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2月25日 22.6°C-25.5°C
澳元 : 人民币=4.6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过度榨取AI,是人类给自己的岗位掘墓...(图)

2小时前 来源: 吐槽青年博士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当你在用AI生成的内容欺骗别人时,不是彰显自身AI应用的强大,而是在给自己的职业和岗位掘墓!总觉得当下很多人对AI有一种过度榨取。AI“助手”功能未得到充分挖掘,“枪手”“替手”功能却被过度想象、过度透支,写诗、作画、采访、写文章,人们兴奋地向AI让渡着本属于自己的工作,兴奋地为自己的未来掘着墓。没有对AI应用的克制,没有保持着人类创造力的分工,这种让人欲哭无泪的“掘墓效应”总会在某个时候会到来。

过度榨取AI,是人类给自己的岗位掘墓...(图) - 1

全民神化崇拜DeepSeek的语境下,这可能是一个会引发不满的题目:使用和驾驭DeepSeek还需要资格吗?你一直在给新技术泼冷水,难道这一次还要给普通人的技术应用设置门槛?千万别误解我的意思,正如之前的评论不是“否定AI技术的先进性”一样,这篇文章也不是让人们别用AI,而是一种提醒:面对这种拟人和超人的技术,要去驾驭它,让它成为自己的工具,而不是在盲目接入中反被它所驾驭,沦为AI的工具。无节制地、过度榨取AI不切实际的功能,很多时候其实是在给自己的岗位掘墓!

崇拜“DeepSeek有三甲医院专家水平”,盛传“某地30所学校用机器人授课“(后来被证实是假新闻),机器人记者采访地方两会,每个机构争相接入DeepSeek,争相表现自身的智能化浓度。颠覆、迭代、嬗变、激荡、革命,DeepSeek导师们贩卖着“不会AI将被淘汰”的焦虑,空气里到处弥漫着AI荷尔蒙的新鲜、乐观、亢奋气息,很像一场关于新技术的浮夸风和大跃进。

技术并不天然带着“赋能”的基因,驾驭一种智能真是需要“资格”的。媒介是人肢体的延伸,帮助人类延伸身体,实现身体实现不了的目标。而不是在“失去驾驭”中被AI所截肢,强化了外在的机器大模型而萎缩了自己内在的大脑机能。在我看来,驾驭DeepSeek的资格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其一,面对AI,你能提出一个好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驱动中去唤起智能,让智能为我所用,而不是盲目想象。看过一篇文章,谈AI给世界带来的改变:云南山村的小学课堂上,12岁的学生用AI翻译工具读懂了《自然》杂志的论文。甘肃的蔬菜大棚中,农民通过手机上的种植AI将产量提升了40%。广州的夜市摊主王阿姨,借助实时翻译耳机与外国游客讨价还价。深圳跨境电商运营者,用AI工具10分钟完成竞品分析报告,过去需要团队3天的工作量。江苏养殖户老周,通过农业AI提前14天预判到蓝耳病疫情。——看得出来,技术应用的强大程度,往往是一个人发现并解决某个问题的“强烈欲望”所驱动的。

就像面对DeepSeek,你得学会给他提问题,真问题,一个带着真正困惑的好问题,才会召唤出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好答案。没有问题,内在缺乏“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你对DeepSeek的技术想象可能只会是一个“枪手”“替手”,不切实际地期待它替自己干活,然后自己可以躺平。你在努力中发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借助AI的超人力量,而不是“我可以不努力了而让AI帮我干活”的躺平想象和不劳而获的期待。

我做过一个试验,问学生“微信接入DeepSeek”后可以做哪些事,大家的想象力很有限,因为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欲望”。我还问过一个问题,让大家给DeepSeek提一个自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很多人都不知道问什么,没有问题和想法。一个人不可能攀登得比他不知道的地方要高,乞丐永远不会妒忌亿万富翁,他只会妒忌讨钱比他多的另一个乞丐——认知限制着想象力,“问题域”限制着人对技术的应用想象。问题欲望,只会在实践和应用中产生,你没有好问题去召唤、激活AI,就驾驭不了这个工具。

有个学生,就做得特别好。她说:几天前,我在撰写一份新闻专访稿件,有几个措辞总感觉还能提升,却不知道究竟如何修改得更好。我就将那一句话询问AI如何“润色”,AI给了我好几种方案,我认真地参考了一下——有些地方我认为我的表述更能契合我文章的主题,但有些好的字词,确实是AI想到但我没想到的。——这就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下对AI的驾驭,而不是偷懒让AI给你生成一个采访提纲,甚至编出一篇专访稿件,就是AI对你的截肢。

其二,以不会让自己被取代的方式去使用AI。有个小朋友做自媒体,甲方爸爸让他写一个文稿策划案,他偷了个懒,用DeepSeek生成了一个方案——又担心被看出来是AI生成稿,就改了大概30%。方案很快返回了,他悲催地发现,天塌了,被夸得写得好的地方,都是DeepSeek写的,而划线要修改的,都是他改的内容。没办法,他只好将自己写的又改回DeepSeek原先内容,顺利通过。——我跟他开玩笑说,这个秘密千万别让甲方爸爸知道,你是完全可以被DeepSeek取代的。如何看这件事?看到的不是去神化和崇拜DeepSeek,而是人类自身在DeepSeek使用上应该有一种克制,当在AI使用上有一种投机取巧心态,沾沾自喜于“靠AI生成的内容骗过了很多人”,这种投机取巧带着一种可怕的回旋标效应,你在证明着自己的“可被替代性”“机器不如”“AI面前一无是处”。

当你在用AI生成的内容欺骗别人时,不是彰显自身AI应用的强大,而是在给自己的职业和岗位掘墓!总觉得当下很多人对AI有一种过度榨取,可能出于好奇心,或是偷懒本能。AI“助手”功能未得到充分挖掘,“枪手”“替手”功能却被过度想象、过度透支,写诗、作画、采访、写文章,人们兴奋地向AI让渡着本属于自己的工作,兴奋地为自己的未来掘着墓。没有对AI应用的克制,没有保持着人类创造力的分工,这种让人欲哭无泪的“掘墓效应”总会在某个时候会到来。

第三,在使用中须保持自己的主见,体现作为驾驭者的“主体性”。可以使用,但那只是一种辅助,你得去核查事实可靠度,核查文献的来源,你得用自己的逻辑、常识和经验去检验,你得知道自己的惰性和AI的局限,避免掉进AI编造的陷阱和幻觉。

这些,就是使用AI的资格,在周遭一片AI狂热时,需要保持这样的智识与智慧。当机器越来越有超人能力的时候,让自己拥有驾驭机器、机器不可替代的主体认知!

关键词: AI失业人工智能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