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2日 10.5°C-12.0°C
澳元 : 人民币=4.56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日本年轻人,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图)

2024-08-28 来源: 未来编辑部WeChina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没有意识到这段历史的残暴、因此心无负担地长大,不止自己,还有身边许多日本人如此,这令彩香感到抱歉。

日本年轻人,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图) - 1

几日前,樊振东、孙颖莎相继“取关”日本乒乓球运动员早田希娜的消息一度冲上热搜。据悉是因为早田希娜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想要参观日本的知览特攻和平会馆,这一会馆收集了约1.4万份日本敢死队资料,并为其申请“世界记忆遗产”,企图美化日军侵略战争事实。国乒名将的迅速取关,再次表明了国人对日本侵华历史问题绝不含糊的态度。

二战后,日本在教育和舆论上刻意淡忘历史,导致相当一部分日本年轻人对这段历史漠然无知。但也有一些日本年轻人,当他们来到中国,来到南京,也会鼓起勇气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通过校友网络,我接触到了几位参观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日本留学生,并尝试从他们的视角记录一部分当代日本青年面对历史问题的复杂感受和反思。

日本年轻人,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图) - 2

害怕出示护照会被骂

在检票口出示日本护照时,彩香非常紧张。

彩香第一次了解1937年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是在日本高中的历史课堂上,但学了几乎等于没学。讲到日本1931年开始战争时,老师读了一下课本,概括了一下内容,然后对他们说“只要记住人名和发生在几年的事件就行”,彩香感觉老师不是很重视这段历史。

“我只是背‘南京大屠杀’这个单词。”彩香坦言。

不止彩香一个人是这样的情况。

定居日本的金女士曾和女儿聊起日本侵华战争,她的女儿今年15岁,在日本读高一,教科书里只写了“日中战争”,完全没有任何侵略战争的描述。作为一个在中国接受教育的人,金女士对此不能接受,但她也不想强迫青春期的女儿强行接受自己对侵华战争的看法。

金女士计划带女儿到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去实地感受一下,也许这是接近这段历史最恰当的方式。

“但我害怕入场出示护照时我们会被骂。”金女士说。

来南京留学的大翔同学对此深有同感,出示护照是他最紧张的瞬间。

害怕其他人看到日本护照后骂自己,几乎是每个进入展馆的日本人都会产生的想法。

不过他们的担心都没有成真。“没有人骂我,”聊起这个话题时,大翔回答得很迅速,“一个也没有。”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坐南京地铁2号线可以直达入口附近。据不完全统计,自1985年建馆以来,纪念馆共接待观众上亿人次,其中来自美、日、德、英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人士近300余万人次。

日本年轻人,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图) - 1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图源江东门纪念馆官方网站

以侵略国后辈的身份接近这段历史,注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纪念馆一直在这里,张开它包容的臂膀,等待着每一个想要用眼睛确认历史的人,走进这座展馆。

日本年轻人,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图) - 4

害怕别人对日本的印象变得不好

以施害者的视角来看待历史事件,彩香的另一重担心是,害怕了解这段历史的外国朋友会对日本感到失望。

彩香来到中国后,认识了很多外国朋友,他们都知道日本,对日本的印象很好,“我害怕他们看到这些雕像后,会对日本的印象变不好,或者不愿意和我持续交往。”彩香说。

沿着集会广场的路一直走,就到了史料陈列厅,走下长长的台阶,首先展示的是遇难者同胞名单墙。

“如果没有被杀的话,他们会过着怎样的人生?”彩香想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今铺展成挂满整整两面墙的名字,这让她深受触动。

日本年轻人,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图) - 5

参观者在展馆内的遇难者名单墙前/刘圆圆摄

有一张照片令彩香印象深刻。照片里的遇难者身首异处,头被放在木板上,嘴里放着一支烟。

“我记得文字解释是日本兵愉快地让他脸上叼着烟,”彩香说,“我觉得太过分,太残忍了,不像人类会做的事。”

