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穷鬼套餐”,被骂惨了(组图)
一觉醒来,苹果又“偷偷”发了新品。
iPhone 16e,目前最便宜的苹果AI手机。
发布新品的同时,苹果也将前三代iPhoneSE全部下架。至此,最后一款带home键的手机从苹果商城消失。
一个时代彻底落幕。
作为SE系列的“升级版”,iPhone16e延续了性价比路线,给出全系最低定价。
然而,和前三代SE机型问世时的一片叫好声不同。
网友们对如今这款16e,好像不太买账了。
苹果向年轻人“抛媚眼”,失败?
早在16e发布之前,人们对这个春天即将上新的iPhone SE系列新品就充满好奇。
正式官宣的16e,可以说不少方面都比预测的更好。
不仅有6.1寸OLED大屏、最新的A18芯片,支持苹果AI、双卡、有自定义按键,电池续航甚至比iPhone16更长,机身更轻,还有专门为16e设计的蜂窝数据芯片。
比起SE前辈们在屏幕、面板、续航等核心功能上大砍特砍的刀法,从硬件实力来看,16e是当之无愧的“最强”青春版iPhone。
硬件功能超过了所有SE版本发售的同期水准,拥有了和最新世代iPhone一较高下的能力。
然而,除了价格。
摩拳擦掌点进购买页面的朋友们,无一不被泼了盆冷水:
iPhone16e基础款的首发定价,高达4499元。
不仅只比iPhone16标准版官网价格便宜了1500元,也比前几代iPhoneSE的首发定价高了整整1000元。
如果都算上国补,iPhone 16e补贴后价格3999元起,只要再加700元,就能买到配齐了双摄、灵动岛、相机按钮和MagSafe的iPhone 16标准版。
很多情况下,人的三观是跟钱走的。
看到16e同系列最高定价后,网友们炸开了锅。
有人苦等了16e半年发现毫无性价比,怒骂库克是“负心汉”。
有人调侃苹果是“刀法准,下手狠”——这暧昧的定价策略,就是为了反衬16的性价比。
还有人拿起自己已有7年历史的iPhoneXR,发现它的外观居然和16e同出一辙。
不管是款头帘大屏,简洁的单摄像头。
甚至于和标准版拉不开差距的暧昧定价......
我明白了,你根本就不是16e,你是XR爆改的老爷车呀!
然而,电子产品永远像成年人的爱情一样,各取所需。
在一片对16e的声讨之中,也有网友称,16e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的“白月光”。
砍掉的功能原本也用不上,看重的续航和信号,甚至比16标准版还有所提升。
买给家长,那就是顶配“老年机”。
然而,当我试图跟我的数码爱好者朋友聊什么是“非核心功能”时,我的朋友告诉我:
对一部定价4499元的手机来说,
我可以不用微距和超广角,但它不能没有。
说到最后,问题的核心还是:
iPhone 16e的定价,太高了。
苹果,慌了?
