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暴雨中牺牲:这群人,该被看见了(组图)
这几天,暴雨洪涝牵动着14亿国人的心。
随着台风“杜苏芮”一路北上,京津冀狂降暴雨,引发多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截至8月1日6时,强降雨已造成20人遇难,另有20多人失联,其中包括4名蓝天救援队的队员。
8月1日下午,噩耗传来,其中一名女队员王宏春被找到,但已不幸遇难。
● 王宏春
41岁的王宏春,是房山蓝天救援队第一批队员之一,2013年自愿加入志愿者团队,十年间,她参加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救援。
这次灾难来袭,她安顿好6岁的女儿和家人,带着自费购买的水饺方便面,冲向救援第一线……
王宏春的牺牲,令人心痛。是什么样的大爱,才会让她义无反顾?
更令人震撼的是,她的身后,还站着5万多名志愿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蓝天救援队。
这个时代还有大侠吗?看到他们,突然有了答案。
这世上有这样一项工作,没有收入,没有补助,没有奖金,还要自掏腰包购买装备,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怎么算,都是赔本的买卖。
但偏偏有这么一群“傻瓜”,毅然决然地投入其中,已经默默坚持了16年。
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蓝色身影。
今年2月6日,土耳其接连发生两次7.8级大地震,威力相当于130颗原子弹持续爆炸43秒。
许多建筑顷刻间被夷为平地,数万人被困于断壁残垣,死亡人数不断攀升。
蓝天救援队闻讯后立即自发集结,2月8日,全国各地100多名拥有地震救援经验的队员奔赴土耳其。
如此响应速度,堪称惊人。
因土耳其强震死亡的人数超过2万,当地专家预测,可能有20万名民众仍被埋在废墟之下。
尽管已经做了很多预案,但突发情况还是超乎想象,余震不断,再加上寒冷的天气,给救援带来了许多困难。
但蓝天救援队生命危险,全力奋战中。
对于大家来说,蓝天救援队,可能既熟悉又陌生。
蓝天救援(BSR)成立于2007年,是由民间专业人员推动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
虽然不是官方组织,但他们的反应速度、救援装备、知识技能,都达到了顶尖的水准。
凭借着满腔热忱,他们每年执行超1000起救援,还从中国走到了国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感动了无数人。
● 蓝天救援队部分救援装备
迄今为止,他们已经覆盖了31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000余名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受过专业培训与认证的超过10000名,是中国最大的民间救援机构。
为什么他们能够吸引那么多人加入呢?看看他们的历程就知道了。
“我志愿加入蓝天救援队,遵循人道、博爱、奉献的志愿精神,勤奋刻苦、努力训练、团结友爱、自助助人,在各种危机面前竭尽所能地挽救生命。”
这是蓝天救援队的入队宣言。
当2007年蓝天救援刚刚诞生的时候,许多人抱以怀疑的态度。费钱费力地冒着危险去救援,莫非是没事闲的?
而在一片质疑中,蓝天救援默默发展,吸引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仅仅一年后,他们就赶上了一场硬仗,一场非打不可的仗。
2008年“5·12”汶川地震,蓝天救援协助转运了500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为30多万人提供了临时住宿,在搜救方面却有心无力。
他们清楚地知道,每片废墟下都可能压着人。但因为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机械,根本无法展开救援,只能拿着铁锹和镐,去人员密集的学校、商场、医院搜救。
不仅是他们,当时的中国绝大多数救援人员都是外行,专业救援力量才200多人。
这件事情极大地刺激了他们,从此疯狂恶补知识、增添装备,力求建立一支专业的救援队。
他们对队员的要求有多高呢?
拥有急救资格证书、业余无线电操作证书及呼号、野外生存能力,通过相关专业技能考试,入队12个月以上,服务出勤率达到30%或12个月累计达到200小时以上,才能成为预备队员。
● 图片来源:蓝天救援官网
如果想成为正式队员,除了满足上述要求外,还要完成蓝天救援全国大培训科目,参加过联合救援行动,成为预备队员12个月以上,关键岗位还需要专业心理测试合格。
高标准严要求,加上持之以恒的现场救援,知行合一不断改进,最终将蓝天救援打造成了一支铁军。
绝大多数队员,都拥有本职工作,坚守在各行各业。但召令一达,哪怕是请假,他们也会尽快出发。
自从汶川地震后,国内的任何一场灾难,诸如贵州抗旱、玉树地震、深圳滑坡、海南威马逊台风等,都少不了蓝天救援的影子。
各种小灾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每年执行超1000起救援,在不断摸索中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
3分钟启动信息收集、30分钟根据预判决定是否启动救援、国内救援现场2~4小时抵达、灾区独立7*24小时工作。
还记得2021年夏天河南那场牵动人心的暴雨吗?
