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毕业的我在豪门当家教,窥见的“鸡娃”真相震碎三观(组图)
大家还记得几年前一本火爆妈妈圈的《我是妈妈,我需要一个铂金包》吧,这本书让“美国上东区”这个富人鸡娃集中地进入了普通妈妈们的视野,让人见识到了原来美国的有钱妈妈鸡起娃来也可以那么狠。
时隔几年后,又有人爆上东区的料了,哈佛毕业生、心理学博士布莱斯·罗格斯伯格写了一本《我在上东区做家教》,很快登上畅销版。这一次的爆料再一次让西方教育滤镜碎了一地。
作者就职于一家私立学校,因为私校学生的家长私底下找她补习,家教逐渐成为她的副业。
她的家教对象一般住在上东区,是纽约曼哈顿最富贵的区域之一,他们是纽约资产排名前1%甚至0.01%的富豪家的孩子们。
因为给孩子补课,家教老师得以接触财富顶尖圈层人士。
很多人都会觉得顶级富豪们在教育上有很多特殊资源,不需要和普通人家的孩子挤同样的赛道,他们的人生选择也因为有金钱铺路会开阔很多,所以顶级富豪们并不会在教育上有什么焦虑。
但是这本书却揭开了富豪孩子们压抑的生活状态。普通孩子要面对的补习、竞赛、升学这些事,富豪家的孩子也同样要面对。
诚然富人们有更多资源,但他们却只是在另一个更精致、奢侈的平行世界,承受着属于他们的压力。
同时,作者也在给富豪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意外窥见了这个世界不堪重负的阴暗——权贵们穷奢极欲的生活,无所不用的上位手段,以及光鲜底下不为人知的脆弱。
# 01
越光鲜,越无聊
虽然在脑中描摹过无数次豪门贵族的奢华,但当作者第一次走进学生苏菲的家,还是被眼前泼天的富贵震撼了——
“我们见面那天,她像一阵旋风一样从铺满纯白地毯的豪华旋转楼梯上跑下来。
这座位于纽约公园大道的复式公寓洁白无瑕:陈列着白色沙发、白色长绒地毯,两只白色的迷你贵宾犬围绕在苏菲脚边狂叫不止。
在我们上楼讨论作文前,她的管家——两名菲律宾女佣——询问我们要不要吃点或喝点什么。”
苏菲是她的第一个学生,成绩平日里通常都是B+,但经她辅导后就一跃而上得了A。自那以后,作者就成了上东区富豪阶级的“香饽饽”,邀到她当家教成为家长们的“秘密武器”,学生一度多到接不过来。
但作为一个直接和孩子内心对话的家教老师,她不仅看到了上流阶级的顶级奢靡,更窥见了这些孩子背后的“黑影”。
这些出生就含着“金汤匙”的孩子通常念的都是最顶级的私校,平时喜欢的小说首推《了不起的盖茨比》,因为里面描述的有钱人生活,让他们很有共鸣。
一个叫莉莉的孩子,一年去一次摩洛哥,经常去犹他州滑雪,有一次还去柬埔寨生态游。她和她的同学们,喜欢骑着塞格威在城市里穿行,逛当地市场,住五星级酒店。
他们家里往往有着散布在全美各地的度假别墅,如果学生忘记带作业,可以谎称“我的作业落在汉普顿了。”这也成为一种彰显阶层的标志。
他们不需要走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城市的顶级服务,婴儿护理师、保姆、管家、保洁员、家教、厨师、教练等人员会上门服务。
他的家就是他的世界,每年费用5万的私立学校则是另一个家,孩子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里……
所以,对于普通人的生活,这些孩子是有共情障碍的。
在阅读罗密欧和朱丽叶故事中,学生不理解朱丽叶怎么能叛离自己的阶层去追求爱情;读关于揭示美国奴隶制度残酷性的小说时,学生会假设奴隶爱戴着自己的奴隶主;而当聊到工会存在的作用,学生觉得工会只会让要付的工资升高。
普通人的生活,他们不能理解,没法共情,而且他们常常觉得无聊空虚。
这些孩子已经习惯了时时刻刻寻欢作乐,不能忍受延迟等待。由于在年少时有过太多巅峰体验,日后就没什么可期盼的了。还未成人已经认识耐克总裁、在老挝街头骑过塞格威,还有什么是你没做过的呢?还有什么值得期待?
