源的基建投入

需制定长期稳定的能源策略

澳大利亚电价持续居高不下,能源战略成为此次选举战役的核心议题之一。两党在能源政策上的差异,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澳洲电价的不断上涨,究竟是谁的错?(组图) - 1图注:工党领袖Anthony Albanese(左);自由党领袖Peter Craig Dutton(右)

而随着澳洲联邦大选的临近,澳洲能源监管机构(AER)近日发布了电价的最新调整草案。多个州的电费预计将在今年7月正式生效上调,涨幅介于5.1%-8.9%之间。

在新南威尔士州,部分家庭电费将上涨8.9%,而昆士兰东南部的涨幅为5.8%,南澳的电费涨幅则为5.1%。

咨询公司EnergyEdge的Josh Stabler指出,虽然当前电价不会暴涨至乌克兰危机期间的20%水平,但整体上涨趋势依然超出了当前的通货膨胀水平,将成为“新常态”。

AER主席Claire Savage表示,涨价是在经过谨慎审查后的结果,旨在确保合理性和必要性,然而在经济已经因多重因素受到影响的背景下,这对许多家庭和企业来说依然压力巨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电费上涨显得尤为重要。

澳洲电价的不断上涨,究竟是谁的错?(组图) - 2

从政策层面来看,工党政府曾在去年宣布了300澳元的电费补贴,该计划原定于2025年6月30日到期。而《澳洲金融评论报》报道称,Albanese政府将宣布延长该计划至2025年底,并且额外投入18亿澳元,为千万澳洲家庭和小企业发放150澳元的电费补贴。

此举正值该国即将于五月前举行竞争激烈的大选之际。

电价为何上涨?又应如何应对此类的能源危机?

电价上涨是由多层面原因所致的。

01

新能源转型的失衡

新能源的发展并非电价上涨的核心因素。实际上,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在设备前期投入后,维护成本相对可控,且无需燃料成本,从发电角度看,其电力成本在各类能源中最低。

颇具讽刺的,平均生产成本最高的能源恰恰是自由党此前一度大力鼓吹的核能,尤其是小型模块化核能发电站,即便是大型核能,其成本也相对较高。

澳洲电价的不断上涨,究竟是谁的错?(组图) - 3图源:shutterstock.com

然而,新能源发电受天气状况影响,缺乏稳定性,特别是对于以民用电为主、用电高峰集中在晚间的澳大利亚经济体而言,大量太阳能发电产生的电力无法直接利用。同时,加速淘汰传统电厂也加剧了电价上涨的压力。

02

基建老化与维护成本上升

澳大利亚本土的基础设施,特别是电网设备老化,及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引发的维护费用上升,加重了输配电的成本。

澳洲电价的不断上涨,究竟是谁的错?(组图) - 4图源:shutterstock.com

储能设施的匮乏是显著短板,若具备充足的储能能力和更优越的电网交互性能,如超高压输电技术,将有效减少电力传输损耗。

此外,许多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站位于偏远地区,对电力传输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家庭屋顶太阳能板的普及,导致双向电力传输需求激增,陈旧的电网设施难以承载这一负荷。

总之,这些陈旧的设施使得大量发电能力无法有效输送至用户端。无论是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还是传统火力发电所产生的电力,都可能无法及时、高效地送达用户手中。

03

燃料成本高涨

澳大利亚的燃料成本价格与出口市场紧密挂钩,这种市场特性加剧了电价的波动。

当国际市场能源价格飙升时,能源生产商往往会将更多产品投向国际市场以获取更高利润。特别是天然气开采项目,其前期投资巨大,且涉及大量外资投入。如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大型能源企业投资了澳洲的天然气项目,理所应当地要求将天然气通过长期的锁定合同运往这些目的地,且价格符合市场平均水平。这就导致澳洲本土的能源供应紧张,电价上涨。

澳洲电价的不断上涨,究竟是谁的错?(组图) - 5图源:shutterstock.com

比如,我们发现在新能源尚未全面普及之时,电价在2015年-2016年期间明显上涨,而在2019年至2021年自由党政府期间更有一波强劲上涨。然而在2020年-2021年期间,全球资产价格暴涨,包括大宗商品如燃料成本的高涨,这直接影响了澳洲使用化石燃料发电的成本,再次推高了电价。

因此,澳洲在消费天然气和煤炭时,并不具备价格的优势,除非政府强行干预。但这种做法很可能削弱天然气产业的盈利能力,导致新的天然气投资减少,最终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此外,天然气的运输、存储和使用成本相对较高。而澳洲过去对液化天然气的使用并不广泛,因此在接收、存储和使用液化天然气的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短缺。

