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18日 19.9°C-22.5°C
澳元 : 人民币=4.61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征服地球极限,他们40年来为南极科考“保驾护航”(组图)

1个月前 来源: 凤凰WEEKLY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2024年,对中国极地考察事业来说,可谓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首先,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再者,中国第41次南极科学考察的队伍,据悉也将于本月底正式踏上征程。

从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起,40年的时间,南极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价值。踏上南极的中国科考队伍,也在科技的助力下不断提升自身实力。

征服地球极限,他们40年来为南极科考“保驾护航”(组图) - 1

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地区。年平均温度达到零下25摄氏度,极端最低温度近零下90摄氏度。在这里工作,保暖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最基本的需求,直接关系到科考队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科考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除了拥有奋斗不止、勇攀高峰的精神之外,每一点细致入微的准备,都是顺利完成科考事业的重要保障。

01

南极科考路:

从筚路蓝缕到硕果累累

1984年,对国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许海峰夺得中国奥运首金,也是在这一年,中国南极科考扬帆起航。

1984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从上海出发,远赴南极洲。

由于缺乏极地考察经验,保障装备也十分匮乏,591名队员签下了“生死状”才踏上远途。

在经历40天艰辛的海上漂泊后,考察队终于成功登上了南极洲乔治王岛,将五星红旗也插在了地球最南端。

征服地球极限,他们40年来为南极科考“保驾护航”(组图) - 2

踏上南极大陆只是开始。对于第一批南极考察专家来说,如何让五星红旗长期飘扬在南极大陆上空,不仅关乎自身命运,也关乎国家荣辱和民族尊严。

没有破冰船和专业设备,孤独的科考队员周围只有无垠的冰川和呼啸的暴风雪,他们在基地的地基上顶着风雪吃饭,食物微弱的热气没多久便迅速消散,他们的耳朵都是冻肿的。他们在严寒中艰难行进,肩挑人扛,十天就搬运了几百吨建站物资上岸。

终于,在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座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建成。中国也由此获得了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的入场券。

探索永不止息。科考队员又将目光望向了远方,一座山峦散发着绮丽的光,这是南极大陆上,海拔最高的地区——冰穹A。

征服地球极限,他们40年来为南极科考“保驾护航”(组图) - 3

一直以来,海拔4000多米的冰穹A因其恶劣的气候条件,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但在这里,又有着地球上最好的大气透明度和宁静度,可连续几个月开展极夜观测,被国际天文界视为天文观测的最好场所。

此外,这里还是国际公认的南极冰盖理想的深冰芯钻取地点。据悉,冰芯也被称为“气候天书”,记录着百万年来地球气候变化的信息,有着极大的科学价值。

为了登上冰穹A,科考队员们做了充足的功课。他们采冰、测温、安装GPS测绘设备,饿了就用雪地车的热风口加热包子吃。

面对狂暴的暴风雪、深不可测的冰裂隙、突如其来的高山反应,他们所拥有的是一颗坚毅的心以及钢铁般的信念。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能一一战胜。

终于在2005年,中国科学家成功挺进南极冰盖之巅,中国科考队的旗帜在冰穹A升起,完成了人类历史性的跨越。在这里所钻取的冰芯,也将揭示百万年来地球气候和环境变化信息,显得无比珍贵。

征服地球极限,他们40年来为南极科考“保驾护航”(组图) - 4

从找不到一张完整的南极地图,到建立长城站、登上冰穹A、钻取冰芯,中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丰硕成果。而当前,中国极地考察工作已步入飞速发展期,科考实力跻身全球极地研究第一梯队。

可以说,对极地极寒的探索,是人类一次勇敢无畏的壮举。

在这无数次拓荒之旅中,波司登始终陪伴在侧,为科考队员们保驾护航。

02

助力极地科考,

波司登“义不容辞”

在南极的一年有两个季节。一个很冷,另一个更冷。

据公开资料显示,南极是世界上风力最大、最寒冷的大陆,年平均气温-40℃到-50℃,每年平均有300多天是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因此被称为地球的“风极”。位于南极洲的法国迪尔维尔科考站曾观测到风速达100米/秒的飓风,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是迄今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

征服地球极限,他们40年来为南极科考“保驾护航”(组图) - 5

中国南极昆仑站首任站长李院生曾感慨:“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也被人们称为地球的尽头。在那里工作,精神上和身体上都经历着极大的挑战。”

尽管如此,但都没有办法掩盖南极作为理想研学之地的价值。作为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南极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涉及气象、‌水文、‌地质、地貌等多个学科的综合考察。

多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派出科考队前往南极进行科考。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秉着对科学的向往,中国科考队40年来也在这片寒冷的大陆默默耕耘,持续探索。

