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万,锂价的最后防线?(组图)
步入下行周期的碳酸锂,二季度短暂的价格反弹并不能彻底阻挡价格的下行趋势。
今年6月25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跌破9万元/吨,并在接下来的时间,在9万元/吨关口附近反复震荡。
碳酸锂价格跌破核心成本线,意味着大部分厂商面临亏损风险
去年至今,碳酸锂价格已经相继跌破15万元/吨和12万元/吨大关(对应外采和自有锂云母的成本),如今跌至9万元/吨,正是外采锂精矿锂盐厂商的关键成本线。
以最新的锂精矿到岸价1100美元/吨和平均碳酸锂加工费用1.75万元/吨计算,电池级碳酸锂成本至少是8.95万元/吨。对于自供率不高的锂盐厂商来说,形势极为紧迫。
跌破外采锂精矿锂盐厂商的成本线,这意味着大部分锂盐厂商都将面临亏损风险。
盐湖提锂厂商如盐湖股份等,因成本较低(3-5万元/吨),仍有利润空间。天齐锂业和中矿资源等拥有优质锂矿资源,锂精矿自供率高,所以成本维持在6-8万元/吨,也相对安全。
然而,自供率较低的锂盐厂商如盛新锂能和天华新能等,则情况严峻,可能面临经营亏损的风险。此前,当锂价跌破重要成本支撑线时,锂盐厂商通常通过产线检修、环保督查、生产节奏调整和储备收放等方式降低供给量以挺价。
这次也不例外,在碳酸锂价格跌破9万元/吨当天,锂盐大厂志存锂业宣布启动夏季检修计划,有序关闭碳酸锂生产线。
锂矿端尚有一定的降价空间,有望给予锂盐厂喘息机会
单靠降低供给量无法长久解决锂盐价格下滑带来的利润受损问题。在中下游需求增量有限的情况下,锂盐厂商要维持盈利只能寄希望于锂矿端降价。目前来看,锂矿尚有一定降价空间。
今年以来,多数澳大利亚锂矿厂商同意将锂精矿的定价机制从Q-1模式转为M+1模式(按照锂精矿交付后一个月的锂盐价格为基准结算),泰利森锂矿厂甚至同意采用M-1模式。
定价模式的改变缩短了锂精矿和锂盐之间的价格传导时间,外采锂精矿的成本支撑线也将回落到锂矿端的开采成本上。
根据各大澳大利亚锂矿厂商的成本指引,除Finniss项目成本在900美元以上(已因成本压力暂停采矿作业),大部分澳大利亚锂矿厂的成本集中在500-650美元区间,折合电池级碳酸锂的成本最高为6.8万元/吨。
在锂精矿供应出清周期到来并见效之前,锂精矿供给量仍会持续增加,尤其是今年还有新供给方非洲锂矿的投产。供大于求的局面下,锂矿端有望继续降价,给予锂盐厂商们喘息的机会。
复盘上一轮出清周期,此轮出清周期或才刚刚开始
上一轮锂矿出清周期的开始信号是Bald Hill锂精矿项目在2019年8月因成本过高宣布破产重组;结束信号是Altura厂商在2020年10月宣布破产停产,整个周期长达14个月。
而本轮出清周期可能才刚刚开始,今年1月Finniss锂精矿项目因成本过高停止采矿。两轮出清周期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这些区别可能导致本轮的出清周期更长:
共同点:
(1)两轮出清周期开启前,都经历了锂盐和锂精矿的大幅降价,且锂盐降幅高于锂精矿。
上轮周期前,电池级碳酸锂从16.8万元/吨跌至3.8万元/吨,降幅77.4%;锂精矿从980美元/吨跌至385美元/吨,降幅61%。
本轮周期前,电池级碳酸锂从63万元/吨跌至8.7万元/吨,降幅87%;锂精矿从6550美元/吨跌至1100美元/吨,降幅83%。
(2)两轮周期的首个锂精矿停产项目都是因成本过高,且一旦启动,随即有更多减停产跟随者。
上轮周期中,Bald Hill项目停产后半年内,Wodgina项目宣布保养维护(2021年10月复产),Mt Cattlin厂商减少开采量。
本轮周期中,Finniss项目停产后半年内,Mt Cattlin和Greenbushes厂商都下调生产量。
差异点:
(1)上轮周期的锂精矿供给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本轮新增了非洲锂矿,其他供给方也增产。
阿根廷的四个新锂精矿都将在今年投产,使其年产能增长近80%。
非洲的津巴布韦萨比星、Bikita和卡马蒂维项目今年上半年稳定生产,这些项目由中国的盛新锂能、中矿资源和雅化集团支持,国内锂精矿供给量将持续增长。
(2)上轮周期结束时,正值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崛起,2021年开始销量呈现三位数高增长态势;本轮周期中,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40%,增长速度放缓至15%左右,因此终端对锂资源的需求增长较上一轮有所差距。
由此可见,尽管锂价回升至9万元/吨以上,但在出清周期结束前,锂盐厂商仍将面临困境,寒冬还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