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小岛每年接待50万游客,短尾矮袋鼠成最佳招牌(组图)
短尾矮袋鼠跟我们熟知的袋鼠不同,它们长得很萌,小小一个,有点像土拨鼠。
看上去人畜无害的样子,兜里揣着老鼠那么小的孩子,整天乐呵呵。
它没有袋鼠的高个,也没有壮硕的肌肉和攻击力。短尾矮袋鼠并不怕人,还喜欢跟人亲近。
澳洲西部罗特尼斯岛等小岛是它们的家乡,每年接待50万以上游客,而矮袋鼠就是岛上的熊猫。
只能拍照不能摸,在这里触摸动物属于违法行为。但比起昏睡的考拉,活泼又机灵的矮袋鼠吸引了大量游客合影。
特别喜庆,谁看了都开心。
然而近年来这样的一则消息让全网对它三观颠覆:“短尾矮袋鼠遇到天敌,会扔掉孩子逃跑保命”
啊,没想到这灿烂的笑容背后竟是如此的阴险。一系列meme图开始传播这则暗黑童话。
追溯这则消息,最早出现在2018年的推特的绘画集,题为《sad animal facts》,揭露了不为人知的动物阴暗面。
就一句话,没有任何信源,却走红全网。
“扔”(throw)这个动词太过于雷人,让人无法理解,更不敢相信。
为了展示短尾袋鼠没良心的真面目,一些二创绘画产出。
简直是科幻片都想不到的场面,《泰迪熊》电影都干不出的损招。这扔的可是亲骨肉!
与此同时,有博主较真这则“真相”的真实性。
“短尾袋鼠手那么细小,怎么扔,傻子才会信”
很有道理。就跟仓鼠的手似的,只起个辅助作用,怎么扔得动孩子。
与其说是双手无力让人不信,人们更不愿相信如此可爱的动物竟然笑里藏刀。
博主深扒消息来源,2005年的一篇科学论文出现了相关信息。
这是一篇关于短尾矮袋鼠死亡率和存活率的相关研究,文中这样讲述:
雌性短尾矮袋鼠在受到捕食者威胁时,会将后代从育儿袋中排出,因为幼崽发出的噪音会吸引捕食者的注意力,这样做可以让母短尾矮袋鼠逃离危险。
这已被认为是一种对抗捕食者的独特方式。
所以“扔”孩子是错的,但又不全错。此处的扔不作动词,而是形容词。
意思是短尾矮袋鼠遇到危机时,发达的育儿袋肌肉会突然放松,孩子自动掉落,这是它们的应急天性。
这跟我们人类遇到紧急情况菊花一紧的身体反应完全相反。
不抱紧小孩,反而松开。孩子叫声越大母亲逃得越远……
真相并没有好一点,反而更黑暗了。
“在严厉抨击短尾矮袋鼠之前,你们需要知道,它并不是唯一使用这种卑鄙操作的动物。”
墨尔本大学袋鼠生态学家和行为专家格雷姆·库尔森表示,很多种类的有袋动物都会如此,只有这一物种被赋予如此独特的生存技能。
站在研究的角度来看,这反而是袋鼠的一种优势。
纽卡斯尔大学保护生物学家马修·海沃德补充,动物母亲对自己的生存和未来的繁殖最为看重,扔下弱婴自保,是为了有更多后代的可能性,这是丛林世界运转的规律。
收到科普的网友们开始深思,这是个相当沉重的话题。
相关短视频评论区,网友有感而发。
足球教练@诺布莱特9对此表示认同。进化是残酷的,并不一定道德。它的底层逻辑,只需要对传递基因有效即可。
埃里克·德鲁表示,这并非不可理喻,饥荒年代,人类父母的做法其实如出一辙。
道德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动物世界并没有这么神圣。相反,它展示了极端、险恶条件下,人类有可能退化的面貌。
自私、贪婪、懒惰、仇恨……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人之所以为人,终其一生,我们都希望善良的德性战胜人性的阴暗面。
这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