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8日 10.1°C-13.8°C
澳元 : 人民币=4.53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2024-07-16 来源: 闲时花开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不走寻常路的钟芳蓉,

无条件支持她的父母,

一起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最好的养育。

还记得被“全国考古团宠的女孩”钟芳蓉吗?

她又上热搜了。

讲述她的近况之前,我们先把时针拨回4年前——

4年前高考放榜后,作为长期和打工父母分居两地的“留守孩子”,钟芳蓉一举考了湖南省第四名、676分的好成绩。

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报考志愿时,钟芳蓉避开她可以任意挑选的所有热门专业,顶着众人匪夷所思的目光,坚定地向北大考古递交了“投名状”。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 1

一时间,舆论哗然。

有人认为穷人家的小孩果然没有见过世面,放着“大把能捡钱”的好专业不读,非要读坐冷板凳又没钱途的考古,脑子难道瓦特了?

也有人认为,不是所有考古都叫“北大考古”,有梦想谁都了不起,钟芳蓉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爱。

面对汹涌舆情,彼时才刚满18岁的钟芳蓉,异常沉静地解释:

她一小的偶像就是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先生。

她要像樊先生那样,投身到孤独又厚重的考古中,为煌煌历史和悠悠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从小就喜欢,报专业只用了几分钟,但我会为此坚持很久。”2020年的钟芳蓉说。

“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就此爆火。

全国考古圈都跟着扬眉吐气了一把,还争先恐后地给钟芳蓉寄去共计50斤的礼物。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 2

这些礼物中,最具有纪念意义的,当属时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送给钟芳蓉的口述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在扉页上,樊先生给钟芳蓉写下寄语:

“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 3

当年,这个交织着寒门和贵子、现实和梦想、争议与厚爱的温暖故事中,最打动我的部分,是钟芳蓉和父母的关系。

作为留守儿童,钟芳蓉和长年在外务工的父母并不亲近,甚至有什么心事也不和父母说,而是写到日记里,或说给同学听。

但她从父母沉默操劳的背影里,读出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还有“人间实苦,底层更苦”的艰难。

她留守住校,寒来暑往,刻苦自律,成绩辉煌,是她以好好读书反哺父母,实现自我。

在努力学习逐梦的过程中,逐渐长大的女孩,也从更高维度上理解了父母:

不得不辗转漂泊打工的父母,为她和弟弟的成长,已使出了能力范围内的全部力量。

她没有抱怨,只是感念,还有这感念之下的奋发图强,以及这奋发图强之下超越不得已的父母,去牢牢掌控自我命运的自主权。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 4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 5

她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法陪在她身边的父母,对钟芳蓉怀着深深的亏欠与内疚。

这种愧疚心理的驱动下,他们对女儿无限宽容和接纳:

“爸爸妈妈对不住你,你尽力就好了。”

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备受争议后,父母是她最坚定的支持者:

“你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要管别人怎么说。”

我至今记得,钟芳蓉妈妈2020年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的话:

“我们没什么文化,孩子喜欢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

我最大的心愿,是她以后再也不会像我这样,让她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一家人能开开心心在一起。我们没有。”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 6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 7

这段话,让我看到了最好的底层养育:

若父母没有条件和资源,甚至无法陪在孩子身边,那就对孩子无限接纳和理解就好了。

不苛责,不控制,不遥控指挥;只支持,只肯定,只遥遥相爱。

这种朴素深情,在这两天曝光的钟芳蓉近况里,再次流淌——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 8

这个毕业季,钟芳蓉两次登上热搜。

一次是,她作为北大考古毕业生代表,发言演讲。

关注她的人,从她日益美丽自信的脸庞上,看到北大求学四年,她从内到外蝶变。

那是考入大学的寒门之子,超越底层与闭塞后,长出的香气和辽阔。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 9

一次是,她以面试92.4分的成绩,位列她报考的甘肃省文物局直属事业单位——敦煌研究院石窟考古岗位第一名。

这个岗位,全国只招聘一人。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 10

北大的名气,钟芳蓉的优秀,还有她和敦煌的量子纠缠,让她成为不二人选。

知情人透露,敦煌研究院有编制,收入在甘肃省事业单位中堪称最高,钟芳蓉作为本科生能入职这里,聚集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好运气。

而我,想到的是这么一句话: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武大选调生因不满分配嘉峪关满腹牢骚,北大女生钟芳蓉因热爱考古奔赴敦煌。

除却中间的是是非非,最明显的区别是:

逃离与奔赴之间,横亘着嫌弃或热爱。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寒门出身的钟芳蓉,疏于父母家庭的引领,却得益自由生长的热望。

