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和平的前提:俄乌美欧都要放弃幻想(组图)
自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以来,俄乌战争仍在持续,战场形势一直处于僵持境地。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这场大规模的战争持续如此之久、伤亡多达数百万条生命,是极为罕见的人类悲剧。然而,现在全世界的人们都关心的一个事就是俄乌战争何时结束。
实际上,安邦智库(ANBOUND)根据长期的讯息追踪研究,去年就认为2025年将是关键的一年,如果真正现实地追求乌克兰的和平,那么就需要乌克兰、俄罗斯以及欧洲和美国等地区放弃幻想,共同推动。回到当前,乌克兰和平前景的驱动因素主要如下。
第一,俄罗斯不想放弃大国地位,愿意见好就收。俄罗斯知道即便赢了乌克兰意义不大,俄罗斯变成一个第三世界国家,没人搭理,这不是总统普京所要的东西。
目前,俄罗斯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关系跌至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以来的谷底。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高层交往几乎已经完全中断,官方外交联系也只维系在最低水平,俄欧峰会、「俄罗斯北约关系理事会」等合作机制几近废弃。
此外,俄罗斯的地区影响力加速滑落。摩尔多瓦与欧盟开启「入盟」谈判,格鲁吉亚也成为欧盟的候选国;中亚国家「多元平衡外交」步伐更趋坚定,与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的「5+1」模式不断复制,同俄罗斯的距离进一步拉大;亚美尼亚因俄罗斯无法履行盟友义务而在同阿塞拜疆的地缘政治冲突中最终落败,对俄罗斯也强烈不满。
当前,普京必须考虑的问题是,未来准备与世界尤其是美国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大概率是希望与美国维持平等的大国地位,但这样就必须在乌克兰实现停火才可以实现,否则连对话都不可能的。因此,俄罗斯愿意见好就收,给美国一个面子,同时交换作为世界大国继续存在,逐步改善当前糟糕的国际关系。
图为2025年1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在俄国城市Togliatti,参观 AvtoVaz 汽车厂。(Sputnik/Vyacheslav Prokofyev/Pool via REUTERS )
第二,俄罗斯经济已经处于困境,被削弱的目的达成。目前,俄罗斯军民用行业出现大范围萎缩乃至衰退状态。2023年的经济数据显示,俄罗斯非战争性制造业部门的总体产出下降了0.4%;2024年前三季度俄罗斯采矿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的产出按年下降,建筑业的按年产出增长几乎为零;2024年全年俄罗斯农作物产量也下降了15%左右。
此外,俄罗斯出现了明显的高通胀,使得国民的财富大幅缩水。虽然俄罗斯已经将基准利率上调到了夸张的21%,但是通胀依然不能降下来。很多企业也遭到了冲击。随着基准利率提升,利息支出已占企业收入的四分之一。
据俄语媒体Meduza报道,由于利率飙升和流动性短缺,2024年俄罗斯企业破产率跃升了20%。事实上,俄罗斯现在已经开始依赖朝鲜了,战后恢复的道路漫长。据一份可信的报告显示,在乌克兰战场之上,俄罗斯军队约60%的火炮弹药源自朝鲜,在去年朝乌克兰发射的弹道导弹中,大约三分之一同样来自朝鲜。
朝鲜向俄罗斯交付了约2万个集装箱的弹药,其中涵盖超过500万枚炮弹、数十枚导弹以及100多枚火星11弹道导弹。此外,有报道还指出,朝鲜已向俄罗斯派出4个旅团规模的特战部队士兵,规模为12000人。
第三,俄罗斯清楚确实无力拿下乌克兰。这次战争让两个曾经同一口锅里吃饭的民族结下了血海深仇,至少在百年之内这种仇恨都很难化解。而俄罗斯明白,它也确实无力拿下乌克兰。
2月4日,寒冬之下的乌克兰顿涅茨克,前线上有一架美制装甲队被雪覆盖。(Reuters)
一份可信的战报显示,目前,俄罗斯军人损失已经超过80万,同时,俄罗斯已经将苏联时期贮存的常规武器几乎耗尽,俄罗斯老百姓为战争付出了沉重代价,生活水平严重恶化,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部分领土被乌军占据;乌克兰方面的损失也不轻,很多民众在俄罗斯的远程袭击中死亡或受伤,大量财富被摧毁,目前还有接近20%的领土被俄军占据。可见,当前双方都损失惨重。目前,俄罗斯的资源接近消耗的极限,要知道普京要求的是胜利,如果国力憔悴,老百姓怨声载道,那么「胜利」就将无从谈起。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的军队绝对不足以控制整个乌克兰,即便是倾国之力也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现在的普京,就是在领土和军力之间寻求一种最大化的平衡。现在的俄罗斯也已经接近临界点,百万军队死亡就是俄罗斯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因此,普京有压力在这种情况出现之前接受谈判。