同样感觉惨不忍睹的还有大翔。

作为一名在南京读书的日本留学生,大翔早在来到南京前就计划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今年5月,一位在南京长大的中国朋友陪大翔来到纪念馆。

“恐怖”,是大翔的第一感受。大翔还记得在馆内看见了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仰天长啸的雕塑、许多人拼命逃跑的雕塑,还有遗址区的万人坑,大翔觉得,这些非人的行为展现得很逼真,很恐怖。

在入场处,大翔领取了一朵白菊。

日本年轻人,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图) - 6

大翔站在和平广场/图源大翔

日本年轻人,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图) - 7

日本青年的反思

刚接触到南京大屠杀的详细资料时,彩香担心的问题是外国朋友们也许会对日本的印象变差,但了解完各类详细资料后,彩香意识到更严重的问题是自己曾经在轻视这段历史。

“日本有着过去的日本人进行过残暴行为这一无法改变的历史,在这个历史的延长线上有现在的日本,”彩香说,“但我出生在日本到现在,上学、和朋友玩,没有不安地增长了年龄。”

没有意识到这段历史的残暴、因此心无负担地长大,不止自己,还有身边许多日本人如此,这令彩香感到抱歉。

“很多日本人了解教科书上的表面内容,但并不清楚详细的细节,”在南京学习国际政治专业的佐藤嘉芳说。尽管在日本的媒体上,可以查阅到许多南京大屠杀的详细信息,书店也有许多南京大屠杀相关的书籍,但嘉芳身边“基本没有一个人会去主动了解”。

“日本的确是这样,好像现在很多日本年轻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大翔承认,日本民众的确忽视了这段历史,但他认为这不是民众的问题,而是教育和媒体的问题,“不是我们不愿意承认这段历史,而是因为国家也没有详细地讲述这个历史事件,所以我们也没有契机去详细地了解。”

相可文代、松冈环等日本教授都曾指出,日本教科书通过简短的话语,将具体而真实的历史事件模糊淡化,导致日本民众不甚了解这段历史。

日本年轻人,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图) - 8

前社会科教师相可文代谈论日本历史教育问题/图源央视网

淡忘历史不仅是一种错误,更可能影响当下的中日关系。

彩香认为,日本对中国做过非常残暴的事,但一些当代日本人却没有学习、考虑受害者的历史。中日民间关系有时不太友好,与此密切相关。

“中国人在理解这段历史的基础上与日本人交往,但很多日本人却不理解地看着对方。”彩香说。她认为,长此以往,彼此的信任会消失、关系会变差,理解对方的契机也会消失。所以,日本人不应该小看或轻描淡写这段历史。

日本年轻人,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图) - 9

铭记历史,才有中日友好

走出纪念馆时,大翔记忆最深刻的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说的一句话。

“她说,‘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大翔一字一句地复述。

2021年起,大翔在网上做起自媒体,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

他常常会收到中国网友不友好的评论:“我们永远不会原谅你们”、“道歉了也不会原谅”、“不要来中国”……大翔感觉,网络上的许多人记住了历史,好像也记住了仇恨。看到“不要记住仇恨”这样的话,他很意外,也很感动。

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经历,也被大翔记录下来,发布在了网络平台上。他想通过这个举动向中国网友表明,自己的态度是承认历史、正视历史。

愿意来到中国学习、工作的日本人中,许多人都承认日本的侵略历史,并愿意深入了解、研究,期待并推动着中日交流越来越和谐。

在南京创业的李先生,由于工作关系经常接触日本客户。每当他们来到南京,李先生就会带他们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了解这段历史。参观后的日本人大多沉默不语,但没有人因此与他停止合作。“能来中国寻求合作的日本客户,基本上都不是极端民族主义者。”李先生说。

日本年轻人,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组图) - 10

彩香参观时拍摄的唯一一张照片是和平雕塑/图源彩香

“回顾历史就是展望未来。我认为,当所有国家和人民都重新审视和重新认识他们对其他国家所做的行为时,友好关系可能会产生”,佐藤嘉芳说。去年9月,嘉芳来到南京读书,她计划好好学习一下相关资料后,要去参观一次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