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百亿,《哪吒2》让谁赚翻了?(组图)
2月9日下午,春节档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超过78亿元,向百亿冲刺。
图/微博@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海报截图
早在两天前,《哪吒2》就以67.93亿元票房,成为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冠军,刷新了2015年上映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保持了10年的纪录。
再往前,《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首。
接连实现这两大成就的《哪吒2》,当时上映不过10天。
眼见着票房数字噌噌上涨,“哪吒2票房大半要分给影院”“哪吒2登顶饺子能赚多少钱”等与钱相关的话题也登上了热搜。
这样一部注定名留影史的作品,到底让谁赚了?
哪吒爆了,饺子饱了?
每次票房过亿,《哪吒2》官博都会发一张导演饺子的手绘战报。票房数字还在继续向上,网友们开始“心疼”导演,“寒假作业比我还多”,对导演饺子的关注也愈多。
而此前平台AI预测《哪吒2》票房或达到95亿元时,“哪吒2若卖95亿饺子至少能分1.35亿”就一度成为热搜话题。那么,这笔钱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
不能抛开成本谈收益,要想知道饺子究竟能从影片中赚多少,首先要搞清楚是谁花了多少钱投资拍电影。
先看另一部春节档热门影片《唐探1900》,承担其主要成本的是6家出品方,还有一长串的联合出品方,总计有24家。一般被市场看好的影片有这样的投资阵容并不奇怪,去年春节档票房冠军《热辣滚烫》,共有8家出品方和16家联合出品方。
相比之下,《哪吒2》的“背景”单纯得“可怕”,一共只有5家出品公司,分别是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成都自在境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彩条屋科技有限公司。
图/猫眼专业版
再细看,两家成都公司都是导演饺子的。天眼查App显示,导演饺子(杨宇)是成都可可豆和成都自在境界的实际控制人,持有前者56%的股权,后者则拥有51%。
剩下三家北京公司,则归属于上市公司光线传媒,其中北京彩条屋持有成都可可豆的控股股东——霍尔果斯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的30%股权。
简单来说,掏钱拍电影的就是饺子和光线传媒,自然收益也由两家来分,这时就看票房具体是怎么分钱的了。
票房分账,规则明确。根据该片《数字版影片发行通知》,分账比例是常规的43%、57%,也就是在扣除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和营业税后,片方约取得净票房的43%,影院和院线则获得57%。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8日17时30分,《哪吒2》累计票房70.88亿元,累计分账票房63.86亿元,其中片方所得部分已经超过25亿元。
热搜话题“哪吒2若卖95亿饺子至少能分1.35亿”中的数字则是根据95亿最终票房粗略计算而来,分账票房约85亿元,按比例算得片方所得约为33亿元。再以导演获得片方净利润5%的分成比例计算,才有了饺子至少可得1.35亿的数字。
饺子是《哪吒2》的灵魂人物,不仅担任导演、编剧,据其在采访中透露,还“全包”人物设计、场景设计等多个工种,甚至动作指导都是亲自“表演”,耗时5年拿出这样一部作品。这也引得网友在话题下大呼,1.35亿,饺子拿得不多。
不过,青年导演胡星对有意思报告表示,事实上导演薪酬比较灵活,所谓的5%分成比例也不尽然,要视具体协议而定。
一般情况下导演薪酬分为两种,一种是按协议拿相对固定的片酬,另一种则是片酬加上票房分红,而导演在影片中的占资比例影响分红比例。“以现有消息来看,饺子显然是话语权极高的后一种,所得收入应该相当可观。”胡星说道。
更何况,当前灯塔、猫眼两大平台对于《哪吒2》的票房预测都已经突破了百亿,饺子的身家远超预期的暴涨已然是板上钉钉。
光线才是最大赢家?
至于电影出品方和发行方光线传媒,这一波确实赚了个大的。
年后刚开工,Wind金融终端显示,光线传媒在2月5日及6日连续两日出现“交易异动”。简而言之,股价涨太多了。
2月5日,光线传媒发布公告称,截至2月4日24时,《哪吒2》上映7天,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48.40亿元。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0亿元至10.10亿元。
2023年光线传媒的全年营收不过15.46亿元,去年前三季度收入为14.42亿元。照上述比例推算,当票房突破百亿后,仅凭这部电影,刚开年光线传媒就大幅超额完成了今年的营收KPI。
资深业内人士李实(化名)透露,据其了解,《哪吒2》具体的制作成本约2亿元,但院线动画电影参与人数多、耗时长,算上时间成本与运营成本,若都换算成数字,实质上的成本显然高于2亿元。
商业电影投资高、风险大,一般会引入较多片方共摊成本与风险。但本片除了两家“饺子公司”外,光线传媒没有引入其他出品方,这也是上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就已经执行的策略。
参考最近两年光线传媒的其他动画电影,《小倩》《大雨》《茶啊二中》《深海》也与之相似,几乎没有外部投资。这也与李实的认知相符:“光线传媒对‘哪吒’有优先投资权益,现在光线的产品多是内循环消化。”
也就是说,除了前期投资、后期宣发费用,还有导演等制作方的分成外,光线传媒只要静候佳音,《哪吒2》多卖一张票,就能多一笔实实在在的收益。
信达证券研报指出,作为头部民营影视公司的光线传媒,在动画电影制作发行端有较强优势,旗下彩条屋、光线动画等厂牌有突出的内容特色。
研报估算,其在2016—2023年间参与出品的电影中,包括《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内的动画电影投资比例平均占比约70%。若是参考此比例,光线传媒因《哪吒2》获益的部分显然远超过饺子及其团队。
饺子团队与光线传媒之外,还有众多业内公司在《哪吒2》中“露脸”。
据悉,影片片尾共出现138家中国动画公司,而总参与人数超过4000人,此前还有热搜话题称,“哪吒2是138家公司共同托举的希望”。
那么这么多参与项目的公司与从业者,有机会分一杯羹吗?
