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帮董宇辉“干翻CEO”,时代变了吗?(组图)
“老板但凡少努力一点,我们早成功了。”
一年多前的一场直播中,当有人问到东方甄选的直播为什么播了这么久才火起来,彼时还只是一个主播的董宇辉当面调侃新东方CEO孙东旭。如果把直播看成一场娱乐节目,这个包袱抖得其实很漂亮,因为击中了无数打工人的心理:要不是老板瞎折腾,我们好好做,早干成了。但假如里面的老板还没有真的完成角色转换,把自己完全当成前台演出的一部分,你猜他会怎么想?
成功当然谁都想,但太成功了,就会变成企业管理上需要应对的一个问题。董宇辉的爆红堪称新东方扭亏为盈的大功臣;然而,从企业可持续经营的角度来说,过度依赖一个人,是很危险的——哪怕他的忠诚度现在看来没问题。
问题或许早已存在,但最后谁也没想到是以这样的方式爆出:12月5日,董宇辉在视频中为“吉林之行”系列直播预热,热倒是热起来了,但东方甄选官博忽然宣称,那并不只是董宇辉的功劳,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哦!每一次小作文制作,都是主播在镜头前,背后是文案创作团队、拍摄团队、剪辑团队的小伙伴们,大家协作,才有了一篇篇专场小作文”。
客观地说,这话说得也没错,董宇辉毕竟也不是神,没有三头六臂,怎么可能一个人搞定所有的事?那当然是团队协作的结果。就像任何一个明星,尽管聚光灯只打在他一个人头顶,但歌词、作曲、乐手、化妆等等,肯定需要无数幕后英雄的默契配合支持。甚至董宇辉之前之后也都解释过,有些“小作文”确实不是来自他,然而,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这番话却让董宇辉的无数粉丝强烈不满,因为他们想的是:“东方甄选说这番话,这到底算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人们从这些话里读出来的,并不是对团队分工的客观描述,而是在分析和解读说话者的身份,这么说又出自什么动机,进而怀疑这是“卸磨杀驴”:当一个人立下汗马功劳之后,功高盖主,遭到嫉妒贤能的背刺,抹杀其贡献,这种“悲情英雄”的母题,在中国社会本来就极易引爆公众情绪。董宇辉不曾否认背后团队的功劳,为什么团队要抹杀他的功劳?
甚至,如此汹汹的舆情,恐怕支持董宇辉的人里,绝大部分甚至原来并非他的粉丝。只是职场这个话题,在当下的中国,实在有太过广泛的群众基础了。无论事后怎么澄清,很多人都确信:作为兢兢业业打工人代表的董宇辉,是遭到了卑鄙的暗算,而这来自肮脏的资本。不管这事是东方甄选的小编不专业,还是受人指使,对公众来说观感都一样:“不好好做事,老想着搞事,有意思吗?”
如果回溯整个事件,小作文的分工之争甚至只能算是一根小小导火索,随后运营人员的反复解释,孙东旭被点评为给网友开会的回应,以及东方甄选另一个主播天权在直播间里面对评论区的扫射,几乎每一轮,都像是把炸弹拉升了一个量级,直接空投入舆论场,最后引发了对一家公司来说堪称“核爆”的危机。
换个角度看,此事就像是“前台”的幕布突然掀开,暴露出“后台”真实上演的种种纷争。但这又是完全区别于传统舞台的后现代场景: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前台”和“后台”之分了,任何一个角色都可能突然介入,来到前台的聚光灯下,观众既是观众,也是参与者,他们甚至亲自选出了那个聚光灯下的人。
人们如此本能地希望看到一个稳定、可靠的形象,用以投射情绪,以至后面加入纷争时,也并非是要揭开“幕布”,而是提醒你,不要拉开。所以才有了那个广为流传的段子,“给东方甄选一个建议,以后谁写的稿子,谁上来念,团队写的稿子,集体朗诵。”
东方甄选团队一开始显然没有估准这个形势,强行打通前后台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连日来,东方甄选账号已掉粉200万,前五个交易日股价下跌超过22%,市值蒸发逾80亿港元。东方甄选的直接竞争对手,高途直播间原本只有2.7万人,突然涌入60万东方甄选粉丝进来买买买。在这样的压力面前,12月16日,东方甄选CEO孙东旭丢了饭碗。这似乎上演一出“老实打工人干翻阴险CEO”的高光故事,但从这结局看,孙东旭说到底也只是个打工人。
事情发酵到这一步,恐怕是所有人事先都想不到的。现在有这么一种说法:以前小股东对公司治理和决策没有话语权,但是这次集合200万粉丝迁移之力,进而影响了股价,从而迫使董事会做出了可能原本不在考虑范围的决策,真可算是公众公司市值维护史里的大事件了。确实,此事折射出打工人和老板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管理思路也必须有所改变,否则就极有可能遭到市场惩罚而翻车。
无论是李佳琦的翻车,还是这一次的事件,都可以看出一点:不与消费者共情,与之对立或批评消费者,后果都可能相当严重。董宇辉之所以赢得那么多消费者的心,很大的原因也在于他情商很高,很能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平等视角、努力共情;而无论是东方甄选的小编、孙东旭还是代班的主播天权,都忽视了他们沟通的首要目标是挽回消费者,而非公开讨论是非对错,证明“我也行”——这样的强辩反倒只会激起更大的反感。
