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7日 18.4°C-21.5°C
澳元 : 人民币=4.54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华人博士在美枪杀导师事件:教育的终点,绝不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组图)

2023-09-02 来源: 男孩派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千万别把他们圈在一个个“标准化”的框子里。

——虎妈

华人博士在美枪杀导师事件:教育的终点,绝不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组图) - 1

最近,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

8月28日下午1点左右,开学才不过一周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内,传来了枪响。 

几个小时后,警方逮捕了嫌疑人——34岁的中国籍留学生Tailei Qi(齐太磊),他是该校的一名物理学博士。

而死在枪口下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导师Zijie Yan(严子杰)。

其实,早在2010年,嫌疑人齐太磊就曾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

只不过当时,他的身份还是众口交赞的“寒门贵子”。

华人博士在美枪杀导师事件:教育的终点,绝不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组图) - 2

据《大河报》称,齐太磊来自河南省封丘县大沙村,家境贫寒,父亲患肝病已有十余年,母亲则是腿脚不好。

平日里,齐太磊与弟弟不仅要刻苦学习,还得经常帮着家里干农活。

兄弟俩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200元,午饭时,两人总是买一份菜一起吃,剩下的钱都用来买书。

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高考时,兄弟俩都考了624分,齐太磊去了武大,弟弟则去了西安交大。

毕业后,齐太磊先在南方科技大学当过一阵子助理研究员,后来又去了美国读书。

但自2022年起,齐太磊就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抱怨工作和人际关系给他造成的困扰和不快。

“一些女孩子表面上是在帮我,实则是让人看不起我,简直是绿茶婊。”

华人博士在美枪杀导师事件:教育的终点,绝不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组图) - 3

“我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他们说我懒,跟我的项目负责人告状,他们想通过搬弄是非来控制我?

可当我跟项目负责人谈起这件事时,他又说没人找过他。

所以这些人是有偷窥癖吗?”

华人博士在美枪杀导师事件:教育的终点,绝不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组图) - 4

他的最后一则帖子,则停留在了8月1日:

他说自己“在日常琐事上有点笨,但说起研究就非常热情”,并表示想结交一些新朋友。

华人博士在美枪杀导师事件:教育的终点,绝不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组图) - 5

从这些帖子中不难看出,齐太磊的留美生活过得并不如意。

在异国他乡,格格不入的孤独正无时不刻地折磨着他的神经,最终他扣下了扳机,夺走了一条生命,也毁掉了自己的人生。

这让我想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出国留学当成了孩子教育的终极目标。

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起,出国留学的人数持续上升,其中自费留学的比例均在85%以上,多数年份甚至超过了90%。

华人博士在美枪杀导师事件:教育的终点,绝不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组图) - 6

然而,不考虑家庭条件、孩子的情况,一味追求留学教育,是很容易误入歧途的。

教育家南怀瑾就曾提醒父母:

“你们这一代,带领孩子,培养孩子,特别要注意,不要希望孩子一定出去留学,不需要做这个打算。”

华人博士在美枪杀导师事件:教育的终点,绝不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组图) - 7

跨文化传播学上,有个词叫“文化休克”:

当一个人进入陌生环境,特别是异国后,因为所处的国家和自己祖国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会感到强烈的无助和焦虑。

就像一条鱼,突然离开了水。

很多留学生也会遇到这样的困境。

本以为走出国门后,一切就豁然开朗了,但真正踏上了异国的土地,才发现还有文化、环境、食物等挑战在等着自己。

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女孩小薇性格开朗、长相漂亮,学习成绩也不错,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初中毕业后,就去了美国留学。

一开始,小薇住在亲戚家,因为有亲人的照应,她过得很是开心。

后来,小薇考上了大学,选择了住校。

可她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融入不了当地的环境,跟不上同学们的节拍,听不懂他们的笑话,常常被人嘲笑,性格也变得越来越自卑。

一学期结束后,小薇搬出了宿舍,开始了住家生活。

然而,住家主人的冷漠,却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父母察觉到女儿的不对劲时,她已经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整整三个月,小薇不上课,也不出门,就待在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饿了就吃泡面,吃完就上网,玩累了就睡觉……

