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翻4倍?中国资本暗地“围剿”日本土地,为了什么(组图)
全球滚烫的资金继续涌动。
7月24日,日本房地产调查公司KANTEL公布,6月,东京的“聚宝盆”地段,都心区域70㎡二手房的平均售价为1亿301万日元(约人民币505万元),对比起5月份1亿256万日元的房屋均价;
仅一个月内便上涨了45万日元(约人民币2.2万元)。
毫无疑问,海外富裕阶层和投资者的集中购买,仍在刺激房价上涨。
可殊不知,日本被盯上的,早已不止是楼市。
从温泉旅馆、度假村,到高尔夫球场、湖泊岛屿、森林土地……一场海外资本对日本资源的“围剿”,正在发生。
当中,以来自中国的投资,尤为显著。
前不久,日媒又再次报道,以中国富人为首的外来资本正在暗地大量收购热海、箱根、河口湖等地的温泉设施。
温泉,虽说是日本的名片之一,可彭博社的一篇报道称,在未来10年内,日本4成的温泉旅馆都得“改国籍”(即为外国人所有)。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境况?
一是日本少子老龄化的顽疾,有不少曾以世代继承为主的温泉设施,都面临着无后辈或后辈不愿接受的局面,二是疫情三年,日本观光旅游业大受打击,加之通胀导致运营和人力成本增加,经营濒临破产边缘;
转手出售给海外买家,成了日本温泉设施的唯一出路。
而这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无疑又是一次进军日本旅游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良机。
正如2017年,中国(香港)CHAMPION GLORY 集团收购了静冈热海的温泉名店“鹤屋旅馆”(这家于1934年开业,2001年倒闭荒废的旅馆,曾被视为热海城市衰退的象征);
重建改名为“珍珠之星”酒店,于2022年9月开业,摇身变成日本热海最奢华的温泉酒店之一(住宿费10万日元一晚)。
不夸张地说,外国资本买下日本温泉资源,反倒令不少地方城市的发展“起死回生”。
有数据统计,从2019至2022年10月,来自中国资本(包括香港地区)成了收购日本温泉旅馆的主力,除了是看准东京近郊温泉圣地的旅游收益之外,
也是和国内掀起办理日本移民身份的风潮有关。
当中有不少投资者,希望通过购入温泉度假村等产业,能够在日本拥有持续稳定的经营业务,以便获得日本的经营管理签证或高度人才签证,为自己未来的退休养老和孩子的教育赛道,提前做打算……
当然,收购温泉设施,也不过是中国系资本在日的“冰山一角”。日本讲究私有制,所以大部分的不动产不仅产权永久且允许自由交易。
而这里的“不动产”指的是:地上建的和地下有的。
也就是说,只要有钱,任何人都可以购买日本的土地、森林、水源、私人岛屿、公寓以及整栋建筑。
所以这当中,又怎么会少了中国人的身影。
《西日本新闻》曾经报道,自2010年日本林业厅开展调查以来,外资收购日本森林、土地面积不断增加,2021年累计达2376公顷,是2010年的4.2倍;
其中,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买家最多,累计收购了969公顷,占总量的40%。
另外,作为深受国人欢迎的旅游胜地北海道,从2012年开始,也每年对外国资本收购森林的状况进行调查并公布,结果显示:
2012年,外国资本收购北海道的森林面积为1039公顷,私人买家(包括公司和个人)为57人,但截至2021年12月底,被收购的面积增加了两倍多,达到3153公顷,所属买家人数也翻了两倍,达到230人。
这里头,来自中国(包括港台)资本的身影也尤为突出。
而对于此现象,日本人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的认为,外国人在购买的土地及周边资源上开展经济活动的话,有助于提振周边经济,可能对日本的发展做出贡献;有的则认为,是日本政府的监管缺失,才导致宝贵的山林湖泊等资源被私下买走了。
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随着疫情后日本经济的复苏,日本全国土地的地价也在大幅攀升,比如北海道的二世谷,2023年地价涨幅位居日本首位,
而这对于投资者而言,确实是喜闻乐见的。
纵观下来,中国人投资日本不动产的目的,不外乎这三点:
一、寻求资产避风港
这类投资者,以购入以东京为中心的房产居多,以保值的房产价值和后续稳定的租金收益(现金流)为重心;更何况,日本没有外汇管制,资金可以来去自由。
二、配置日本身份
这类投资者,一般会购入商业属性较重的房产,比如前面提及的温泉旅馆、民宿等,关注经营模式和创业方向,以创业/经营者的身份,长期在日本定居生活。
三、谋划长线红利
这类投资者,基本以家族基金和集团为首,购入日本的山林湖泊、私人岛屿,大笔资金投入再开发,往近说是看重日本的观光旅游潜力,往远说,其实是看中日本未来的经济红利,以及价值资产被长期低估后的反弹。
如果说,以巴菲特老爷子作为投资标杆的话,搭上“日本顺风”的时刻,已经到来。
这也许才是国人押注日本的根本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