兴奋的阈值很高,日子变得百无聊赖。
# 02
疯狂“鸡娃”背后,炸裂的真相
除了一出生就浸泡在高度富裕的物质环境中,这帮孩子享受的教育资源也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
但父母高投入的背后也期待着高回报,通常的目标都只有一个,让孩子“爬藤”——考上长青藤联盟的名校。
要说这帮已经是富人阶层的家长干嘛还这么拼?他们最大的焦虑,就是对阶层下滑的恐惧。
身处政治经济总有变数的年代,这一代家长即使凭奋斗攀上了高峰,还是时刻担心自己的地位是否稳固,孩子们不能自由的做自己,而是被父母塑造成他们理想中的样子。
“而且,在当今社会,人人都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展示大学录取通知书,如果被HYP(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缩写)录取,就更有炫耀的资本。就像去一家价格不菲的餐厅时会拍照发朋友圈一样,目的都是获得别人的羡慕。”
“必须一刻不停地继续奔跑,否则就会坠落。”家长每时每刻都在给孩子“打鸡血”,上极贵的私立学校,下课后再给孩子找家教,都是常规操作。
私校对学习力要求很高,很多授课内容已经是大学难度,不少学生靠自己跟不上学校进度,只能依靠家庭教师。
一些公司在几年前就投身于这片蓝海,提供每小时收费300美元至800美元的补习服务。
作为家教老师,能看到这些天之骄子的每个小时都被利用到极致,每天在疲于奔命。
这些孩子和大厂的CEO们一样缺觉。
高二期末考试前,莉莉的房间成了一间全天无休的补习教室。她的化学家教老师在上东区特别抢手,其他时间都排满了,只能在晚上11点来给她补课。虽然莉莉已经筋疲力尽了,但必须跟着这个老师学到半夜。
特雷弗从中学开始就是一支竞争激烈的足球队的成员。因为运动也是“爬藤”的重要手段。
还在上七年级的时候,他就训练到晚上10点,快11点才回家,半夜才睡觉。他周末基本不在家。
如果一个孩子参加校队,在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家,就很难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作业,因为一个高中生的作业通常要花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周末,这些孩子本应该好好休息或者温习一周的功课,实际上却要全力以赴奔赴各地的巡回赛。
在私立学校,有些七年级的孩子早上起床很早,白天在校内校外学习和运动了一整天,但在夜间仍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有时他们能因此去学校医务室小憩一会儿或者回家休息一天。
由于压力太大,他们只能靠无休止的沉迷电子游戏来排遣,但这还算是好的,还有不少孩子只能借助于药物。
学生莉莉在考试前有过惊恐发作的情况,之后她需要吃药才能应对考试,另外一些孩子,为了缓解压力,有的偷偷吸电子烟或者大麻,还有一个富人家的女孩在商店偷窃被店员抓住。
富人家孩子的抑郁程度也是平民家孩子的两倍,有一家公益机构对威尔顿的富人社区进行调查后发现,这里大约30%的高中生会产生焦虑、悲伤、抑郁以及胃痛等身体不适症状。
# 03
进入大学后,继续优秀还是垮掉?
作者也尝试过提醒父母,让孩子有放松、休闲时间。他们需要休息来整理思绪。如果孩子们的生活一直被规划好了,也就丧失了认识自我、做梦、产生灵感和顿悟的机会。
家长们却用看怪物一样的眼神看她。他们不仅对孩子写在脸上的烦躁和焦虑视而不见,甚至那些“离经叛道”的行为都能搁置一边,因为孩子只要能“爬藤”成功,但么过去的一些“黑历史”都能一笔勾销。
这些家长拥有坚定的决心和高超的手腕,如果砸钱补习行不通,那就通过大额捐款,发挥特权将孩子塞进长青藤大学。
还有更极端的例子也有,有富人还会铤而走险,雇用抢手替孩子参加考试、贿赂大学体育教练以及伪造孩子的体育成绩……
但穷尽一切手段,让孩子进入理想大学之后呢?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一瞬间,可能就是这帮孩子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了,再进入大学后,他们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补习的恶果开始出现,大量补习导致许多孩子的考试成绩高于实际能力,因此他们上了大学还得继续补习。
生活自理能力弱,没人再照顾监督他们。
那些即将上大学的学生,虽然接受了数千小时的辅导和体育训练,却不知道如何洗衣服,不知道如何做鸡蛋或意大利面这种简单的餐食,不知道如何寄信、计算小费或者支付账单。
除了以上,这些孩子缺乏另一些大学需要的能力,他们不知道如何向教授寻求帮助的能力、如何去预约写作中心……
他们也无法规划自己毕业后的人生轨迹,因为将来的职业早就被父母安排得明明白白。
富豪家庭对下一代的期许,还是局限在一个自己视野之内的、相对狭窄范围里。比如,男孩最理想的行业就是金融、法律和房地产,当然最近科技也越来越受到瞩目;女孩就要从事和教育、艺术和设计等相关的职业,或者再努力一把,进银行和医院。
而作者教过的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基本上还是追随父母的脚步,比如,在银行或金融科技公司做分析师,很少有人偏离传统道路。
不得不感慨,尽管这些富豪家庭已经积攒了两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但他们基本上都不会鼓励孩子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热爱。
是的,这些孩子按照父母规划好的人生一路前行,一辈子都不会为生计发愁,但以牺牲童年、娱乐、充足的睡眠以及心理健康换取的名校与人生,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我想答案是,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