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大厂集体动手“拆墙”,有何深意?(组图)
极不寻常的一幕幕场景,在中国互联网大厂间出现了,原本“势不两立”的巨头们,居然握手言和,一夜进入“拆墙时代”:
先是阿里腾讯在“拆墙”,淘宝官宣新增微信支付,微信上也可以使用支付宝、花呗付款。
阿里美团在“拆墙”,就在淘宝新增微信支付的同一天,美团外卖、美团酒店同步上线支付宝小程序。
京东阿里也在“拆墙”。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即将正式接入京东物流,预计于10月中旬上线。时隔十三年,京东将重新接入支付宝。
……
时代真的变了。当“反内卷”成为新的主旋律,意味着各大巨头们不能着眼于“零和博弈”,而是要携手向未来,创造新的增量。互联网大厂们带头集体动手,背后信号意味深长。
要知道,十几年来,互联网巨头们正是“卷”的代表,它们筑起高墙,对外部链接严防死守,死守自家山头。今时今日,大厂们却纷纷动手,彻底“拆墙”,主动拥抱“最亲密的对手”。
这绝不仅仅是互联网领域的变化,而是折射出最新的时代风向。
曾经,在巨头林立的APP之间跳转,是一件极为复杂操作。几年前,如果你在逛淘宝时看中一件商品,想分享给微信好友,会出现什么场景?
第一步,点击分享
第二步,选择微信,生成淘口令
第三步,再打开淘宝,发送链接
第四部,对方复制链接,打开淘宝
第五部,点击查看商品
一个最简单的需求,在手机上完成操作,却要辗转多次。
2020年,阿里在“关于淘宝的8个冷知识”中,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数据:“淘宝每天生成一亿个淘口令”。这意味着,每天可能都有几千万人在“翻墙”。
事实上,自2013年淘宝与微信正式“分道扬镳”以后,一边是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一边是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中间竖起了一道肉眼不可见、无法被翻越的“赛博高墙”。
这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不互联”网?几亿网民,面对这套复杂且不合理的动作,往往只有一个选择:遵照执行。
但如今,随着一步步推进的互联互通,“高墙”逐渐轰然倒塌。最近密集的“拆墙”动作,实际上一次不断演变而来的高潮。
从2020年开始,国家陆续出手,进行了反垄断的调查。2021年9月9日下午,工信部对屏蔽网址链接的问题作出行政指导,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9月17日前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
参加这场会议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陌陌、360、网易等。光是阿里、腾讯、百度、字节四家公司,就控制了中国互联网超过70%的流量。
互联网“拆墙时代”的序幕,此时已经正式拉开。
从边缘业务板块开始,先是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等应用,开始接入微信支付。
到了2021年年底,微信松绑外链,允许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打开包括淘宝、抖音等外部APP在内的购物、视频链接;腾讯视频、腾讯新闻、QQ系的广告流量也接入了阿里妈妈。
2023年9月,微信视频号、朋友圈、小程序等广告流量可以通过阿里妈妈UD效果投放,直接跳转淘宝、天猫商家的店铺、商品详情及淘宝直播间。
2023年10月,淘宝支付页面出现了“微信扫码支付”的选项。当时淘宝官方回应称:“微信扫码支付功能还在逐步开放中,目前只针对部分用户开放,而且仅有部分商品支持这一支付方式。”
今天,淘宝牵手微信支付,拥抱京东物流,标志着拆墙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要知道,支付工具与快递物流并称中国电商行业的两大基础设施,若是放在以前,是绝对不容他人染指的核心地带。
如果说,这场跨越十多年的握手言和、携手共进,大厂们起初是被动的。但今天,他们更愿意主动踏出这一步。
“拆墙行动”背后,折射出了传统电商巨头们深深的流量焦虑。
过去十几年,国内互联网大厂们为了搞全闭环,拼命砸钱筑起高墙,逼着用户“二选一”。结果没想到,却被消费降级和直播电商轻轻“击穿”了。
2023年11月底,阿里市值首次被拼多多超越。里程碑之后,电商江湖不再是二分天下的格局,而是三足鼎立,外加群狼环伺。
快手去年“破万亿”之后,中国电商市场已经有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5个GMV超过万亿的平台。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是个位数的“微增”。
阿里巴巴2025财年第一季度(即2024年二季度)实现营收2432.4亿元,同比增长4%,低于市场预期的2498.48亿元。京东集团二季度收入达到2,9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
令人颇为意外的是,该季度淘天集团收入1133.73亿元,同比下跌1%。作为最核心的“顶梁柱”淘天集团,竟然成了七大业务板块中唯一下滑的。
拼多多发布2024二季度财报则显示,本季度营收达到97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6%。
