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1日 17.7°C-20.2°C
澳元 : 人民币=4.56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数十中国留学生涉嫌学历造假!“保录取”黑幕曝光,从澳英美蔓延至香港(组图)

2024-07-25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今年5月,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开始对所有在读硕士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彻查。7月初,院长蔡洪滨称,已发现30多名学生用假学历入学。香港警方目前已经介入调查,涉案人员均为内地学生。

蔡洪滨表示:“随着调查深入,这个数字可能还会上升。最终查出80~100名学历造假的学生都是有可能的”。

多名留学咨询从业者告诉记者,通过伪造学历进入高校就读的操作方式此前多存在于海外大学申请。

但近几年随着赴港读研需求激增、竞争变大,这一现象开始蔓延到香港的院校,尤其是排名靠前的顶尖港校。

彻查假学历

5月31日,乔娜收到香港大学法学院行政发来的邮件,那时她正忙着准备毕业前最后的几场考试。邮件非常简短,要求乔娜在两周内把英国硕士学位证书和成绩单原件交到行政办公室。

乔娜蒙了,“原件在入学时已经交过一次了,而且以英国的速度,重新寄一份也来不及呀。”

在和学院的来回沟通下,对方同意让乔娜到香港民政事务署宣誓作为替代:在香港宣誓具有法律效力,宣誓人若做出虚假宣誓或在宣誓之后从事违反誓言的行为,须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宣誓是免费的,就是要跑一趟,排队花了两个小时。”

乔娜没想到,清查假学历的“风”这么快就吹到了法学院。在此之前,乔娜已经从内地生的朋友圈和社交媒体上看到经管学院(Business School)重新提交材料的要求,并提到彻查假学历。

5月20日,经管学院展露了此次彻查的决心。港大经管学院院长蔡洪滨向全院学生发送了一封题为“维护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学术诚信”的邮件,邮件中提到,“通过与其他大学的合作”院方已经发现个别学历造假的案例。

数十中国留学生涉嫌学历造假!“保录取”黑幕曝光,从澳英美蔓延至香港(组图) - 1

《二十不惑》剧照

7月,港大经管学院对外宣布已经确认30多名在校生学历造假,院长蔡洪滨称,这30多名学生提交给港大的学历为海外本科,而其他本科来自内地及香港的学生,学历全部属实。

多名留学顾问告诉本刊,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如果以内地本科学历申请,在入学前要提供学信网认证。

学信网是由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主办建设,纳入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生的学籍、学历、招生录取、助学贷款等信息,信息均来源于各高等教育机构提交的正式数据,在学历上几乎没有造假空间。

而海外本科的学历作假空间要大得多。根据多名港大学生的消息,目前港大清查学历背景的范围已经从在校的修课式硕士,扩大到过往毕业生,以及研究式硕士、博士。

港大经管学院在回复本刊的邮件中提到本次复查发现造假的形式为“保录取”:一些不法中介“一手包办、两头欺瞒”。

例如,有学生本科来自美国大学,但觉得自己的背景不够进入港大,因此与中介签订了申请辅导协定,所有申请相关的事项均由中介代理。

学生以为中介是替他们包装学术经历、撰写申请文书等,结果中介却伪造了整套美国一流大学优秀学生的成绩单、毕业证书,并从美国寄给港大。

但也有学生对造假知情。院方通过分析获取的中介“保录取”合同及相关材料发现,一份“保录取”合同的收费至少是50万元。

数十中国留学生涉嫌学历造假!“保录取”黑幕曝光,从澳英美蔓延至香港(组图) - 2

韩剧《安娜》剧照。剧中的女主角“安娜”盗用他人学历,伪装成精英,融入上流社会

蔡洪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学历彻查的源头,是校方注意到了近期很多关于“保证录取港大”的中介宣传和讨论,他们开始警觉。

早在2023年3月,学校方就发表声明,强调从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代为招生,也没有教授推荐非本地学生入学的所谓“内推”机制。