她没有被世俗功名利禄牵着走,父母也没有对她的人生指手画脚,她完全而自由主持着自己的人生。

并在“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整个宇宙都会合力帮你实现”的预言里,抵达一切如愿的梦想。

钟芳蓉敦煌面试考第一后,她父亲说:

“她做什么我们都支持,她开心就好啦。”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 11

“她开心就好啦。”

“她尽力就好啦。”

“她喜欢就好啦。”

这些简单清晰的话里,藏着天底下最好父母的模样:

爱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最好的父母,就是让孩子回归到自我的主体,找到“我本具足,我爱万物”的自信。

而不合格的父母,是不停操控孩子的人生,让孩子陷入“我不能,我想死”的毁灭——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 12

心理学者贺岭峰,有个视频爆火,也刺痛了很多人。

视频的故事是这样的:

有对父母,都在复旦大学当教授。

父母都是学霸,给孩子提供了很好的资源,自然对孩子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但他们13岁的儿子曾通过跳楼、割腕的方式,自杀过很多次,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

他们带孩子来找贺老师做心理咨询。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 13

咨询中,这个13岁的孩子问贺老师:“你说人是不是早晚都得死啊?”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少年侃侃而谈:

“我已经13岁了,我爸妈都是大学教授。

从小该吃的该玩的该去的,我都经历过了。

我觉得人生没有什么遗憾了,接下来如果我继续活下去,还要参加中考高考。

中考我不一定能考上复旦附中,我就算能考上好高中,也不一定能像我爸妈这样,考上清北复交这么好的学校。

就算考上一个好大学,我也不一定能读到博士,就算我读了博士,也不一定能留下来当教授啊。

我就算当了教授,有什么用啊,你看我爸我妈说起来是大学教授,活得不和社畜一个样吗?

天天上班,天天加班。

而且你看他们俩的关系,天天吵成那个鬼样子,结婚有啥意思啊。

我将来也不会结婚,我也不想生孩子,如果生出一个像我这样的孩子,还要天天操心。

像我这种性格,如果出去到社会上打工,我还要遭受社会的毒打。

人生没意思,中考,高考,考试、结婚、生孩子、被老板PUA,最后到头还是得死。

我干嘛要被社会全部折磨一遍后再死呢。

现在死了不挺好吗?活着没啥意思啊。”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 14

贺老师说,听完少年的话后,他这个大人都被说服,都想去死了。

但他很快发现了这个孩子看似逻辑清晰的表述背后,最致命的问题:

对父母无望,和父母关系僵化,对自己失望,对人生绝望,觉得人生无意义。

简单说:

他没有什么热爱的。

他在绝望无趣中,失去了探索生命意义的热忱。

于是,贺老师问少年:

“生活中,有没有哪件事儿,让你觉得有意思?”

少年想了想说:

“我每个周末,会去一家猫咖啡馆做两个小时的义工,帮他们清理猫砂、换水、喂食,每次干两个小时左右,我觉得这件事儿挺有意思。”

贺老师听完,心里有数了:

人不一定能救得了这个孩子,但猫大概可以。

所以,他和孩子的父母说,给孩子养只猫吧。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 15

贺老师为什么要让父母给这个孩子养只猫呢?

不会说话只会陪伴的猫,其实是一种隐喻。

隐喻那种只有守护没有控制的爱,隐喻那些愿意接纳孩子且从不干涉的父母。

养了猫的孩子,会在和小猫的朝夕相处中,产生爱与牵绊、情与温柔,会在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靠近中,得到治愈,并从心底对这个糟糕的世界,产生那么一点儿“还不太坏”的热爱。

热爱,才是生命唯一的能源,也是持久活着的燃料。

看了“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的近况,我懂了复旦教授的儿子为什么自杀(组图) - 12

人间实苦。

活着艰难。

热爱的火种,却是挨过漫漫长夜的那团火,也是撑起悠悠岁月的那盏灯。

总有很多朋友问我,怎么养育孩子,怎么养育一个好孩子。

没有什么现成快捷的路,让我们瞬间收获一个懂事优秀的孩子。

但,哪怕我们没有文化,哪怕我们活在底层,我们也能像钟芳蓉父母那样:

不控制,不裹挟,不干涉,不越界。

去接纳,去守望,去支撑,去深爱。

安安静静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从容容接纳孩子真实的想法,一家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各自的轨道上努力向前。

大人回归自己的边界和职责,孩子找到自己的热望和梦想。

这,就是最好的陪伴和养育。

陪孩子找到热气腾腾的种子。

而不是让孩子活成死气沉沉的样子。

共勉。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