抖音电商和快手电商,还处于双位数增长的爆发期。
互联网的生意,本质上是流量的生意。尽管拥有庞大的用户积累,但淘宝和京东都渴望新鲜血液。
淘宝派出的第一个代表,是主打低价的“淘特”。意图很明显,想要透过微信支付,拿到下沉市场的流量。
在第三方支付中,阿里旗下的支付宝是绝对王者。
从交易额规模来看,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QQ钱包)已占据93%左右的份额;其中,支付宝大约占53%,微信支付大约占40%,其他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京东支付、美团支付、抖音支付等)合计交易额只占7%。
但在三四线和小县城,微信支付反而压过一头。在2020年,微信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的《微信县域乡村数字经济报告》中显示:
微信支付在县城中首选比例高达83%,高于城市用户的76%。
2021年2月,淘特首次申请入驻小程序和接入微信支付,开始频繁积极示好。足足等了7个月,淘特才上线了微信扫码付功能。
这一次,主动的依然是淘宝,但过程似乎顺利多了。淘宝终于如愿以偿,连接到了五环外的下沉流量。淘系商家可以更方便地从腾讯流量池里淘金。
腾讯看似不是主动的那一方,也并非高枕无忧。因为微信支付增速“慢下来”了。
今年二季度,腾讯三大业务板块中,网络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9.5%,以手游为核心的增值服务增长6%,以微信支付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仅仅增长4%。
“交易数量持续增长,平均交易额却下降了。”
这个时候,微信支付打入淘系电商内部,腾讯也能获得更多高价值消费者,带动金融科技板块重回高增长。
同样的还有京东。淘宝天猫官宣将正式接入京东物流,京东也能收获一波淘系流量。京东接入菜鸟速递和菜鸟驿站之后,也能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增加黏性。
当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烧钱的性价比越来越低,合作比对垒更符合用户增长的需求。
事实上,放眼全球,一个互联网“拆墙”的潮流也已经不可遏制地涌动。大洋彼岸的电商巨头亚马逊,也从筑墙走向了开放,以应对来自Temu、SHEIN的猛烈冲击。
2023年11月,亚马逊与Facebook、Instagram和Snapchat等达成合作协议。从此之后,合作社媒平台上的用户无需跳转亚马逊APP,可以直接在站内购买他们看到的亚马逊产品。
彭博社报道,亚马逊官方透露这种购物广告模式使商品点击率提高了70%,有效促进了销售业绩增长。PYMNTS Inteliqence和AWS的研究也显示,28%的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购买产品。
今年8月,亚马逊又跟TikTok签署了合作协议。
作为消费者,我们当然乐于见到平台之间“和好如初”。当下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需要巨头们支棱起来。
今年8月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宣布,阿里巴巴已完成三年整改。
这份公告旗帜鲜明地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指导阿里巴巴集团持续规范经营:
进一步提升合规质效,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保障
对此,阿里巴巴也回应道:
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未来,我们将继续立足创新,坚持合规经营,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当下国家发力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突破口,互联网巨头们正承担着前所未有的使命。
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增长3.4%,涨幅继续回落。
但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8.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6%。
前几天发布的一份中国新电商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总额达到15.42万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占比攀升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电商对于国民消费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在“全力拼经济”的当下,扭转社会预期,我们需要阿里们重振雄风、竖起世界一流企业的大旗。
一个互联互通、公平竞争的机制,比高墙深沟的“互卷”,更符合全社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