同样肩负使命感的波司登,从成立之初,就立志为中国极地科考打造世界顶尖水平的防寒装备。

1998年,波司登首次参与国家极地考察工作。彼时,北极科考队员身着波司登羽绒服在格陵兰豪威德岛参加考察活动,这也是中国科考专家首次考察极地,见证了中国极地的科考历程。

1998年7月30日,北极科考队员天林身穿波司登羽绒服在格陵兰豪威德岛参加考察活动。

征服地球极限,他们40年来为南极科考“保驾护航”(组图) - 6

1999年,波司登随“雪龙号”南极科学考察队远征南极,再战极地高寒。

征服地球极限,他们40年来为南极科考“保驾护航”(组图) - 7

此后的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波司登持续助力中国第36次、37次、38次、39次、40次南极科学考察。

征服地球极限,他们40年来为南极科考“保驾护航”(组图) - 8

2024年4月25日,在极地科考40周年之际,波司登与极地研究中心举行了中国南北极考察合作签约授牌仪式,成立极地考察极端环境实验室,打破了实验室研究与实地考察之间的壁垒。双方将通过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极地科研技术的创新与落地。

征服地球极限,他们40年来为南极科考“保驾护航”(组图) - 9

就在10月30日,波司登又将助力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以最新的极地极寒系列产品,支持考察队员们向前探索。

穿越极地、探索极致,需要强大的信念,也需要科技助力。搭载着极地考察技术的极寒系列,是波司登一次重要的探索。

早在2017年极寒一代产品上市时,波司登一方面秉着为中国极地科考队员带去专业保障的初心,另一方面也将极致保暖鹅绒民用化、将极地御寒设计民用化,为大众带来更为专业的御寒保暖产品。

紧接着2018年,波司登极寒二代发布,最高可抵御-30°C的气温,让大众在日常寒冷环境下皆可穿着。

2022年发布的波司登极寒三代,直接对接了户外出行的轻量舒适化需求,在品质不减配的基础上,成衣减重 200克,更舒适保暖。次年发布的极寒四代,则能首次突破抵御零下40°C 的气温。

2024年,为更好助力考察队在南极作业,波司登首创了动态御寒科技,推出“中国南北极考察同款”极地极寒系列羽绒服,10月30日将正式发布,并随雪龙号一起远征,为极地考察队员保驾护航。

在这个过程中,波司登不断升级工艺和技术,用科技诠释专业,走出了一条创新的道路。中国科考队伍也在波司登的保驾护航下,穿越一片片冰川雪地,成就一个个科研成果。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03

致敬寒冷,感谢寒冷

寒冷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如同一股强大而沉默的力量,主宰着一切。面对极限环境的科考队员们,难免会面临一个个突发状况和难题。

他们中,有人曾在攀登冰穹A的路途中坠入冰洞,浸入刺骨的冰水里;有人曾冻伤手指,差点截肢;还有人在极限环境中不小心迷失方向。

据曾参加过中国第31次、32次和36次南极科学考察的队员李航描述:“有一次我独自外出拍摄,自信地没带导航设备,没想到在黑夜之中迷失了方向,走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找到正确的路。夜晚的寒风中,呼出的水汽在眼镜片上结成了冰,整个人的心态都有点崩溃了。”

征服地球极限,他们40年来为南极科考“保驾护航”(组图) - 10

另一方面,寒冷虽给人们带来诸多挑战,但也赋予了我们无尽的宝藏。

经过多年探索,中国极地科考事业可谓发展飞速,截至目前建成了5座南极考察站、2座北极考察站。在极地冰川学、海洋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取得了诸多世界公认的科研成果,从追赶者成为引领者。

正是这份极地之寒,成就了中国在极地科考领域的一席之地,也铸造了属于国家的荣耀。

在漫长且艰辛的征程中,波司登是一名忠诚的守护者。一件件温暖、富有科技色彩的羽绒服如同坚实的堡垒,为科考队员们抵御着最极致的严寒,激励他们勇往直前,也助力南极科考事业更上一层楼。

征服地球极限,他们40年来为南极科考“保驾护航”(组图) - 11

1998年中国登山队身穿着波司登羽绒服登顶珠峰

总的来看,波司登的品牌和产品技术,与中国极地事业的发展是同向而行的。

曾多次参与南极科考并担任中国南极昆仑站首任站长的李院生直言,“波司登为我们南极科考队设计的羽绒服,抵御了南极的严寒,保障了考察的顺利进行。”

就在10月30日,波司登将携极地极寒系列助力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面对未知和寒冷,中国科考队的脚步永无止境,波司登也将始终陪伴左右。

关键词: 南极科考波司登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