随后,他们对2023年秋季入学的学生进行抽查,发现有人虽然申请材料和递交手法都看不出异常,但其本科学校却查无此人。

港大经管学院在给本刊的采访回复中提到,逐一核查学生的学历并不容易。“最初学院要求学生提供来自海外的第三方学历认证机构的证明,但是不同认证机构覆盖的范围不同,难以确认其真实性。”

“学院同时也向这些学生的本科院校写信请求确认身份,但对方学校并无义务回应,有的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到回复,有的学校则明确要求学生本人同意才能透露相关资讯,可若是学生本身就是作假的学历,学生不填写同意书的话,调查就会陷入僵局。”

所以之后院方又与中国教育部下属的留学服务中心合作,付费为所有以海外本科学历申请入学的学生进行学历学位认证。

院长蔡洪滨预计,随着调查继续进行,可能查出80~100名学历造假的学生。

从英美澳蔓延到香港

5月20日,在港大经管学院院长发出说明邮件的当天,从事留学顾问的黄舒桐就在内地社交媒体上发帖谈到此事,随后他收到了几名港大学生的私信,向他打听应对调查的方法。

与此同时,有中介私信黄舒桐,请他转介学历造假的学生。当时,港大要求学生请本科院校用官方邮箱发送电子成绩单。

这个中介告诉黄舒桐,自己是保录取机构,他有办法假借海外大学的官方邮箱发邮件,能给学生做“反查”“申诉”,还给黄舒桐发了一封测试邮件。

本刊记者看到,中介使用的邮箱地址确实与某美国大学的招生办邮箱吻合。对方说:“推一个学生,能拿5万元的利润。”

数十中国留学生涉嫌学历造假!“保录取”黑幕曝光,从澳英美蔓延至香港(组图) - 3

毕业季的香港大学

高思雯是专门做申港的留学中介。她告诉本刊,正常的中介服务一般包含选校指导、文书写作、网申、跟学校沟通以及办理签注,价位在1.5万~2.5万元。

而“保录取”则要高出二三十倍,十几年前就已经存在,但更多针对英、美、澳等国,利用境外学校通常不要求第三方学历认证的漏洞。

黄舒桐曾经给保录取机构介绍过生源,他告诉本刊,“保录取”机构的常见话术是“有内推渠道”。

“高校内推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的私立院校,花费上千万,确实可能获得校董推荐。但用这个概念,宣称几十万就能获得内推的,基本上全部都靠造假。”

“尤其英、澳以及香港的公立院校都是强委员会制度,个人或个别老师在招生审核中的话语权并不大。”

黄舒桐提道:“保录也有细分,有保语言成绩,即找人代考或者泄题,也有保学校,后者更赚钱。”

黄舒桐说,保学校的造假手法通常是一比一仿制成绩单和学位证书,然后托人从该校的地址寄出快递,“技术含量和成本都不高”。

还有少部分机构会在境外开设空壳学校或收购不知名学校,用于发放成绩单和学位证书,“在保录取的链条上,最大的成本其实在于获客,找到愿意花高价的客户最关键。”

黄舒桐家里经营律所,有一批“高净值”用户资源,他因此收到过大量“保录取”中介的合作邀约。

中介给黄舒桐开出的转介绍奖励是八成,也就是说,如果签下一笔50万元的保录取单子,黄舒桐能拿到40万元。

“保录取”中介的另一个获客途径是社交媒体,“在小红书上一天烧几千块钱投广告”。

闵晔差点选择了“保录取”。2022年7月,在南方某“211”大学读新闻系大三的闵晔准备申请香港同专业的硕士学位,她在网络上联系到留学中介。

中介在了解闵晔的情况后,表示如果想稳进港中文、港大,可以分别购买20万元、30万元的“保录取”服务。

“他说认识招生办的老师,这个服务价值6万元。”闵晔当时并没有怀疑,而是觉得对方的言谈很“专业”。

在这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对话里,大部分时间是中介在输出,让闵晔感受到“信息差”的震撼。