比起SE系列通常3000出头的起售价,16e的定价确实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SE系列的前辈们,实打实地卖出过销量和口碑。
2016年的第一代iPhone SE,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
iPhone5s的经典外形加上3000多元的入门款售价,在那个苹果还在手机界降维打击的年代,SE第一代作为许多忠实果粉的“第一部苹果手机”狠狠抢走了iPhone6的风头。
并在2016年的苹果销售额里,占到了 iPhone 总收入的10%。
而4年后苹果发布的,基于iPhone11设计的SE二代,更是在发布当季度,就占据了iPhone系总销量的近五分之一。
其中26%的消费者,是从安卓设备切换来的。
在2020年全球最受欢迎手机榜单中,4月才发布的SE二代超过了和它同年发布的iPhone12,登上第二名的宝座。
“青春版iPhone”在当时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可以说,正是这两部手机在中低端市场的惊人表现,为苹果生态积累了众多忠实的支持者,夯实了苹果对SE系列的信任。
然而这种信任,也给之后SE系列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2022年,打磨许久的iPhoneSE第三代以3499元的价位如期推出。
在所有人都以为它将重现两位前辈的辉煌时,
这位众望所归的SE第三代,却迎来了销量和口碑的双崩盘。
市场分析公司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iPhone SE3在美国开售三周后的销量,只达到了iPhone SE2的80%。
这远低于所有人的预期。
甚至在开售两个月之后,因为过于惨淡的销量,苹果还将SE3的年出货量,从2500万-3000万台下调至1500万-2000万台。
不然成品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比零件还难处理。
在二手平台上,SE3的贬值速度也像是在坐过山车。
根据美国二手商sellcell的数据,iPhone SE3在上市一个月内的平均贬值率高达42.6%。而同时期的iPhone 13,上市一月仅贬值18.7%。
人们对待这两款手机的态度,可谓是天差地别。
乍一看,苹果在SE3上的刀法基本遵循了前几代的阉割原则:
缩水的最新芯片,腰斩的最新功能,以及砍掉50%的存储空间。
这套有过两次成功经验的方案,放在以前没有任何问题。
可问题是,世界变了,苹果也变了。
在2022年,用3500块可以买到什么样的手机?
小米12、realme GT2 Pro等骁龙8手机,很多方面已经将苹果全面超车。
短短两年内,手机行业已不再是那个“为果独尊”的江湖。
以国产机为首的安卓系统机,已经从高端低端两侧,同时威胁了苹果的地位。
而16e,可以说是历代SE系列中,对核心功能阉割最少的一款。
iPhone16e与其说对标的是SE系列,其实定位更像是曾经的销量冠军iPhoneXR:
让消费者在相近的价位里,从几个核心功能中进行取舍,从而判断下一部产品的方向。
本质是一个带有筛选目的的产品。
这一手,不仅像是在试探苹果品牌在消费者心中还剩多少“神圣感”。
又像是在试探这拨他们已经看不穿的消费者们,到底重视哪些功能。
而再往下说,那就是:
苹果真的有点“慌”了。
苹果,急于寻找下一个iPhone
苹果的脚步,多少有些乱了。
ChatGPT 横空出世的时候 ,英伟达的黄仁勋说,这是AI的“iPhone 时刻”。
到现在,iPhone还是这个世纪最重大的科技产品,但同时也疲态尽显。
对苹果来说,找到下一个时代的iPhone,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苹果找到的第一个“太子”,是电动汽车。
2014年,苹果启动了代号为“泰坦”的电动汽车项目,这个入场时间并不算晚,但是在花了10年,烧掉了几十亿美元之后,苹果依然没能造出一台量产车。
有人算了一笔账,按照苹果目前的利润率,就算把汽车卖到保时捷这个水平,也接不了iPhone的班。
除非苹果能研发出“遥遥领先”的L5级自动驾驶。
事实证明,对于闭门造车的苹果来说,L5还是太科幻了,苹果的目标一路下降,到最后降到了L2级辅助驾驶。
这个是什么水平呢?
