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者“假装上班” 每天躲图书馆,一耗一整天(组图)
中国的失业问题去年开始受到关注,许多失业者不敢让家人知道自己被裁员,每天一早还是背着公文包出门,假装有在工作,但其实去的不是公司,而是图书馆。
▲失业者假装有上班,但每天出门后就躲进图书馆。(图/微博)
《澎湃新闻》访问了多名遭到裁员,每天躲在图书馆假装还有在上班的失业者。40岁的莫莉表示,她去年2月被裁员之后,开始频繁去图书馆,一周待3、4天,“我来这只是纯看书,没有想考证照之类的想法,感觉没必要了,我再卷,考出10个证照又能怎样?”
莫莉提到,她从事的是IT产业,在一所知名的资安外企工作了好几年,但因为这家外企退出公司,所以她被裁员了,这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被裁员。
莫莉说,最近几年她换了4、5份工作,历经了3次裁员,上一份工作是通路管理,月薪两万五千元,去年春节之前,她收到邮件,公司调整组织架构,整个部门被裁撤,2月她就被裁了,“裁员之前我就有感觉了,公司空降总经理、裁应届生,又缩减销售团队。”
裁员之后,莫莉只好开始找工作,但一直不顺利,她才知道若想要找到工作,必须自降身价,还得干年轻人不爱干的活,但就算她已经把薪水降到6000了,面试完之后还是没有消息。
莫莉说,她没跟亲戚朋友说自己失业了,只有老公知道,“家里老人也帮不上忙,何必让他们担心,所以每天我依旧早出晚归,卡着上班时间出门,第一个进去图书馆,下午5、6点走。”
莫莉提到,自己去图书馆只会带水跟包包,就在那边看书,偶尔投履历,最喜欢看人物传记,比如杜甫传、苏东坡传,“杜甫一生境遇不佳、流离漂泊,看了之后就觉得自己这点事不算什么。”
莫莉还说,2008年金融危机时,她也失业过几个月,常来图书馆,在这里大家各忙各的,谁也不会关注谁,让她很有安全感,“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天堂,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就是我们的避风港。”
36岁的易浩去年7月被裁员,他说,一被裁员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他得去一个地方,消费不能高,还要有网络,环境安静舒适,想来想去就只有图书馆,“平常只要不面试,我基本都待在图书馆。”
易浩提到,自己跟父母住,不想让父母知道自己工作没了,让父母担心焦虑,所以每天早上都假装去图书馆上班,“我以为最多只会待一两个月,没想到待了五个月。”
易浩认为,图书馆是个好去处,没人会管别人在干什么,这让他很放松自在,可以做自己的事。他也跟几位同样失业来图书馆的人聊天,得出了一个观察总结,“如果一个人很年轻,座位上有书,应该是学生,可能是大学生在考研;如果一个人桌上全是书,很多专业类书籍,可能是在考证;如果有人只带了电脑,可能是失业了。”
易浩指出,工作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好找了,线上招聘平台一些适合的岗位,公司活跃度基本上已经是在半年前了,“前期,我投递了至少几十份履历,但只拿到两三家企业的面试机会,而且大部分都在线上。”
易浩说,五个月来他总共面试了大概10家企业,直到去年11月才找到了新工作,在一家医疗企业做产品经理,“对于未来,我没有很明确的计划,但要开源节流,不能不顾后果去消费。”
31岁的唐婷表示,她大学毕业在深圳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入职,刚开始做传统外贸,后来做跨境电商,换了4份工作,前两份是自己主动寻求新机会,后面两份遭遇降薪裁员。
唐婷说,上大学时,她经常去图书馆,养成了习惯,失业之后,待在家里太苦闷,心理压力很大,把图书馆当作临时过渡的庇护所,“这里环境好,有免费水电,舒适的桌椅,还有网络,学习氛围好,总的来说,经济实惠。”
唐婷在图书馆待了好几个月后,在家人的介绍下进入了一间国企工作,但没有编制,薪水只有3千元,跟她之前1.2万元的薪水完全不能比,唯一的优点只有工作强度不大。
唐婷现在一边准备考公务员,一边物色工资更高的新工作,下班之后还是会去图书馆,看考公务员的书,看到晚上10点才回家,“图书馆有一个男生全职备考了好几个月,最近没看到他了,估计是休息或者『上岸』了。”
唐婷说,她最近有点厌学,持续复习的时间久了,感觉疲惫,“去年没考上,我累了,休息了一段时间;今年准备新的考试,又开始复习,还得继续考,考完一个接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游『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