“他对香港的学校包括专业要求都非常清楚,让我觉得我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中介一边讲,一边给闵晔共享屏幕,打开精心制作的PPT,展示过往的保录取成功案例。

数十中国留学生涉嫌学历造假!“保录取”黑幕曝光,从澳英美蔓延至香港(组图) - 4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闵晔又提出,自己英语一向不好,担心雅思成绩无法达标。这时中介提出有代考门路,能保证让闵晔成绩达标,“这是价值1万多元的项目,但如果出20万元走保录取,可以包含在里面”。

谈到这里,闵晔才隐约感觉,这个项目“可能违法”。但父母是支持的,闵晔父母在南方二线城市做生意,对于他们而言,“保录取”只是又一笔在子女教育上的投资,“如果能申到港大,多少钱都愿意”。

最终让闵晔放弃“保录取”的,是造假被戳破的风险和大额的资金投入——闵晔想读的新闻传播专业,她觉得毕业后不是特别容易赚钱“回本”。

港大开始彻查学历造假后,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仍充斥着“保录取”世界名校的广告。记者以内地本科生申请者身份咨询某保录取机构,对方表示,“港前三”现在“申请环节复杂,不好操作”,推荐英国学校,“50万就能上排名世界前30的”,“不录取退全款”。

高思雯告诉本刊,“保录取”机构会放出“不录取退全款”的承诺来吸引学生和家长签约,同时规避纠纷,只要有少数“保录取”成功,这个生意稳赚不赔。

代理过多起“保录取”合同纠纷的北京高文(天津)律师事务所律师杨舒元告诉本刊,一些机构在拿到钱之后,一旦涉及退费风险,会立刻注销公司和转移资金,学生最后拿不回退款。

除非数额巨大,受害人众多,目前这类案子不会追究到“保录取”中介机构负责人的刑事责任,“难以证明机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存在诈骗行为”。

“如果海外高校追查到造假行为,然而造假机构在国内,又会出现跨境调查和执法的难题”。

拥挤的港硕赛道

广州翠麓留学的创始人李明从事留学咨询行业10年,他从2022年开始感受到“保录取”中介的活跃。

当时他受邀参加过几个“保录取”机构为了拓宽获客渠道组织的“同行分享会”,“他们会特别热情地介绍港校保录取‘黑科技’,比如成绩单造假”。

“保录取在整个留学行业中依然是极少数。”李明觉得港大会出现集中案例,跟这两年港校申请者激增、竞争变大有关。

数十中国留学生涉嫌学历造假!“保录取”黑幕曝光,从澳英美蔓延至香港(组图) - 5

《一起同过窗》剧照

李明记得2014年左右,香港还并非读研首选,“对于预算充足的学生和家长,他们会觉得想要追求完全的西方教育、国际教育,更倾向于选择英美。而去香港读研究生的,更多还是广东学生,一是离家近,二是会说粤语”。

转折点发生在疫情期间。“航班熔断,出国读书的安全感下降,很多内地学生把视线转向香港,其他地方一概不考虑。甚至很多英美本科的学生也想回到香港读研究生。”

在李明近两年的申港客户中,海外本科学生过半。除了安全,“性价比”也是港硕申请者时常提起的词。“香港学校排名高,有5所都在QS世界大学榜单上排名前65,而且‘短平快’:理工和人文社科硕士学费十几万,商科三四十万,‘修课式’硕士一年就能读完,比英美硕士省钱,又比内地硕士耗时短。”

此次出事的港大经管学院,在2022年UTD商学院研究排名中亚洲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十八。

另一个推动港硕潮的因素,是内地保研、考研竞争加剧。从2015年起,内地考研报名人数逐年递增,从2015年的164.9万人上涨到2023年的474万人。

李明留意到,不少学生“两条路一起走”,把港校作为考研失利的退路。“比起去年,今年咨询港校的学生又增长了40%~50%。”

