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强降雨持续,具700多年歷史古桥修恢11年后再遭洪水冲毁(组图)
安徽省黄山市自6月19日入梅以来持续出现强降雨,境内多条河流、水库水位急升。其中,位於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於元代的环秀桥20日晚被洪水冲毁。据了解,在2013年,环秀桥亦曾在洪水中被冲毁,灾后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修復工作於当年底前完成。
据「中国天气」计算,安徽黄山市平均降雨量超过了250毫米。(影片截图)
据呈坎村党总支书记罗志刚介绍,环秀桥6月20日晚6时半左右被洪水冲毁的,当时的雨势很强,但目前看来,受损情况相较2013年要轻,「桥面以上的木质结构件大部分被冲走了,具体的受损程度需要进一步评估」。
目前,文物部门人员已经赶到呈坎村实地察看文物受损情况。呈坎镇镇长宫德晟表示,21日上午,呈坎村的水位已经下降,可以看到环秀桥桥面以下情况,桥墩主体没有受损。
罗志刚则表示,目前已找到部分环秀桥的木质结构件,从日后修復的角度来看,应该会比2013年的容易,因为当年石质结构的桥面亦被冲毁。
环秀桥被洪水冲毁。(澎湃新闻)
至於呈坎村的其他文保建筑,罗志刚透露目前还没有出现损毁的情况,虽有部分建筑因洪水受淹受潮,但好在水位不深。目前,村民转移安置工作已经完成。
公开资料显示,环秀桥始建於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桥长26.65米,宽3.85米,高距水位4.55米,2001年6月列入第五批「国保」单位。2013年6月30日,千年古村落呈坎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灾袭击,导致49幢国宝和大量的古民居受损严重,包括中华第一祠罗东舒祠(宝纶阁),而环秀桥亦被洪水冲毁。
之后,当地组织专业施救人员,寻回75%以上的木质构件,后经文物部门的鉴别,整理和编号并妥善保管。同年10月22日,由国家文物局派专业人员指导的修恢工作正式啟动,当局力求「修旧如旧」,完美还原其原有风貌。11月30日,修恢工作完成,并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验收。12月8日,按照徽州古老传统环秀桥的牌匾被掛上,被洪水冲毁的700岁环秀桥再现「昔日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