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3日 20.7°C-24.3°C
澳元 : 人民币=4.71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内卷”加剧,中国年轻人涌入寺庙做义工,求解脱(组图)

2023-12-13 来源: 联合早报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离职后在家待久了,觉得思绪挺乱的。寺庙让人感觉很自在、清净,所以我就来这里当常住义工,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31岁刘女士曾是深圳一家社会福利企业的副总经理。由于工作遇到瓶颈,她在今年10月裸辞寻找新的人生方向。但辞职以后,她大部分时间不在积极求职,而是在深圳寺庙弘源寺当了近两周的义工,过着“充实又悠闲的生活”。

刘女士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她辞职后最初在家里“躺平”了一个月,工作上的压力是缓解了,但也“愈躺愈难受”,对生活感到迷茫。此时,她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年轻人分享到寺庙当义工的积极经历后,决定试试。

刘女士在寺庙被分配到斋堂组,工作范围包括洗菜、切菜、包包子,打扫卫生,洗碗洗碟子等。目前单身的她笑道:“我和父母住,之前在家里不怎么做家务,来这里的十天,大概把前几十年没洗过的碗全洗了一遍”。

她每天的体力工作时间长达六小时,除此之外,刘女士和义工们每天也必须进行自我修行,包括上早晚课、诵经、抄经等。

她说:“寺庙的规律生活是挺辛苦的,早上5点半就要起身上早课,到晚上9点才睡。但我每天过得很充实。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不是佛教徒,也听不懂经文,但来到这里之后就整个人好像正能量强一些,整个人状态稍微好一点”。

年轻人到寺庙做义工是中国近五年来佛教文化红火的一种延伸。随着中国社会“内卷”加剧,更多年轻人在面临工作和生活压力时选择“佛系”,转向追求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

中国各地寺庙近年来也传出被年轻人“占领”的消息,有关年轻人“在上班与上进之间,选择上香”的调侃舆论在网络上盛传。根据旅游平台携程在2023年初发布数据,中国寺庙门票的订单在2023年初同比增长了310%,其中近半来自90后和00后。

“内卷”加剧,中国年轻人涌入寺庙做义工,求解脱(组图) - 1

深圳弘法寺香客络绎不绝,即便是工作日,前来祈福的公众有超过一半是年轻人。(联合早报/林煇智摄)

记者在11月中旬走访深圳两座佛教寺庙时发现,即便是工作日,寺庙的香客络绎不绝,有超过一半是年轻人。这一现象与过去寺庙只有在初一、十五和重要佛教节日才热闹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前来烧香拜佛的也不再只是上了年纪的信徒。

此外,寺庙内的义工们也大多是年轻人,有的在寺庙门口内为信徒递香,有的在佛殿里维持秩序,有的打扫卫生等。

在深圳弘法寺当了20年义工的刘霞观察,寺庙在疫情后出现年轻化趋势。她说,除了一般香客,有更多年轻人投身义工的行列,并积极参与寺庙的禅修、拜忏法会等各种活动。有40年历史的弘法寺是深圳香火最旺的寺庙。

报名人数踊跃义工空缺一“位”难求

一名11月中旬在弘法寺当了五天义工的23岁廖紫曦(化名)受访时指出,她几个月前已萌生了当义工的念头,但报名人数过多,寺庙床位有限,一直预约不上。“这段时间正好有空缺,我看到后赶紧在网上报名,然后就来了”。

“内卷”加剧,中国年轻人涌入寺庙做义工,求解脱(组图) - 2

(联合早报/林煇智摄)

受访义工指出,一些寺庙的义工人数供过于求,要当义工必须提前几周预约。图为深圳弘源寺的义工办公室外的招募告示。

不少受访年轻香客和义工均指出,远离闹市的寺庙环境让他们感到很舒服,心境变得平静。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自己并没有强烈的宗教信仰,但到寺庙让他们内心踏实,希望能借助更高的力量,从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中解脱。

目前仍处于待业状态的廖紫曦把当义工的时间形容为一个“间隔周”。她说:“现在的社会情况有点不太正常,内卷文化严重,很多制度不公平。来寺庙当义工算是一种心灵上的旅行,让我们换一个方式来面对这些问题。”

今年7月刚从大学毕业的黄琪琪(25岁)受访时说,她在过去四个月投了20多份简历求职,但都石沉大海。眼见年末将至,她希望能在新年伊始前开始工作,却不知何开始,所以才决定先到寺庙当义工修养性情。

她感叹:“今年的就业大环境太难了。如果说我来这里当义工是无所求,纯粹为了体验寺庙生活,那肯定是在忽悠佛菩萨。无事不登三宝殿,我多少也是希望通过把自己奉献出来,得到一些相应的回报。”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在过去一年备受关注。官方数据显示,青年失业率在今年前半年逐月攀升,并在今年6月达到21.3%的新高。政府随后以“健全优化”统计工作为由,从8月起暂停公布最新相关数据。

“内卷”加剧,中国年轻人涌入寺庙做义工,求解脱(组图) - 3

为迎合年轻人的喜好,有寺庙也在院内设有现代餐饮店铺,以及网红打卡点。(联合早报/林煇智摄)

有分析指出,当代青年“求神拜佛”的现象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焦虑与迷茫,而在寺庙当义工,则是他们在面临现实困境时,寻求自我治疗与短暂逃避的一种方式。

刘女士说:“选择来寺庙,一开始确实有一种逃避现实的感觉。但后来我想,我在家也无所事事,还不如去做点有意义的事。”

广州一苇渡心心理咨询首席专家韦志中受访时研判,年轻人涌入寺庙当义工的现象是“仁者爱人”的一种体现,通过奉献自己来为生活中所遇到的挑战寻找突破口,是一种积极的作为。

他指出,年轻人遇到人生重要转折时,往往需要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来赶走心中的迷茫,而寺庙作为一个心灵成长、精神自我修行的道场,正好充当了这样避风港。

韦志中说:“很多年轻人不是佛教徒,不是以宗教理念接触佛教。他们是受到佛教慈悲文化的熏陶,希望通过实践滋养和安放内心,成长自己,利益他人,为自己未来寻找出路。”

他认为,近年来佛教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弹性和柔性。

他解释,中国过去几十年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儒家文化自然盛行,提倡人们入世,努力拼搏。但随着中国走向高质量发展,社会在过程中难免会经历一些阵痛。

他说:“当大家觉得浮躁、迷茫时,佛教文化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教人们如何放下自在。”

结束了义工旅程,年轻人终究须离开寺庙,回归社会。短暂的经历可暂时让他们脱离现实生活中的苦海, 但问题不会就此消失。 寺庙为这些年轻人提供了理清思绪与被宽容的空间,“下山”后如何要面对实际问题?对一些受访者来说,寺庙生活让这个答案更明确了。

廖紫曦就告诉记者:“还是得靠自己”。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樱小珞珞
樱小珞珞 2023-12-13 回复
这个社会太竞争激烈了,年轻人的压力真的很大
Qian-M12
Qian-M12 2023-12-13 回复
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那根本不叫卷
Chrno
Chrno 2023-12-13 回复
社會上做義工的地方很多為什麼一定要去寺廟啊?懶!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