04

党派竞争下的乱局

澳洲在长期能源战略上缺乏可持续性,是两党共同需要承担的责任,这对国家能源体系的长远发展构成了阻碍。

两大主要政党纷纷向选民承诺,将竭尽全力降低电价。然而,两位政党领袖似乎都不愿明确透露电费将下降的具体幅度,也未说明政策见效所需的时间。

财政部长凯蒂·加拉格尔(Katy Gallagher)为工党辩护,她在接受澳洲广播公司(ABC)节目采访时指出,该政策是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之前宣布的,而这场战争“已对全球能源价格产生了影响”。

工党战略的核心是到2030年实现82%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目标,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阿尔巴尼斯(Albanese)表示“我们有2030年的目标,政策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并辅以天然气、电池和水力发电的调峰能力,我们有信心实现它。”

政府已承诺建造超过4000公里的高压输电线路,以输送可再生能源并连接国家电网。

澳洲电价的不断上涨,究竟是谁的错?(组图) - 6

相比,自由党更反复无常,其曾完全拒绝清洁能源,坚持使用原有化石能源,但并未提出有效的策略来增加化石能源的电力供应。

而随着全球清洁能源的兴起,自由党又转而支持清洁能源,其领袖Peter Dutton提出天然气发电方案,该计划将“降低”国内批发天然气价格,国内价格将不再与出口天然气所吸引的较高国际价格挂钩。

这种反复不仅影响了能源转型的进程,也损害了公众对能源政策的信心。

自由党的计划还包括加快审批新的天然气项目,其中包括承诺在当选后30天内批准西澳大利亚州的西北大陆架天然气扩建项目。

然而,自由党拒绝提供这些政策将降低电费的具体数据。

自由党还承诺以估计3310亿澳元的成本建造核电站,计划将七座即将退役的燃煤发电厂改造成核反应堆。

与工党一样,自由党也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但尚未提出中期目标。

此外,澳洲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挑战,如电网基础设施的陈旧问题。其更新换代需要巨额投资,并必须由国家主导。但由于此类项目耗资巨大,且成效缓慢,故两党均不愿承担这此重任。

以上澳大利亚能源市场所面临的困境,应该如何解决呢?

我们更应着眼于未来。

当前,澳大利亚清洁能源的发电总量已基本与化石能源持平。尽管如此,澳洲短期内所面临的能源问题仍难以在一两年之内得到彻底解决。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随着储能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过渡性天然气发电能力的提升,电力价格有望逐步趋于稳定。

但这些都离不开稳定且清晰的能源战略作为支撑。

05

未来需加大新能源的基建投入

电网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两党均显得重视不足。电网基础设施是一项耗资巨大、回报周期长的工程,但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民众长期利益至关重要。遗憾的是,两党在此问题上均表现出短视倾向,未能将其提升至应有高度。

澳洲电价的不断上涨,究竟是谁的错?(组图) - 7图源:shutterstock.com

我们期待有远见的政府或领导人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将其纳入议事日程,以免其成为制约澳大利亚能源供给和电力价格稳定的瓶颈。

06

需制定长期稳定的能源策略

无论哪个政党上台执政,都需要制定长期稳定的能源策略。其不应被每三年一次的选举所左右,而需要两党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进行协作。只有这样,才能为澳大利亚未来的电力市场带来真正的稳定性,确保能源策略能够跨越政治周期,持续推动国家能源事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更重要的是寻找有利于澳大利亚能源稳定的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发展核能并非明智之选,因其成本高昂且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相反,储能和天然气作为过渡性能源,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和潜力。

我们期待两党在未来竞选过程中,能够针对能源问题提出更加务实、长期的解决方案,为民众提供清晰的能源政策预期。

随着大选日益临近,两党均已进入最后的选战冲刺阶段。我们将持续关注大选的热门话题,特别是与经济、民生紧密相关的大选议题。欢迎各位持续关相关的专题内容,我们共同为澳大利亚的能源未来贡献智慧和力量。

感谢收看,我们下次再见。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随遇而安的人
随遇而安的人 12小时前 回复
..澳大利亚东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居住和人员分布不平均所以太阳能和☀️风能又在较偏僻的地区生产输送电压储蓄电能量里浪费并达不到电压。因此使用核电像中国85%最厉害的华东广东等地区都是用大亚湾核电和浙江三门核电等等驱动工业和民用。
Mling-li
Mling-li 13小时前 回复
这电费涨得太离谱了,真是受不了
Grammar尘
Grammar尘 12小时前 回复
老旧设备就是拖后腿,政府该出手了
taotaotaotao
taotaotaotao 12小时前 回复
新能源要发展,但电价别涨太猛啊……
平凡荣耀
平凡荣耀 18小时前 回复
那得经济发展,贸易盈余才有钱升级基建。澳洲也不会只靠举债来发展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