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两会” 外媒都关注些什么?(图)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国“两会”昨天(3月11日)结束,许多外媒对今年的“两会”进行了盘点报道。延续了30年的传统、最受媒体关注的总理中外记者会的取消仍然让外媒感到“意难平”。
而在昨天举行的全国人大闭幕会上表决通过的《国务院组织法》是外媒另一个关注的焦点。
这部40多年来首次修订的法律以2883票赞成、8票反对、9票弃权通过表决。该法进一步从法律上降低国务院的地位,强化习近平权力,然而有8票反对和9票弃权,引起媒体的关注。
另外引起外媒关注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也有几十票的反对,最高法的工作报告有44票反对,22票弃权,最高检的报告则有27票反对,9票弃权。
《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总共20条,修改条文中最受外界关注的是新增国务院“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等内容。
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中国分析中心研究员牛犇(Neil Thomas)接受美联社采访说,中国国务院过去在制定经济政策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
“习近平在巩固他个人对党的控制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这使他成为所有政策领域的关键决策者。”
随着中国共产党倡导创新和自力更生,它正大力宣传更明显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与过去的时代如出一辙。从文化和教育到企业管理和经济规划,习近平强化了党在各个领域的作用。
“可以说,权力的进一步集中有助于习近平提高中央政府的效率,”牛犇说,“但扼杀政治讨论、抑制地方创新和更突然的政策转变等可能会得不偿失。”
在遵循习近平思想和党的指示的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去年9月提出的一个术语——成为了今年“两会”的口号。
这个词表明,在中国面临贸易制裁、计算机芯片和其他领域先进技术的获取受限(美国和其他国家认为这些领域存在国家安全风险)的情况下,科学技术将被放在优先地位。
在外交部长人事任免方面,中国保留了王毅的外交部长职务,并没有像此前外界普遍猜测的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接任。
此前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共产党可能会利用“两会”任命新的外交部长,为去年一连串不同寻常的政治失误画上句号。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