“尽管2014年到2019年,申请港校的水温也在逐渐升高,但是到这两年感觉到烫。”

大湾区教育资源中心顾问、在香港5间大学商学院任职客席教授的何昊洺告诉本刊,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吸引内地商科生的原因。

“如果学生毕业后在香港金融界工作两三年,积累了国际经验,再回内地工作,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人的优势。”

数十中国留学生涉嫌学历造假!“保录取”黑幕曝光,从澳英美蔓延至香港(组图) - 6

《图书馆战争》剧照

2022年入读港大经管学院之前,肖玮在北方一所知名的财经类大学读金融。大一大二时肖玮原本想的是本科毕业后去英美留学,疫情开始后,他考虑香港的学校,“QS排名高,在内地也有认可度,不至于别人没听过”。

肖玮觉得,港校能帮他提升就业竞争力,而且还提供“留港”这个额外选择。“花费两三倍的钱去国外也未必能留下来,但留在香港可以拿到两年工作签证,7年后又能拿永居。”“我的本科学校加上港大硕士,往年很多人能去‘三中一华’(四家头部券商)。”

肖玮很早就放弃了保研,他所在的本校王牌专业,学生们都很拼,“全系300多人,保研名额15%,竞争非常激烈”。

更重要的是,“保研不光看学习成绩,还要看综测,要参加比赛、体育项目、志愿活动”。

肖玮觉得,要保研就意味着本科走的每一步都不能出错,“难度太大了”。但是肖玮也认为“不管怎样都要读一个硕士”。

“本科学历可能可以去‘四大’,最多去银行总行,如果想去好一点的私营金融企业、投行,需要硕士背景。”

肖玮注意到港校申请竞争在变大,“比我高一届的学长告诉我,他们GPA达到85分就足够申请港大的金融或会计硕士。我这一年,有GPA90多、实习四五段的同学遭遇滑铁卢。”

何昊洺表示,近年香港多所顶尖商学院都与时俱进地增设了新项目,如可持续发展(ESG)硕士,而且扩大了班级容量,但是由于申请人数增幅更大,整体录取门槛只升不降。

李明说,变化最明显的是“港前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更加卡背景”。

李明说:“以前‘双非’(非985、211)的学生也可以申到港前三,劣势不明显,如今‘211’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可能收到‘全拒’,这让学生和家长都很焦虑。一些机构就利用这种心理,提高价格,或者提供所谓的保录取。”

不过,香港近两年受宏观环境的影响,金融行业处在收缩状态,行业提供给应届毕业生的工作机会在减少。肖玮发现找工作不如预想的轻松。

“我入学之后,投给外资投行的简历都石沉大海,第二年我又找暑期实习,投了大概150个内地公司的岗位,只有零星回复,偶尔有面试机会,旁边都是清华北大、斯坦福的。”

肖玮只好开始调整预期。他投了上千封简历,到了2023年底,终于拿到了香港一家外资投行的全职工作机会,他估计在整个专业的400来人里,和他同样幸运的只有个位数。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天朝好土澳坏只留这里当老赖
天朝好土澳坏只留这里当老赖 2024-07-25 回复
大陆人啊,呵呵呵。。
小人物2
小人物2 2024-07-26
正常咯
Jackson xu
Jackson xu 2024-07-26
大陆人把你怎么了?
玻璃心死鴨子嘴硬
玻璃心死鴨子嘴硬 2024-07-26 回复
狗兒造假聞名 在座就不少黑民難民😂😂😂
土澳居民XUpzW
土澳居民XUpzW 2024-07-26 回复
树高杂枝多🙄🙄🙄🙄,风大飞沙起🙄🙄🙄🙄
2024-07-26 回复
国内官员的学历都是假的何况普通学生,假冒伪劣已经是中国的代名词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