合肥一个网友发博称,给她剪了6年头发的发型师,一直不回复她的预约微信。
一看朋友圈才发现,发型师竟然还有一个身份——蓝天救援队队员。在接到通知后,连夜赶往河南支援去了。
后来有人拍到,洪水里,他紧紧抱着一个小女孩。
除了这名发型师,那个夏天,全国各地的蓝天救援队员都紧急驰援河南,累计救出被困群众13000多人。
同样是2021年夏天,甘肃白银举行百公里越野赛,遭遇突发极端天气。
21名参赛者不幸遇难,其余100多人性命攸关。
蓝天救援队共39名队员负责救援工作,发现情况第一个上山救人。
2013年11月,蓝天救援队走到了国外,首次展开了国际救援。次年的缅甸国际救援,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为了寻找两名失踪的大学生登山队员,蓝天救援队响应缅甸求助,共派出32名队员,50余名保障队员,在缅甸赢得了口碑。
接下来的缅甸洪灾,尼泊尔地震、斯里兰卡水灾,蓝天救援都伸出了援手。不管是穿过震区,登上高山,跳入河流,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奔赴。
● 2015年8月,缅甸洪灾,中国蓝天救援队是第一支抵达的国际救援队
救灾工作困难重重,灾害地点普遍具有很高的危险系数,哪怕是专业人员,有时也会遇到危险,甚至付出生命。
那个在2020年初,对儿子说“去武汉打怪兽”的爸爸,就是蓝天救援队江苏机动队队长许鹏。
当时的新冠疫情非常严峻,他和队友们纵横2000公里,走访了10家零配件厂,才弄到了100台弥雾消杀机。
他冒着雨连夜奔赴武汉,却因车祸去世。
还有遵义蓝天救援队队长邹鑫,在去年4月份,带领队友打捞沉到暗河洞里的乘船时不幸失联,被找到时已经离世,上百人自发站在高速出站口接他回家。
有网友说:“为什么我们根本不需要外国那样虚构的超级英雄?因为我们的人民,就是英雄的人民。”
就是这些无私奉献的英雄,也曾遭遇冷眼和怨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2021年5月9日傍晚,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接到求救电话。1名女驴友受伤,和她在一起的3人被困,还有3人失联,11人走散,加起来一共18个人。
蓝天队员火速集结,踏上盘旋于崖壁的山路,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下一只脚。历经数个小时的夜间搜救,终于在22时找到了迷路的11名驴友。
一些驴友们大喊口渴,蓝天队友把自己的水给了他们,导致后半夜断水。后来他们又找到了剩余的驴友,终于完成了一半的使命。
上山难,下山更难,本来山就险峻,还需要背着伤者。个别驴友不愿意帮助同伴,一些女驴友还情绪激动,坚持要用直升机。
“女驴友强烈要求用直升飞机,说花多少钱他们都出。当听说请直升飞机需要10到20万时,又都不说话了。”
最终,许多队员连晚饭都没吃,在又累又饿又渴的情况下,连续奋战18小时把18人救到了山下。但在安全下山后,他们却遇到了一件无语的事情。
一名驴友竟然从包里掏出两瓶水,悠哉地烧水泡茶。水在救援中是何等宝贵的资源,队员问为什么还有水,对方说:“做人需要留一手”。
碰到这种白眼狼,一些队员虽然气愤,但很快平复了心情,因为他们的队训就是:少说多做,默默奉献,完善自我,善待他人。
如此专业,还顶着巨大的风险,按理说完全能够收费。但蓝天救援坚持分文不收,并拒绝任何广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因为他们深知,所有的馈赠都有价码,必然会产生妥协,孕育出各种不公。正像甘肃蓝天救援队的队长于若飞所说:
“救援队的志愿者坚持尊重生命的原则,和赞助、金钱之类挂钩的话,也许本来能救回来的命就救不回来了。”
在于若飞的心中,更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天下无援。救援的最高境界,不是挣钱学技术买装备。而是努力地传播救援知识,让每个人都拥有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当每个人都拥有救援的能力,哪怕灾难突然降临,大家也可以积极互救,根本不需要等待他人。
这个理想很远,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一直在默默行动。多年以来,他已经开展了700余场公益防灾普及课,培训了近30万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虽然他们总在救援,但真心希望天下没有救援。
十步救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绝大多数人没有听过他们的名字,甚至不知道这个组织。但他们用实际行为,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念。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 图片来源:蓝天救援官网
常常感慨这个时代好像已经没有了大侠,但侠义精神却像蓝天般笼盖四野。
只不过大侠并没有电影中那么酷炫,普通得让人无法察觉。
他们可能是发型师,可能是快递员,可能是程序员,可能是个体户,平常湮没在人群中,但危急时刻,他们总会挺身而出,以凡人之躯抵御所有灾难。
感谢一次次救人于危难的这群热血儿女,愿山河无恙,英雄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