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球变暖将为澳洲带来更为极端天气(组图)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新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类在过去一个世纪引起的全球变暖增加了地球75%以上陆地面积的雨量变率,特别是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东部这些地区的雨量变率。
由中国科研人员与英国气象局(UK Met Office)共同完成的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期刊》(journal Science)杂志上。二者首次提供了系统性的观察证据,证明气候变化正在让全球降雨模式更加不稳定。
气候模型已经预测雨量变率在气候变化下会恶化。但这些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00年内雨量变率已经发生恶化,特别是在澳大利亚。
以前对观测记录的研究要么侧重于长期平均降雨量,要么侧重于降雨量极端数值,前者在全球范围内没有系统性的变化, 而后者的变化很难准确测量。最新的这项研究只关注变率,变率指的是不均匀的降雨时间和降雨量。
结果与之前研究结果一致,我们的研究也包括在内。这个结果意味着旱季比过去更为干燥,雨季更为潮湿。
令人担忧的是,全球变暖继续,问题将恶化下去。这种情况增加了干旱与洪涝的风险,对澳大利亚来说是一个息息相关的问题。
研究有什么新发现?
研究表明,雨量变率自1900年代以来就系统性地增大。在全球范围内,每日降雨量变化每十年就增加1.2%。这种趋势在1950年后的20世纪中后期更加明显。
雨量变率的增加意味着降雨在时间上的分布更加不均匀。这也许意味着某地一年的降雨量现在减少,也可能意味着历史上长期、干燥的时期穿插了持续短暂而接连不断的倾盆大雨,或者干旱与洪涝。
研究人员检查了观测数据,发现自1900年代以来,研究区域中逾75%的地区雨量变率增加。欧洲、澳大利亚和北美东部受到的影响更大。这些都是有详细长期观测数据的地区。
在其他地区,雨量变率的长期趋势不太突出。研究报告的作者表示,这可能是由于变率的随机变化,或者数据集的错误。
尽管季节性差异出现在较小的区域范围内,但世界范围内四季的日雨量变率都在增加。
报告的作者说,雨量变率增加主要是人类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结果,排放造成更热而且更潮湿的大气、更密集的降雨以及它们之间更大的波动。
他们表示,研究发现对天气和气候预测,以及社会和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全球变暖为什么会影响降雨量
掌握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风暴产生多少大雨的决定性因素,并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第一个因素是空气中含有多少水蒸气。温暖的空气可以包含住更多的水分。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气温每上升一摄氏度都会导致特定地表区域的平均水蒸气含量增加7%。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有这个问题了。工业革命以来,地球温度上升1.5摄氏度,相当于低层大气中的水蒸气增加了10%。所以,这种情况让风暴形成更多的降雨。
第二个因素是风暴气流能有多强,第三个因素是较小的云粒子太容易形成大雨滴了。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但当前看到的证据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进一步加剧了短时间隔内降雨量增加的情况,也加剧了非常极端风暴中降雨量增加的情况,同时减少了较弱风暴中降雨量的增加。
新发现和澳大利亚的研究有什么关系?
昨晚公布的研究结果证实了美国和其他国家对澳大利亚降雨量变化的研究。
对全澳各地当前每日极端降雨总量的分析以及对未来每日极端降雨总量模拟结果的分析显示,未来极端降雨总量的增长可能要超过之前众多研究的预期结果。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降雨量可能会急剧增加,而且似乎在澳大利亚大陆的几乎所有地方都是如此。
2022年,我们利用雷达数据对悉尼每一小时的降雨量进行观察。我们发现,在过去的20年里,悉尼的最大小时降雨量数值增加了40%。
我们的发现对悉尼的抗洪准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强度更大的暴雨可能会淹没为过去气候条件设计的径流系统。但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显著的区域性降雨增加,有多少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也不知道这种降雨的范围有多广。
不断增加的雨量变率也意味着更大的干旱风险。气候模型表明,除非温室气体排放迅速减少,否则澳大利亚许多地区的雨量变率将继续增加。
在澳大利亚,仅仅屈指可数的那么几天大降雨就可能导致干旱或结束干旱。这就意味着,随着干旱期变得更加干燥,即使雨量变率的微小变化也会在将来带来更具破坏性的干旱。
当心大自然的警告
制定政策的人可能往往过度关注世界范围内自己管理的地区在总体上是变得更潮湿还是更干燥。但这项最新研究表明,他们应该担心的是雨量变率。
这种变化可能会表现为更加严重的干旱,也可能意味着极端降雨和洪水的大量增加。
目前的雨量变率将在从稀缺水资源管理方面到自然灾害应对的许多方面给政府和社区带来挑战,现在,我们就应该着手为这些未来的挑战着手进行准备。
随着这个严重的全球问题恶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限制全球变暖的需求变得愈加紧迫。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