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3日 10.5°C-13.1°C
澳元 : 人民币=4.56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外媒:疫后半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投资表现低迷(组图)

2023-07-21 来源: BBC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11条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本周一,中国公布了上半年的GDP数据——二季度GDP增幅6.3%,快于一季度的4.5%;上半年增速为5.5%。官方设置的全年增长目标是5%左右。

单从数字上看,似乎中国在疫情后半年的复苏欣欣向荣。但研究指中国的疫后经济复苏实际上在放缓——2022年二季度因为上海等地封城造成GDP同比增速仅为0.4%,导致今年统计时的低基数效应。

从环比角度看,一季度环比增长为2.2%,二季度环比增长0.8%,体现出经济复苏放缓的趋势。

经济学上,经常把投资、消费和出口看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那么放缓背后,究竟是哪驾马车慢,哪驾马车快?

外媒:疫后半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投资表现低迷(组图) - 1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曾通过以高铁和地铁为代表的基建项目投资刺激经济。但在新冠疫情之后,中国投资并未走上快速轨道。

出口高开低走

在放弃清零的初期,中国的出口数据极其亮眼,一度连续两位数增长。

在经历疫情放开、春节之后,出口开始猛增,3月出口同比增长14.8%,4月出口同比增长8.5%,而5月则突然降至-7.5%。

6月这一下跌趋势继续加剧。中国海关总署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6月出口同比下降12.4%,降幅较5月扩大4.9个百分点,降至2020年3月以来最低;进口同比下降6.8%,低于5月2.3个百分点。

中国在200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成为世界工厂,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平均而言,每年出口的增长是GDP增长的1.5倍,出口长期是“三驾马车”中跑得最快的一个。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6年货物和服务出口在中国GDP中的占比达到峰值——36%。但金融危机的来临,让这一数据在2009年暴跌到24.5%。2018年时,出口在GDP中的占比已经稳定在19%左右。2022年,出口占GDP的17.1%。

出口已经不再是中国最主要的经济引擎,而且在与美国的紧张对峙中,出口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外媒:疫后半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投资表现低迷(组图) - 2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排列汽车,等待装船出口。

以刚刚过去的六月为例,中国对美国出口降幅从五月的5.5%扩大至23.7%,对日本、欧盟出口分别同比下降15.6%、12.9%。对传统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萎缩。

与此同时,中国与俄罗斯的整体贸易额在2022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9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今年这种猛涨的势头有增无减,前5月中国对俄罗斯则增长达到51.9%,6月单月增长120.9%。

这一结果主要得益于去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后,欧美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逐渐加码,俄罗斯甚至无法使用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结算,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加大对华贸易力度。

虽然对俄罗斯出口大增,但中国整体外贸受到国际环境的制约,很难有大的突破。

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日子都不好过。5月,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5.2%,在4月深度跌幅基础上继续下滑0.9个百分点。5月,越南的出口同比下跌5.9%,已经连续四个月下降。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称,过去12-18个月里,欧美国家货币政策的急剧收紧,以及最近西方银行业面临压力,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复苏之路带来忧虑。

美联储加息的目的是遏制通货膨胀,但连续加息后仍保持在高位,使企业和个人借贷成本变高,压抑了全球主要市场的需求,进而减少了国际订单的数量。

“厄尔尼诺现象的提前到来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一定程度上促进贸易。”经济学人智库(EIU)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苏月向BBC表示,世界各地的热浪可能会刺激中国制冷设备的出口。东盟国家(如越南)的电力短缺可能会给供应链更具弹性的中国带来机遇。

“我们预计,由于发电需求以及对国内采矿活动监管的收紧,煤炭进口量将会增加,尤其是最近在中国北方发生了因非法采煤活动导致的死亡事故之后。尽管如此,我们预计短期内贸易表现仍将面临压力,在第三季度末之前不太可能出现改善。”苏月称。

外媒:疫后半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投资表现低迷(组图) - 3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曾在2008年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刺激经济。

投资不振与债务困境

相比于外贸和消费,一般认为中国政府对投资力度的把控更有主动性。

根据本周中国统计部门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8%,虽然略微好于市场预期,但低于GDP 的整体增长。

