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2月04日 19.3°C-20.6°C
澳元 : 人民币=4.46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近14万中国人,假装活在上世纪末(图)

3小时前 来源: 澎湃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对于不少打工人而言,这年越过,自己身上的班味是越来越浓,年味反倒越来越少。但要说年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淡的,或许是从过年不能随便放烟花爆竹开始,或许是从长大的那一刻开始,但无论如何,在不少人的眼里,最浓厚的年味,只存在于童年的春节里。虽然无法回到童年,但有网友灵机一动,开辟了一条新赛道——假装活在过去。

在豆瓣小组“假装活在 1980-2000 年”里,就有一群“演技派”正假装生活在八九十年代。

近14万人,假装活在上世纪末

假装,是门学问,被辞退的打工人想假装上班,都得在考公氛围拉满的图书馆和挤满大爷大妈的公园景区里抉择几番。

对于小组近14万名的“演技派”来说,想要假装生活在 1980-2000 年,第一步就是选好场景。

文章统计了小组内的 6855 条帖子后发现,“演技派”最常去的餐厅是 1987 年进军中国大陆的西方速食店肯德基,其次是与之相爱相杀的麦当劳。

虽然如今它们是穷鬼的最爱,但在八九十年代,洋快餐可是高攀不起的存在。据《人民日报》报道,1989 年在肯德基吃一顿少则 7、8 元(人民币,下同),多则 20 元,而同年大陆全国职工平均月工资仅为 162.5 元,饱餐一顿,相当于吃下了八分之一的月收入。

而说到商店,小卖部绝对是当仁不让的 C 位,虽然占地如同“库迪店中店”,但比直播间还会“选品”的小卖部老板,总能让里边的物品多到堪比哆啦 A 梦的口袋。

作为为数不多的玩乐去处,色彩鲜艳的公园、烟雾缭绕的游戏厅、火爆一时的舞厅常出现在小组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北京、上海也是不少人梦里都想著去打卡的城市。

只不过,比起依旧火爆的肯德基、公园,过去常逛的门市小卖部、音像店(贩卖CD/DVD)早已“隐入尘埃”,不少报刊亭也难逃倒闭命运,自 2014 年起,大陆全国报刊亭数量就从 2.8 万处一路下降,至 2023 年仅剩 0.7 万处。

光有场景还不够,正所谓“做戏做全套”,足够复古的道具才是假装的精髓。

在零食赛道里最热门的王者,毫无疑问是被网友称为“不停产炫一辈子”的香芋糖。而不少人最早接触的“盲盒”——小浣熊干脆面也位列榜上,毕竟它曾一度将水浒卡炒成了同学之间的“通用货币”。

在那个大头贴还不算是“黑历史”的年代,每到星期二就变成彩条的电视机、装著 Windows 98 系统的电脑、打著学习的旗号用来玩游戏的小霸王学习机,也照亮了不少人的休闲时光。

在短视频占领娱乐生活之前,流行歌曲也大多先从录音卡带中传出,要是有人拥有SONY的 Walkman,更是直接“封神”:一节课能传好几次,但是不必打欠条,基本都是确认过眼神,你是我的债务人。

同样彰显“壕无人性”的时髦单品,还有别在腰带上的呼叫器,手持的大哥大手机,对于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华为,有网友锐评:“这个牌子没听过,会不会是盗版诺基亚?别人呼叫器都买不起,你就买手机了,不知道你联系谁。”

近14万中国人,假装活在上世纪末(图) - 1

图为在手机问世前,非常流行的呼叫器。(图:shutterstock/达志)

 醒醒,现在是千禧年前

有些零食挂上怀旧的标签,放进商业街千篇一律的童年小卖部,就能化身“刺客”,用情怀收割一茬又一茬韭菜的钱包。

被炒到千元难求的网红相机、Y2K 风格转了一个圈又成时尚的现在,那些曾经“抱过”我们的书籍杂志,却很难重返巅峰。

2015 年,创刊于 1994 年的《当代歌坛》正式停刊;2022 年,《童话大王》停刊 ,一起落幕的还有无数人被舒克贝塔占领的童年时代。

即使没有停刊,随著报刊亭关停,网友最怀念的《故事会》销量直线下滑,捧红了韩寒、郭敬明等 80 后作家的《萌芽》似乎也永远留在了那个年代。

纸媒的春天已经过去,看 365 遍广告都“复活”不回来。

相比书刊的落寞,上世纪末的影视则被很多人当成电子榨菜,内容熟烂于心。在小组常提及的片名,有 86 版《西游记》、《重庆森林》等影视作品,但排行在前的大多是动画片。

1984 年,《黑猫警长》里吃丈夫的螳螂成为了不少人忘不掉的童年阴影;1991 年,我们的生活多出了《哆啦 A 梦》的时光机和任意门......

