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电动车征超预期关税,中国会痛多久?(组图)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将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对其他汽车制造商将征收21%或38.1%的关税。新关税将在欧盟现有10%关税的基础上加征。Tesla(特斯拉)和宝马(BMW)等在中国生产、向欧洲出口汽车的生产商被视为合作公司。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将在7月4日开始加征关税。反补贴调查将持续到11月2日,届时将可能征收最终关税,通常为期五年。欧盟公布的关税高于此前业界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至25%的预期。
根据JATO Dynamics的数据,2023年,在欧洲市场,中国汽车品牌上牌数为32.3万辆,同比增长高达79%,市占率达到2.5%。其中,上汽名爵上牌数超23万辆,占比近72%,吉利2.2万辆,比亚迪1.6万辆。
除了上述三家企业外,参与调查但未被抽样的企业包括:爱驰、江淮、宝马、奇瑞、一汽、长安、东风、长城、零跑、南京金龙、蔚来、特斯拉和小鹏,这些企业需要平均额外缴纳21%的反补贴税,也就是说,关税合计达到31%。至于其他未配合调查的企业,将要面对的是总计高达48.1%的关税。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同时也会对一些西方汽车制造商造成打击。当前,包括宝马、平治(Mercedes-Benz/奔驰/宾士)和雷诺(Renault)等西方汽车制造商均在中国有本土化生产再出口欧洲。宝马、平治和福士(Volkswagen,又译大众)的高管此前都警告称,不要对中国汽车征收进口税。这些欧洲老牌汽车制造商的高管认为,更高的关税可能会暂时缩小或消除中国汽车制造商从供应链中获得的成本优势,但这并不能阻止中国平价电动汽车继续在欧洲市场占据份额,甚至可能迫使欧洲汽车制造商调整业务。
汽车制造商们最清楚,事实就是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上既面临着关税壁垒的考验,但同时成为许多经济体竞相争夺其建厂「落户」的对象。
日前,土耳其贸易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征收40%的额外关税,却欢迎中国汽车企业到土耳其建厂投资。今年5月,土耳其工业和科技部部长卡希尔(Fatih Kacir)透露,已和比亚迪以及奇瑞「已经进行很长时间的谈判」,与上汽集团和长城汽车的单独谈判也在进行中。卡希尔称,土耳其与欧盟结成了关税同盟,因此是向欧盟出口的理想基地,此外,在土耳其开设汽车厂也将为中国企业带来「优越的电池投资机会」。
土耳其并不是唯一一个向中国汽车企业的投资敞开大门的欧洲国家。综合消息,在匈牙利,2017年,比亚迪在该国科马罗姆市(Komárom)的工厂正式投产,主要生产零排放纯电动公交车和叉车;2022年9月,蔚来在该国比奥托尔巴吉(Biatorbàgy)投资建设的首个海外工厂投入运营;今年1月,比亚迪与匈牙利塞格德市政府正式签署比亚迪匈牙利乘用车工厂的土地预购协议;在西班牙,奇瑞汽车于今年4月与该国车企埃布罗(Ebro-EV)签署协议,成立合资企业在西班牙生产汽车。据商务部网站消息,这是中国汽车企业开拓欧洲市场、实现本地化生产的一次积极尝试,也是中国企业首次与西欧发达国家签署汽车本地化生产协议;在波兰,2022年,吉利宣布与波兰首个国产汽车制造商EMP达成合作,将其模块化电动汽车平台SEA浩瀚架构授权给EMP使用。此外,据报道,中国车企零跑汽车将与法意合资车企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合作在波兰蒂黑(Tychy)工厂生产电动汽车。
面对现有和潜在的关税壁垒,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当地投资实现本地化生产,是否可以成为减少贸易摩擦、增强竞争力的新出路?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电动车企向土耳其这样的新兴市场出海,可以视作下一步寻找生存空间的方向。「农村包围城市」,崔东树打比方称。
据美国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今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电动汽车对外直接投资正从北美转向欧洲、中东和亚洲。该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在海外的电动汽车投资仍将保持强劲势头,投资会从电池转向在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电动汽车制造。
「(欧盟成员国)它们迄今为止一直热衷于接受中国的电动汽车投资。事实上,它们正在相互竞争,为中国企业提供激励措施。毕竟,中国电池厂为欧洲汽车制造商带来了急需的技术,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附加值。」报告表示。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正变得更加「分散化」。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将继续在全球舞台上保持领先地位,但生产业务很可能会扩展到境外,在欧洲和美国建立重要的生产设施和工厂。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可能会发展为像福特(Ford)或丰田(Toyota)一样的跨国企业,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中欧关系:图为2023年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左)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右)、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不在图中)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不在图中)进行中欧峰会时,在布鲁塞尔的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ission)大楼内一个荧幕播放会面情形。(Reuters)
加征大额关税,从表面上看似乎让中国电动车「很受伤」。前不久,一项由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IfW)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若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20%的进口关税,则欧盟进口的中国产电动汽车数量将减少四分之一,约12.5万辆,相关贸易损失将高达近40亿美元。现在看来,相关损失更会远远大于这个金额。但要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电动车制造生产线会势必更加高效,这确实很大可能进一步压缩成本,提高利润率空间。加征关税这件事情可能也拦不住贸易趋势;而另一方面是上述的中国汽车制造的出海。两个方面其实真正影响到的都是欧洲本土汽车制造商。正如欧洲制造商所担心的:并不能阻止中国平价电动汽车继续在欧洲市场占据份额。
另外,由于欧洲本土生产的汽车要比中国汽车贵得多,因此,一旦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欧洲地区电动汽车价格将受到显著影响,导致本土消费者购车成本大幅上涨,更高的价格可能会阻碍欧盟向电动汽车等绿色能源的转型。日前,欧洲议会以340票赞成、279票反对、2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决定自2035年起全面禁止在欧洲销售燃油车。在如此大的压力下,欧洲都不得不接纳中国这个闯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