后来,小薇反复地对心理医生说:

“我恨他们(父母),恨他们把我送出去。”

“住家主人和狗说的话都比我多。”

“别人有多羡慕,我就有多孤独。”

……

耶鲁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

45%的中国留学生称曾出现过抑郁症状,29%的人称有焦虑症状,但只有4%的孩子寻求过心理疏导。

相比之下,美国学生的焦虑及抑郁比例仅有13%。

一位匿名网友回忆起自己的留学生活时说:

我本以为自己性格很好,但和当地的学生交流还是有文化差异,没办法做好朋友;

每天在图书馆学到很晚,但依旧考不过班上看似轻松的学霸,老师甚至叫不出我的名字。

我突然感到努力没有意义,学习没有意义,生活没有意义,我甚至拿起了刀自残……

从活泼开朗到抑郁成疾,这一起起相似的悲剧里,我们不难窥见:

文化差异是主因,孤独是催化剂。

看似光鲜的留学生活背后,其实一个个跌落抑郁泥沼的孩子在扮演快乐。

华人博士在美枪杀导师事件:教育的终点,绝不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组图) - 8

几年前,曾有一部大热的电视剧叫《小别离》。

剧中有三个不同阶层的家庭,分别是富人家庭、中产家庭和普通家庭。

虽然家庭条件千差万别,但三个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送孩子出国念书。

其中,普通家庭的爸爸是出租车司机,妈妈是社区医院的医生。

为了孩子能出国镀金,妈妈不惜砸锅卖铁,卖掉家里的房子,也要把孩子送出去。

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父母做出了类似的选择。

但结果,却让父母寒心不已。

还记得那个被女儿网暴的北大父亲吗?

女儿大专辍学后,父亲想方设法将她送去了西班牙读本科,每个月都会提前给她打10000元生活费。

为了维持女儿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51岁的老父亲每天省吃俭用。

晚餐常是一碗小米粥、一碟小菜就打发了。

华人博士在美枪杀导师事件:教育的终点,绝不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组图) - 9

可女儿丝毫不体谅父亲的不易,花钱大手大脚,隔三差五用应急的信用卡消费。

父亲苦口婆心劝女儿节约,女儿不仅不听,还把两人的聊天记录发到网上,号召大家一起网暴自己的父亲。

甚至还说“老东西,养不起本仙女当初就别生啊。”

华人博士在美枪杀导师事件:教育的终点,绝不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组图) - 10

多少普通乃至贫寒家庭的父母,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孩子送出去。

可结果,苦了父母不说,还滋生了孩子的虚荣和懒惰。

本以为送孩子出国是镀金,可孩子在千里之外却只学会了败金。

人民网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

来自哈尔滨的男孩晨宇,早年间父母离异,自己一直跟着奶奶生活。

高三那年,妈妈发现晨宇成绩垫底,考大学无异于痴人说梦,于是拿出多年积蓄,送儿子去新西兰读预科,希望他能在那里有个学上。

可没想到,儿子不仅学业上毫无长进,连预科毕业证都没拿到,还学会了肆意挥霍。

短短两年时间,将母亲200多万元的积蓄挥霍一空。

回国后,更是天天宅在家里打游戏。

连吃饭都要靠奶奶送到跟前,甚至一口口喂进嘴里。

美国《商业周刊》出版的25个最佳观念专题报道中,开篇第一句就是:

好好善待你的小孩,但不要给他们太多财产。

可如果父母不顾孩子的情况,盲目将孩子送出去,让一个还不成熟的孩子随意支配一大笔金钱,轻则会收获一个巨婴、白眼狼,重则害了孩子的一生。

华人博士在美枪杀导师事件:教育的终点,绝不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组图) - 11