乍看起来,董粉们似乎发挥了“工会”的作用,帮助董宇辉这样的主播议价成功。然而,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错位之处是,大家共情的是打工人董宇辉,但他可是年薪千万级的打工人,而且是直播领域,他和资本的博弈、话语权,与普通人-雇主之间还是很不同的。也就是说,普通人代入的是董宇辉,但实际上自己却更可能是那个无人在意的小编——既没有突出的天赋和业务能力,也没有足够的城府和自控力,主动或浑浑噩噩地卷进来,最后甚至都不知道怎么被处理了。
至于董宇辉,虽然看起来大获全胜,虽然也跟俞敏洪完成了合体直播,看起来是挽狂澜于既倒,但他的处境显然会相当尴尬,因为他与公司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相反还更严重了:如果东方甄选本想证明“公司是靠团队,离了董宇辉也能行”,那么反而证明离开董宇辉真不行;如果东方甄选没有此意,那这场风波也明白无误地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虽然董宇辉迄今没表态说要离开,他的人品也得到众口一致的称赞,但现在的状况,意味着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只能依赖于他个人的人品与善意了——想想就知道,这有多脆弱了。
所以就算没有这次翻车事件,东方甄选也迟早要面临这一问题:传统的组织经常傲慢地表示“离开了组织,你啥都不是”,但在直播模式下,双方的权力地位发生了彻底逆转。这也是另一重吊诡:虽然董宇辉在这一事件中被粉丝们看作是弱势的受害者,但现实证明,他占据着远为稳固有利的地位。但如果他真的出走,自己当老板,那么他要再让打工人们代入共情,恐怕也会比现在难多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新东方在转型中的不适:它本来就是突然被迫从教培转型做直播的,而传统组织里,哪怕优秀员工也更依赖公司平台,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聚集了各类优秀做题家,以指导考试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新东方人大概已经天然习惯了“成功是有路径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这个逻辑;而直播模式却几乎截然相反,一个超级主播的成功,往往是掺杂着人格特质、运气和时机诸多不可控因素的不可复制案例,也没什么路径依赖,公司业务只能相当程度上依赖顶流,就像是经纪公司围绕着明星展开活动,这本身就需要组织模式上发生变革,作出相应的弹性调整。
四年前,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就在《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一书中谈到过公司发展中的“大厨效应”:
餐馆的老板,过于依赖一个高水平的大厨,大厨就会要分成。聪明的老板应该主动去提分成。如果利益没谈拢,当大厨离开饭店,饭店也就倒闭。而大厨出去以后,也不一定能干成饭店。因为会做菜的人并不一定懂得经营,而会经营的又不一定懂得做菜,所以大厨和老板之间存在矛盾效应。这在很多创业公司中都有反映。
如果你要开一个饭店自己又不会做菜,还想要大厨不“造反”的话,那就得配2~3个大厨,让大厨之间能互相制衡。
这里所涉及的远不止是“权力制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组织内部,如何能为一个打工人始终提供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
我在二十多年的职场生涯中,经常发现,国内的许多企业高管,都在有意无意中把“管理”理解为“控制”。在这里,倒是可以说回一下董宇辉的情商问题。正如前面所说,董宇辉是以共情力高的高情商赢得认可的,但在事件过后的考古视频里,人们发现董宇辉曾经既调侃过孙东旭,也调侃过俞敏洪,于是有人据此点评,董宇辉情商太低,连一些基本的职场规矩都不懂得,无怪乎出现这连串风波。
显然,董宇辉情商高还是低,并不是他的言行本身有何不同,而仅仅是人们的评价体系变了。这个评价体系,对看热闹的网友来说,不过是一句话而已,但作为一个平台,则恐怕需要认真思索了。普通人打工人当然不能得到董宇辉的话语权,但潮流所向,大家显然都在用脚投票,促成一种新的职场关系:组织应当作为一个平台,作为服务方而非“大家长”,为个人成长提供不断的支持、包容,还有合理的收益、认同和尊重,才能获得优秀的人才,使之相信,留在这里可以更好地发挥个人才干,才能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