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起来连中国人都害怕!印度人逆天改命“三重门”(组图)
“妈妈、爸爸,我不能参加考试了,所以我选择自杀。
我是一个失败者、最糟糕的女儿。
对不起,妈妈、爸爸,这是我最后的选择。”
今年1月29日,一位名叫尼哈里卡的印度女生在“印度高考”来临前自杀身亡,年仅18岁。
悲剧发生在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的“高考城”科塔,这里相当于印度人的“黄冈”“衡水”“毛坦厂”。这已经是这座以教育辅导著称的城市,一月内发生的第二起考生自杀事件。
1月23日,同样是一名在科塔接受考前培训的19岁男生,被发现在房间内轻生。巨大的考试压力下,2023年科塔共发生了29起学生自杀事件,这个数字,是2015年以来最高的。
自杀事件愈演愈烈,让总理莫迪都有点坐不住了。他提醒家长“不要把孩子的成绩视为自己的面子”,不要用“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激励子女的榜样。莫迪强调,竞争是一件好事,但“应该是健康的”。
在传统印象中,因为信奉印度教的缘故,大部分印度人性格佛系,主打一个随遇而安,宿命轮回,甚至让人觉得懒。你去网上随便搜一下,会有24000多个文章和视频告诉你“印度人究竟懒到什么程度”。
但现在,我们对印度人的印象要好好改一改了!印度人变得越来越不佛系,为了改变命运,实现阶级跃升,浑身打满“鸡血”,那股拼劲疯起来,连中国人都感到害怕。
曾经在种姓制度下,印度人信奉的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但现在,印度人信奉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什么“婆罗门”“刹帝利”“贱民”,老天说了不算,神明说了不算,我自己说了才算!
为了逆天改命,印度人千军万马挤进三道细细的“窄门”,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逆天改命“一重门”
“神啊,请保佑我考上印度理工”
科塔,几十年前还是一个生产服装和机电设备的工业小镇,如今,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已经转型为印度的“补习之都”,拥有150多家补习机构,还诞生了一家在线教育“独角兽”公司。
光鲜亮丽的背后,科塔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名字——“死亡之城”。
在高强度的应试压力下,科塔每年都会发生多起学生自杀事件:
2023年,29起;
2022年,15起;
2021年,因为疫情学生不得不回家学习,自杀数量降到了近年来的最低值:4起;
......
印度媒体统计,过去12年里,科塔共有超过150名学生自杀身亡。这个比例,在印度各主要城市中是最高的。
可即便如此,依然挡不住每年有近20万学生被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印度全国各地送到这里参加补习,希望有朝一日能考上印度理工学院这样的顶尖名校,毕业后“拿千万卢比年薪”,阶层跃升,光宗耀祖......
参加补习的学生们。来源:电视剧《科塔工厂》剧照
印度理工学院每年的录取率不到2%,被称为世界上最难考的大学,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最终命运只是陪跑。为了成为2%中的一员,印度学生不惜以命相搏。
在补习班,学生要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每天学习16个小时以上,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教室寝室两点一线,从睁眼到闭眼,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在这里,睡懒觉被认为是浪费生命,刷手机、玩游戏则是一种罪过。每次考试后,根据学生成绩和排名重新划分“快慢班”,并同步通知到每一位家长。
对家长来说,把孩子送去科塔补习,代价是巨大的。一名学生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大概3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2.6万元),而印度人均年收入差不多只有18万卢比。为了供孩子上学,不少家庭四处借钱,向银行贷款,甚至还有人把房子卖掉,把工作辞掉,全职陪读。
有一位学生说:“如果你成绩落后了,你就会想:父母投入了那么多,自己为什么没有取得成绩?尤其当你看到别人做得很好的时候,心情就会变得更糟。”
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教育越被认为是普通人改变命运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在印度,如果家里没有钱,又是低种姓,父母没背景,想要逆天改命的话,那就真的只有拼命考大学这一条路了。
至于科塔“监狱化”的教育模式,说它不人性也好,变态也罢,只要有效果就行!每年印度理工学院的录取名单上,总能看到不少来自科塔的学生,对学生和家长来说,这就够了,再多负面新闻也无法撼动科塔“神”一般的地位。
“神啊,请保佑我,名列前茅考上印度理工学院”
“我真的需要你的祝福”......
在补习班门口的墙上,随处可见学生写下的祈祷。几乎在每一间学生寝室的门上,都贴着“请勿打扰”的字条。最狠的一个写的是:
“这扇门通向地狱,离远点!”
本是青春躁动的年纪,为了考上大学,过得却是苦行僧一般的日子,时间久了,不出现心理问题才怪!
调查显示,在科塔补习的学生中,49%的人感到紧张、担心和害怕;37%的人很容易生气或烦躁;还有32%的人说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或者连续很多天都感到沮丧或悲伤......
