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大谱!68岁奶奶被造黄谣,这次我真的忍不了…(组图)
今天要说的话题可能有些敏感,但着实让人气愤!所以不得不一吐为快。
是这么个事儿,前两天有个热搜:
68岁女子感染HPV,在医院检查出来后她特别吃惊,因为老伴30年前就已经去世了。
在此期间,她都是一个人生活照顾家庭。
后来医生也明确给出解释了,这个HPV有潜伏期,再加上长期不去医院检查,会随着年纪增长,免疫力下降时,发生进一步病变恶化。
其实挺简单的,就是一个妇科常识科普。
但评论区有些人闲不住了:
“外面有人?”
“幸亏老伴走得早,不然也得被当替罪羊。”
真没想到,有心之人的黄谣非旦不放过年轻女孩,竟然也不放过68岁的老太太。
而原本出于科普目的的视频,也因为谣言的存在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这让益美君想起在《悲伤逆流成河》里扮演唐小米一角的女演员朱丹妮。
喜欢空中瑜伽的她,之前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段自己练习时的视频。
好家伙,本是想让网友和粉丝们欣赏下专业能力,谁知道因为瑜伽一些柔美的姿势,引出大片充满污秽的评论:
“这个女的视频我有,五个人。”
“她知道自己在拍什么,你也知道她想给你看什么,但是你要是说出来她在干什么,那她就会说你很下头。”
“两个人都撑不住吧哈哈哈。”
在以造谣为主题的电影《保你平安》首映礼现场,朱丹妮首次回应此事:
“他们根本就不在乎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样子,他们永远不知道我在那个深夜里看到那些评论对我的伤害有多大。”
是啊,套用电影里一句话:
“当你说一个女孩子是(坐台)小姐的时候,不管她是不是,她就已经是了。”
没有事实依据,全凭看图说话。女性可以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成为这些人口中被污名、被性化的对象。
那些造谣她的人没有消失,在他们的引领下,很多网友都相信了受害者有罪论:
“被骂的人没有无辜的。”
还有些更过分的,跑到她父母的社交平台下散布谣言。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一有造谣的事情出现,反对的呼声总是很大:
网络世界,造谣不仅没有成本,且没有不透风的墙,信息可以快速精准地传递给受害者。
这位68岁的老太太可能不太上网,躲过了这场暴力,但不代表就可以抹去那些谣言已对她造成的伤害。
提起HPV就想起来乱来,提起女性和妇科病就使用荡妇羞辱。
不仅是思想龌龊的表现,更是对生理健康的无知。
造黄谣的人除了自身的恶,更重要的就是他们抓住了当事人和看客的心理:对妇科疾病的天然排斥和不了解。
毕竟用它给女性扣帽子,容易得多。
一句话,就能轻松毁掉一名不认识的女性。
对于这种行为,我们除了谴责,科普生殖疾病常识、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也非常重要。
如果多了解一种疾病,就能消除一丝对女性的误解,那就要去做!
今天先说下HPV,性生活只是它霍霍人类的途径之一。
浴池、毛巾、马桶或者和携带HPV病毒的患者共用一个洗衣桶,也会有感染的风险。
甚至有些几岁的孩子,也会因不洁的环境感染HPV病毒。
所以那些说老太太外面有人、不忠这样的话,根本站不住脚。
目前HPV病毒已被发现有200多个型号,高危型长期阳性会引发生殖器官癌变,低危型会引起尖锐湿疣等疾病。
HPV只认有粘膜的器官(比如口腔或者生殖器以及肛周)或者皮肤。
前段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组数据,全球男性HPV感染率为31%,
在此前,也有数据表明,80%的女性(有过性生活)一生中至少感染过一次HPV。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可能感染HPV病毒,它不是单项攻击!
这些数据除了让我们警惕,也告诉我们HPV病毒十分常见,真碰上了别惊慌。
HPV不是像艾滋、梅毒意义上的X病,它是一种状态,就像生殖器感冒了一样。
大部分HPV病毒进入身体后,是可以被免疫系统清除掉的。
不过它有潜伏期,最短3-8个月,最长5-12年。
这不是没有先例,有网友就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过自己从感染3个型号的病毒到痊愈的经历:戒口、少吃发物和辣的、多运动及补充维C。
免疫力好了,病毒自然就消失了。
但千万不要因为焦虑胡乱买三无保健品,检查还是要去公立三甲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做好预防。
在同房时注意安全和卫生,提前接种HPV疫苗(男女都可接种)。
还有就是,定期去做妇科检查。
虽然就目前来讲,“妇科检查”对于大多数女性,仍是困难重重的一道墙。
在传统观念里,妇科检查等同于妇科病,无辜的女性们被戴了有色眼镜的人扣上生活作风不检点的帽子,“妇科检查”也因此风评受害,成为负面的词汇。
有些人因为“暴力检查”留下阴影,有些人是仍然被困在女性羞耻中脱不开身。
在世界首家阴道博物馆创立前,创始人Florence Schecter曾做过一个调查:
52%的英国人不能指出生殖器各部位的功能,其中47%的人不能准确指出阴唇和尿道的位置;
在16-25岁的人当中,有65%的人觉得说出“阴道”等词时有困难。
你看,比我们性教育先行的英国,仍然存在大量对“生殖羞耻”的女性。
而我们国家,还处在“提性色变”的阶段,“生殖羞耻”的情况则更加严重。
你是不是也听过这样的话:
“性生活次数多了,私处会黑。”
“正常女性的私处,应该长XXXX样子。”
这些毫无根据的传闻,让女性更是羞于关注自己的身体部位。可事实上,女性私处颜色和色素沉淀、遗传以及激素挂钩。
除此之外,还有不得不说的“妇科暴力检查”,
有做产后检查的网友分享过,医生手速快得让她直流眼泪。结果,自己没得到安慰反被质疑:
“7斤4两的孩子你都顺出来了,这你还嫌疼啊?”
生理上的痛还没有被抚平,语言上的刺激让她更加难过。
后来她再也没去检查过身体,一提起来妇科,那种委屈的无助感就直冲脑门。
在妇科诊室,类似这样被“行动暴力+语言暴力”过的女性不占少数:
妇科检查虽然是种手段,无法把病毒斩断。
可它能让我们及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把危害降到最低。
但光是上面说的这些情况,就让不少女性在“妇科检查”的门外,停下了脚步。
虽然有些情况,可以理解。
比如医院里的患者确实多,医生确实为了能多给几个患者看病,会加快进度,导致“暴力检查”。
照顾不到每位患者的情绪。
不过医生需要看见的不止是器官,还有躺在床上的患者。
如果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也请嘴下留情,多一些尊重之心。
而担心遇见男医生、害怕疼痛这些,在不涉及人身安全损害的前提下,还需要自己去做调节。
最后,希望相关医疗机构、一些权威性的媒体平台也多做些两性常识的分享与科普。
让女性们不再恐慌,对身体多一点了解,对疾病少一丝焦虑。
在发现身体不适时,第一时间有走进检查室的勇气。
也让那些只会躲在键盘后造谣的阴暗小人,少一些造谣别人的缘由。
无论是妇科疾病还是两性疾病,都仅仅是疾病而已。
疾病及时发现可以被治愈,心坏了,那是真的无药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