一家参与制作的苏州动画制作公司在媒体采访中表示,除了项目奖金之外,与可可豆的合作是项目制,并不参与票房分红。另一家成都公司负责人也表示,票房虽然与自己没关系,但更愿意为中国动画出力。
毋庸置疑的是,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人,拥有参与过这样一个“百亿大项目”的履历,借一句网友的话来说:大概往后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至于春节档大热的影院和院线,看起来分走了《哪吒2》超半数票房,但收入和利润显然不是一码事。
线下流量的生意并不好做,遇不到好档期好电影,房租、设备、水电、人工等固定支出常常就能让影院收不抵支,电影院靠爆米花赚钱的故事也流传甚广。
以前任影史票房冠军《长津湖》的主出品方博纳影业为例,其主要业务包括电影投资与发行、电影院、剧集的创造投资发行及其他。在2024年博纳影业半年报中,营收占比超过七成的影院业务,毛利率只有5.18%,反倒是一向号称高风险的电影投资业务,毛利率有57.41%。
如今靠着《哪吒2》,2025年的电影院算是开了一个极好的头。
碗大汤多,《哪吒2》的热度能延续吗?
电影“直系亲属”赚大钱是自然的,还有一批“上车”较早的“金主”也在偷乐。
蒙牛似乎是花了最多心思的。伴随《哪吒2》上映,魔童哪吒亲自演绎的“魔性”短片在电梯里循环播放,社交媒体上也广泛流传,甚至联动旗下各大代言人,一起欢迎哪吒加入蒙牛。
不仅如此,旗下纯牛奶、纯甄、未来星等多个产品线的产品都换上了红色的哪吒限定包装,显然是想借春节送礼带动产品销量。
图/微博@蒙牛乳业 图片截图
蒙牛、兔头妈妈等快消品牌之外,荣耀手机也在“包装”上下了功夫。
哪吒成了荣耀新年期间“荣耀AI魔法市集”的绝对主角,数千家门店也做了相应换新,还上线了红包封面、表情包、定制主题等内容。
图/微博@荣耀HONOR 图片截图
同名汽车品牌哪吒汽车曾经与哪吒联动,但没能接住这次的泼天流量,反倒被翻出了此前与光线影业就“魔童哪吒”等出现的商标纠纷。倒是长城旗下的坦克SUV成功上车,早早强调“一定红”。
但相比之下,《哪吒2》的品牌合作数量不算多。早在映前就有网友统计发现,《封神2》有超过20家品牌合作,包括瑞幸、海底捞、老庙黄金、洋河梦之蓝等知名品牌。
不过除了品牌联名合作,光线传媒借助影片相关IP做衍生品合作,也是一块不小的经济收益。“谷子”热里,哪吒成了炙手可热的那一位。
影片官博最近发布了官方授权周边合集,包括卡游、万代南梦宫、泡泡玛特等各类头部品牌全部在列。
图/微博@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典型如泡泡玛特,几乎与影片上映同时上市的盲盒,69元/只,开售没多久就已断货。甚至网友们开始对着泡泡玛特许愿,想要石矶娘娘和结界兽手办。
泡泡玛特相关负责人告诉有意思报告,这套《哪吒之魔童闹海》天生羁绊系列手办,历时一年半开发,在各渠道迅速售罄。目前已紧急调整生产计划,积极补货中。
电影及衍生业务是光线传媒的营收主体,特别是在2020年行业相对低迷之际,虽然营收大幅下降,反而靠着版权授予、周边售卖等电影衍生业务实现了超过50%的高毛利率。
虽然比之仍在攀升的票房,联名与IP授权收入似乎并不算多,但比泡泡玛特更早提出“中国迪士尼”之梦的光线传媒,仍与自己的同道们继续向着目标前进。
某头部营销机构数字营销总监千千认为,现在摆在光线传媒面前的问题恐怕是,如何在电影之后更好地运营相关IP,将哪吒的电影粉丝转化成真正的IP粉丝,“这样才会离迪士尼模式更近一些”。
而回到电影本身,目前据灯塔专业版与猫眼专业版预测,《哪吒2》票房将超过100亿元,有望冲入全球影史票房榜TOP20,为中国电影创造更多纪录。
各大影院正铆足劲在排片上继续冲上一把,行业上中下游也都嗅到了赚钱的气息。更重要的是,正如长期关注影视项目的股权投资人吴晓所说,“《哪吒2》让大家重拾对电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