前阵子,一位加州女留学生的故事被曝光,看得人火冒三丈。

女留学生姓颜,在旧金山上学。

留学期间,她迷上了吸食笑气(学名一氧化二氮,无色有甜味气体。吸食该气体后,会丧失痛觉,同时脸部肌肉失控,出现诡异的痴呆笑容,因此得名“笑气”)。

住的房子里,地上密密麻麻都是笑气瓶子。

华人博士在美枪杀导师事件:教育的终点,绝不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组图) - 12

后来,颜某怀上了前男友的孩子。

但因两人都无法照顾孩子,便把孩子交给了一对亚裔夫妇。

可不知怎么的,颜某又后悔了,将孩子要了回去。

今年三月,男友发现颜某在家吸毒,并出现了尿失禁的情况,而孩子,就被她扔在满是尿液的床上。

男友想将孩子带走,颜某却举刀刺向对方。

没办法,男友只能先行离开。

一个月后,颜某又发信息给男友,让他给孩子买感冒药。

可男友却发现,照片中的孩子看着不对劲,身上的颜色都变了。

华人博士在美枪杀导师事件:教育的终点,绝不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组图) - 13

送到医院后,孩子被宣布死亡。

他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个世界,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想象一下,当孩子孤身一人来到异国留学时,周围的朋友、舍友热情地邀请他/她一起吸食毒品,还“好心”地科普说:

“这些东西在我们国家非常常见,不会触犯法律,吸一两次也不会上瘾。”

这时候,孩子会怎么选。

也许第一次,他/她会坚定地拒绝,但第二次、第三次、第无数次呢?

上海刑侦纪录片《大城无小事·城市真英雄2021》中曾有这样一个案例:

女孩姓金,上初中时,父母卖了家里的一套房,送她出国读书。

但在留学期间,金某却不学无术。

两年前辍学回家时,还染上了吸毒的恶习。

回国后,她不但自己吸,还从境外购买新型毒品“蘑菇素”到国内售卖。

这种毒品中含有的赛洛新属于致幻类毒品,成瘾性、致幻毒性比摇头丸更强,是我国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

被抓后,金某坚称“蘑菇素”无法检测出毒性,属于“合法”商品。

民警还在她的微信中发现,金某曾大言不惭地跟别人说“想让大家在阳光下吸大麻……”

在场的一名缉毒警察对此愤怒不已,并表示:

“她(金某)对法律没有丝毫敬畏,我只能说她无知且无畏。”

华人博士在美枪杀导师事件:教育的终点,绝不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组图) - 14

其实,颜某也好,金某也罢,他们暴露的,是许多留学生的通病。

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低,自制力差,一旦缺少了有效的监督和管教,很容易管不住自己。

特别是身处于一个充满诱惑的环境中,他们自然会觉得,上课不如泡吧舒服,克制不如放纵轻松。

把这样的孩子送出国,最终一定是伤了父母的心,也赔上了孩子的未来。

华人博士在美枪杀导师事件:教育的终点,绝不是送孩子出国留学(组图) - 15

作家村上春树说:“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在我看来,这句话,对那些把留学当成终极目标的父母格外有借鉴意义。

留学对有的孩子而言是开阔眼界,但对有的孩子来说却是孤独的牢笼;

有些孩子在国外得到了学位,有些孩子却只学会了消费,遇见了“毒友谊”,甚至沾染了终身恶习。

这世上,从来没有一所学校,能教好所有的学生。

国外的月亮,也并没有比中国更圆。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海外汉奸
海外汉奸 2023-09-02 回复
在中国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到了美国没几年就蜕变成杀人犯了,是不是另有隐情!
张小朵老人家
张小朵老人家 2023-09-02 回复
美国是天堂
MissEvenge-
MissEvenge- 2023-09-02 回复
精神有问题的可能性大
Han_GGTaMa
Han_GGTaMa 2023-09-02 回复
家境不富裕就不应该去美国,在那竟争如此激烈的地方,只会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精神上的压力会容易导致患上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
小秋Eva
小秋Eva 2023-09-02 回复
自已家乱,学生出问题,为什么不停一下?学校应该重视问题严重性!如果有一方先离开,也不会上演悲剧!校方存在渎职行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