情绪上的问题,告诉老师没用,和家长说他们又不懂,学生要么自己默默承受,要么只能向神默默祷告,希望能获得神的引导。
层出不穷的自杀事件,迫使学校在阳台安装了防护网,从远处看就像鸟笼一样,密密麻麻让人感到窒息;当地还发明了一种防自杀的吊扇,当风扇负重超过20公斤时,就会自动降落,把人安全放到地面。
成功,需要付出代价,但有时候过于惨重。
逆天改命“二重门”
人人争当“刹帝利”
根据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等级最高,是神的代理人,负责祭祀占卜,传达神谕;下一个层级就是“刹帝利”,是世俗社会的统治者,相当于现在的政府官员,或者说公务员系统。
不同的是,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刹帝利”,之前要看血统,看出身,而现在,你可以参加考试。
在印度,有没有比考大学更好的出路?
有,那就是考公务员!现在的印度人,“考公”成风,形成一股人人争当“刹帝利”的狂热局面。
在15至34岁的印度年轻人中,六成表示希望能在政府部门上班,是人生首选。并且,不论中产家庭还是贫民阶层,大家的看法高度一致:铁饭碗,真香!
不是印度人思想觉悟高,一心想着为人民服务,都是被逼的!
GDP增速超过中国,人口总数超过中国,人口结构年轻...... 这些都是印度政府引以为傲的方面,但印度的年轻人却一点也骄傲不起来,因为他们辛辛苦苦考上大学,毕业后却连工作都找不到。
印度年轻人的失业率常年保持在20%左右,尤其是20-24岁的年轻人,差不多大学刚毕业的年纪,失业率甚至高达40%以上。
印度理工学院以外的非知名高校,计算机、医药以外的非热门专业,尤其是文科生,毕业后想要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28岁的印度小伙库马尔,自幼相信“读书改变命运”,一路读到了硕士。可结果,他的工作却是一名清洁工,在一所乡村学校拖了5年地板。再加上兼职给学生补习功课,每个月的收入只有85美元(约600元人民币)。
“读了这么多书却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我很生气!”
想想印度人为了考大学付出的巨大代价,真是要哭晕在地上。
相比之下,如果能进入“体制内”,那人生完全就是另外一个样子——工资高,待遇好,最重要的是稳定,永远不用担心失业。
印度中央一级的政府部门,相当于中国的“国考”岗位,行政类公务员的起薪就达5.6万卢比(约合人民币4800元),是印度人均工资的两倍多;而专业要求更高的一些岗位,比如说印度储备银行,月薪更是将近8万卢比起跳。
工资之外,印度公务员还有各种“隐性收入”,什么交通补贴、住房补贴、等级津贴等等,五花八门。
但是,想要成为“刹帝利”,当公务员,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甚至比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更难。
2022年,超过113万名印度考生报名“国考”,最终只有933人成功上岸,真正的万里挑一。
国考太难,不少人退而求其次,选择“省考”,也就是报名“邦”一级的政府部门。哪怕是一些低门槛的基础岗位,比如清洁工、接待员、办公室助理等等,每年都能吸引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报名。
2019年,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某市招聘549个清洁工岗位,学历要求只要中学毕业,结果收到7000多份简历,其中很多人还是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
专业不对口?没关系!大材小用?无所谓!印度人找工作,稳定压倒一切。
逆天改命“三重门”
此生不做印度人
印度人抗争命运的最高境界是——转身离开,润去国外,此生不做印度人!
差不多从2020年开始,印度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移民输出国。目前,约有3200万印度裔长期生活在印度以外的210个国家和地区。你能叫的出来的移民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印度人“泛滥成灾”。
疫情平息后,印度再次掀起移民潮,从富人到穷人,全民皆“润”。
2022年,约有7500名高净值人士离开印度,移民海外。2023年的数字尚未统计,但有机构预测仍将维持在7000人左右的高位。
高净值人士是指拥有超过100万美元及以上可投资资产的富裕阶层。这个群体,也是对社会风向变化最敏锐,最挑剔的一群人。
富人移民,穷人“走线”。
穷人没钱移民,只能动起歪脑筋,为了逃离印度,不得已采取违法的手段。
美墨边境,通过“走线”入境美国的人群中,随处可见印度人三五成群的面孔。他们穿越热带雨林、沼泽和沙漠,除了蛇虫鼠蚁,还要面临来自“蛇头”、黑帮和毒枭的威胁,一路上险象环生。
美墨边境“走线”的印度人
美国方面的数据显示,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这一年时间里,通过“走线”等非法手段入境美国的印度人达到9.69万人,比三年前增长了将近5倍。
为了移民,印度一些地方还兴起了一种“雅思新娘”的契约婚姻——
当一位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男青年准备移民时,他的父母会为他安排一桩婚事:找到一位女性,赞助她学习并通过雅思考试,然后申请到加拿大等国家读书,获得留学签证,之后再通过配偶工签等途径,把男方一起送出国,最终达到移民的目的。
女性学习语言通常要比男性更快更好,所以印度也有一些想要移民的女性主动打广告,宣传自己“雅思7分”,希望能找到愿意和自己一起移民并支付所有费用的老公。
不得不说,面对困境,有些人的承受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
至于虚构申请材料,伪造大学录取通知书、“黑”在国外等违规操作,印度人也是玩得相当溜,逼得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不得不收紧移民政策。
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
无论政策再怎么收紧,道路再怎么艰难,只要那道窄窄的门里还透着一丝光亮,印度人还是会义无反顾冲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