这些动画片的后劲如此之大,以至于 2024 年 B 站跨年晚会上《樱桃小丸子》的主题曲一响,台上的小孩哥姐松弛感拉满,台下的不少观众却被“我们都是这样长大”创哭。

但一谈及音乐,小组对歌名的讨论远远不如歌手,有人经常提起王菲、王杰等大热歌手,有人在推荐“新人”朴树。周杰伦虽然常被网友挂在嘴边,但毕竟千禧年才刚出道,在“嘴上淬了毒”的网友看来:“乐坛出来个新人叫周杰伦,听到这个名字我有点火大,怎么跟周杰的名字这么像!”

除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明星,网友们也时常怀念身边的人。在这个假装宇宙里,亲朋好友的浓度极高,但最忙的无疑是一会给组员们买蛋糕,一会带他们去游乐园、下馆子的妈妈。

在车马很慢,书信很远,微信还没绑架每一个人的当时,比起网友,笔友是更多人倾诉生活的对象。此外,连舞厅里热情的阿姨、做西装的裁缝师傅等一些路人甲也在“假装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

身处小组,一切恍如隔世,就像睁开眼回到了你正在酣睡的课桌上,手里握著的随身听正在播放朴树的《我去 2000 年》,发小揪著你的头发喊你起来:醒醒,要上体育课了!

年纪轻轻,就流下时代的眼泪

要是一睁眼回到过去,想必不少人会喊出那句复仇宣言——“我重生了,这一次我要夺回属于我的一切。”假装活在 1980-2000 年的网友们,也试图动用“未来的力量”弥补过去的遗憾。

既然能穿越,少不了见证亲人的重要时刻,有一位网友就脑洞大开地回到爸妈刚结婚的那天,即便自己还没出生,也要摆出东道主的架子请大家喝喜酒。

当然也少不了赚钱,有人建议抓紧入股马化腾,等著在风口上起飞,有人建议在 80 年代前往广东的“边陲小镇”深圳创业,还有人坚信知识就是力量,打算好好读书。

但要实现财务自由,还得靠买房,一些“炒房团”就在劝说网友们趁早买房,抄底楼市。

不过,相比赚钱,更多人的选择是珍惜亲人,甚至阻止亲人离世,像是回到 2000 年拦下一个去送货的年轻人:因为这样你就不会出车祸,不会失去生命,在十一月你会迎来可爱的小女儿,她不会像现在这样好想见到你。

即使这只是“白日梦”,依旧有很多人想尽办法回到过去,在二手市场买下一直想要的水浒卡,在中式梦核游戏里拾捡过去的记忆......

 为什么这么多人,难以忘怀那个时代?

因为那个时代,有著很多人一文不值却又黄金般的童年,彼时的父母还很年轻,生活中最大的烦恼就是写不完作业,小小的世界里没有别离,只有无数团聚。

也正因如此,不少人将其视作心目中的“黄金时代”,虽然那段时间经济增速远不如千禧年后,但那时候没有鸡娃,没有“996”,考公不是唯一的出路,人们也不常用手机,河里的鱼和天上的星星就是夏天的样子。

如今,数不尽的 App 使劲弹窗,互联网的瓜永无止境,生活被手机捆绑的同时,社会的重担也没有放过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2023 年,在一项探究“假装活在 1980-2000 年”小组怀旧行为的研究中,学者发现其前测样本中的 90、00 后数量占比达到 91%。对于未曾亲历过的 00 后,他们所怀念的更多是经典文艺作品搭建的过去。

但当时真实存在的人情味和对未来的憧憬,依旧让其他几代人念念不忘。

只不过,这些日子落幕得太快,以至于很少人能察觉:在一个寻常不过的午后,你关掉了电视,之后再也没有打开过,后来才发现,关掉的是自己的童年。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