说白了,就是发布即落后的水平。外面的同行,早已经实现了这个级别的辅助驾驶。
烧了数十亿级别的美元后 ,苹果汽车最终黯然落幕。
苹果押宝的第二个项目,是Vision Pro。
按苹果的说法,Vision Pro不是VR,而是首款“空间计算”设备,它是一款“革命性的产品”,能够“将数字内容与物理世界无缝融合”……
Vision Pro刚发售时确实形势大好,预购开启不到十天就卖出了20万台。
苹果为Vision Pro描绘了一个很酷的场景,但上手之后,糟糕的佩戴体验,重量达到600-650g,拉胯的续航,电池比iPhone还小……都让Vision Pro不那么香了。
3499美元的价格,更是劝退了大多数消费者。发布一年后, Vision Pro 的实际销量 ,只有当初预期的一半。
下一个iPhone至今没找到,苹果还是只能指望iPhone。
除了发布iPhone16e之外,昨天的发布会还官宣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今年4月,苹果AI中文版将正式上线。
虽然这个时间比起首发的版本足足慢了半年,但国行iPhone,总算吃上了这口蛋糕。
中文版苹果AI,称得上命途多舛。
去年6月,苹果在WWDC上官宣苹果会和OpenAI合作,将ChatGPT集成到 苹果设备中,供用户免费调用。
由于ChatGPT在国内无法使用,所以当时大家都预测,苹果会找一家国内厂商合作,推出中国版的苹果AI。
第一个传出消息的是百度的文心一言。毕竟,百度是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互联网大厂。
去年年底,又有媒体报道,百度的文心一言大模型迟迟达不到苹果的预期,这场合作可能流产,随后阿里、字节、甚至DeepSeek都被传出过与苹果接洽的消息。
春节回来之后,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苹果已经与阿里巴巴达成正式合作,这个消息还得到了蔡崇信的确认。
大家都以为,百度这是出局了。
没想到苹果又虚晃了大家一招,很快又有消息传出,百度和阿里将会共同为苹果开发苹果AI。
果然,这则报道之后没多久,苹果就官宣了中文版苹果AI的上线时间。
苹果实在等不及了。
去年第四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库克说,苹果AI上线后,市场反响很好。苹果在欧洲、美洲等市场,业绩都创了新高。
但在没有上线AI的大中华区,苹果四季度的成绩是:下滑11%。
不急不行了。
去年,国产厂商就已经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什么华为盘古大模型、荣耀魔法大模型、OPPO安第斯大模型……都快整成诸神之战了。今年更是集体接入了 DeepSeek。
除了AI加持,iPhone从形态上也将迎来近些年最大的改变。
以往等级森严、绝不下放的高刷屏,下放到了iPhone 17标准版。
背部摄像头模组也进行了全新设计。
根据网上流传的各种消息,下一代 iPhone 后盖的方形摄像头模组改成条形应该是板上钉钉了,唯一的区别是它究竟是窄条,还是长条。
〓 图片来源:FPT/Asher Dipps
八百年没改设计的苹果,这次还会推出一款主打超薄的全新机型 iPhone 17 Air,号称是“史上最薄”,机身厚度只有5.5毫米。
除了 iPhone Air,苹果的折叠屏也在路上了。
根据报道,苹果内部的折叠屏项目已经结束实验阶段,预计最早在2026年推出。
如果算上折叠屏产品线,苹果未来至少会运营廉价版的e系列、超薄的Air 系列、标准版、旗舰的 Pro 系列,大屏 Pro Max……至少6款尺寸与配置完全不同的手机。
〓 苹果的折叠屏专利
眼熟吗?当年诺基亚就是这样做的。
靠着精品战略击败诺基亚的苹果,现在也莞莞类卿了。
还有一个坏消息:去年第四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250万台,在连续9个季度高速增长之后,首次同比下降9.6%。
部分国内厂商,已经停更自己的折叠屏手机。
苹果还没入场,别人已经开始撤退了。
比起船小好掉头的竞争对手,苹果这家巨无霸,转向起来格外困难。
拿 AI 来说,DeepSeek一出世,国内厂商就排队上马了。但是苹果在内部审核了半天之后,最终还是放弃。
虽然DeepSeek是目前表现最好的中文大模型,但是“团队缺乏支持像苹果这样的大客户所需的人力和经验”。
iPhone 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现金牛,但是苹果依然面临一个选择:
要么继续赌,尝试用颠覆性成果再造“iPhone时刻”,要么在参数内卷与机海战术中,眼睁睁看着“下一个诺基亚”的预言照进现实。
正如Vision Pro发布会上库克所言:“这是明天的技术。”
但市场留给苹果的“明天”,或许已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