第四,乌克兰资源有限,明白谁也靠不住。乌克兰虽然是欧洲第二大国,但是靠自己战胜俄罗斯肯定不行,与俄罗斯比资源有限,长期难以支撑。
俄罗斯是全世界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1709.8万平方公里,是乌克兰领土面积60.37万平方公里的28倍多。与此同时,俄罗斯人口1.438亿,是乌克兰人口3773万的3.9倍,明显在劳动力、军队人员的供给上远超乌克兰。此外,2023年俄罗斯GDP(美元现价)为 2.02万亿美元,是乌克兰GDP1787.57亿美元的11倍多;2023年俄罗斯人均GDP为1.38万美元,是乌克兰人均GDP5069.7美元的2.7倍多。
图为2025年1月2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在波兰出席奥斯威辛集中营(Auschwitz-Birkenau)纳解放80周年的纪念活动。(Reuters)
不仅如此,欧洲和美国都靠不住。欧洲人特别自私,援助乌克兰很勉强。欧盟对乌援助承诺总额一直在增加,并在2024年2月29日达到了1460亿欧元,而欧盟对乌援助划拨总额却只有780亿欧元,仅占承诺总额的50%。美国也是不太愿意过多支援。
截至2024年2月29日,美国对乌军援划拨总额已经达到431亿欧元,只比欧洲对乌军援划拨总额多出10亿欧元。即便是美国将已经国会拨款的武器全部交付乌克兰,官僚主义并且腐败丛生的乌克兰,最多也就使用这些钱和武器,打上半年时间。
第五,美国尤其特朗普想尽快从欧洲脱身,降低损失。由于战争支援花钱太多了,美国尤其是特朗普在国内优先的战略下不太愿意陷入进去,认为欧洲多增加军援。近期,新任总统特朗普以一种十分随性的方式表明了他的立场。
特朗普在提到对乌援助时,强调的是北约欧洲成员国需要支付更多费用,而不是美国停止援助。特朗普从一开始就批评北约的欧洲成员国,说他们需要把国内生产总值的5%用于国防,这对许多国家来说几乎是目前的两倍。实际上,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美国与欧洲爆发了一场贸易战。特朗普还威胁,如果欧洲成员国不增加国防预算,美国就将退出北约。
2024年12月7日,特朗普、马克龙和泽连斯基在巴黎会面。(Reuters)
实际上,欧洲人那里也不感激美国,甚至责怪美国。欧洲人认为美国应该负有更多的援助乌克兰的责任,如果欧洲被俄罗斯吞并了,肯定会对美国形成地缘战略威胁,所以救欧洲就等于救美国,救欧洲得先救乌克兰。另外,他们还认为这场战争使得自己本就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战争继续拖下去,自己受到的影响就更大。
第六,欧洲各国右翼正在崛起,而左翼自顾不暇。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乏力、政治乱象频发、民众安全感降低以及社交媒体推波助澜,欧洲各国右翼尤其是极右翼政党迅速崛起。极右翼政党在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获得的票数位列第一,在德国和荷兰位列第二。
在法国,勒庞领导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大获全胜,对总统马克龙造成了「沉重打击」。根据初步统计结果,国民联盟赢得的选票超过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复兴党的两倍。在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强烈反对移民的德国选择党以15.9%对13.9%的支持率击败了总理朔尔茨领导的社会民主党。意大利总理梅洛尼领导的意大利兄弟党表现好于预期,获得28.8%的选票。
在占据欧洲议会席位三分之一以上的德法意三国,国内极右翼集体上台。特别是在2024年6月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主流政党优势遭到削弱,极右翼「欧洲保守与改革主义者」党团获得400个议席中的72席,更靠近政治光谱右侧的「身份与民主」党团斩获58席。
基于以上的详细分析,安邦智库的一位资深研究员指出,去年预测2025年结束俄乌战争是成立的。与战争相比,乌克兰如果结束战争,不要梗着脖子较劲,有可能成为欧洲的另一个波兰,经济非常好。相反,俄罗斯则未必,战争结束之后,其国内的矛盾不少。一旦这样,亚洲反而将会成为前所未有的热点地区,而欧洲只是一个重建的自我乱局而已。
最终分析结论:
2025年将是乌克兰战争的关键一年。当前,乌克兰和平前景的驱动因素主要如下:俄不想放弃大国地位;俄经济已经处于困境;俄清楚无力拿下乌;乌资源有限,明白谁也靠不住;美国尤其特朗普想尽快从欧洲脱身;欧洲右翼正在崛起。因此,如果结束战争,乌经济非常好。相反,俄则未必。一旦这样,亚洲将会成为前所未有的热点地区,而欧洲只是一个重建的乱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