如果看得更仔细,会发现投资上的分化。政府主导能力最强的基建,在上半年同比增长7.2%。

房地产市场再次下探被认为是近期经济修复放缓的最重要原因,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6月当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20.6%,连续两个月降幅超20%。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旦出现放缓迹象,中国执政者往往通过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使政府对于要素的调动能力远超其他市场经济国家。

比如,当2008年经济危机来袭时,中国政府推出了号称“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大量的钱注入经济,基建狂潮成为托底经济的主力——一夜之间,中国发改委放松审批条件,密集同意28个城市的地铁规划,仅此一项投资超过万亿。

再比如,2016年,中国开启一轮棚改货币化,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再次量价齐升,房企们通过激进的高杠杆操作,搭上政策的东风,瞬间膨胀,也将恒大老板许家印推上中国首富的位置。

外媒:疫后半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投资表现低迷(组图) - 4

火爆的淄博烧烤与空置的青岛楼盘 折射中国经济低迷现实

然而一次次通过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激进措施在此后多年被经济学家诟病为“饮鸩止渴”。虽然维持住短期GDP增长,但使中国政府债务激增,产能过剩加剧,直到今日还在消化其中恶果。

2020年中国对重点房企融资提出“三道红线”,对金融机构提出严格的房地产贷款限制。

几个月内,高杠杆运作的100多家房地产企业,相继出现债券违约,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烂尾楼成批出现。到了2022年,数百个楼盘的购房者在网上联署声明,宣布烂尾楼若不复工,将不再缴纳贷款。

中国曾经最大的房企恒大,刚刚公布其拖延已久的年报,披露出这家企业在“三道红线”后,负债达到2.4万亿元。

一位在港上市的中国房地产企业高管向BBC中文表示,现在房企都在忙着想办法,如果还没挺过生存危机,如何扩大投资?还谈不上修复信心这一步。

“突然收紧政策下,行业整合肯定会加速,优胜劣汰,以大吃小,房地产行业现在正在进一步向国企、大企业集中。不见得是好事情。”

消费与疤痕效应

相比之下,消费复苏一度最慢,但现在看来却是最稳,并扛起了经济增长的大旗——上半年,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投资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为负的0.6个百分点。

中国在今年春节、清明、五一等旅游旺季都出现消费的强劲反弹。

外媒:疫后半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投资表现低迷(组图) - 5

淄博烧烤店的羊肉串和卡拉OK一度吸引了大量游客。

但消费复苏的力度并没有年初市场预期幅度那么大。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2%,中国的经济学家们争论,是否开启了通缩的进程。

通缩就是需求不足或者货币供应减少,而带来的物价下跌。在经济学家看来,一定程度的通胀,远好过通缩,后者对经济的伤害更大。而中国实际上在过去几个月都在加大货币供给量,CPI下降的原因指向了需求不足。

“在当前经济复苏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是总需求不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上称,导致总需求不足的影响因素,除了疫情对秩序的扰乱和居民、企业和政府资产负债表受损,还有一直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他建议未来进一步全面降息,尤其是居民端存量房贷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

中国家庭的净储蓄2021年约为13万亿,2022年跃升到14万亿,今年虽然放开,但上半年居民净储蓄增加7.5万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6.5万亿元。

Aletheia Capital中国策略分析师陈昌华则撰文表示,居民储蓄大幅上升是由于消费者信心的持续低迷。从2022年开始,新冠防控措施给中国社会的信心造成了短期难以愈合的创伤。

他建议,较为实际和具体的措施是,直接向家庭提供消费券等财政支持。从历史上看,中国政府不愿向家庭(除了极端贫困家庭)提供直接财政支持,更愿意把钱投到基建上,但现在大幅投资基建的空间已不多;从亚洲其他国家经验看,在疫后居民收入还没恢复时,财政补助对启动消费有明显帮助。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1)
Auman
Auman 2023-07-21 回复
领导想要的内循环来了
slyx
slyx 2023-07-21 回复
自己把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好,还出什么口?
小Katty
小Katty 2023-07-21 回复
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真的让人焦虑,希望能够尽快恢复,给经济带来一丝希望!
Carrieee彭
Carrieee彭 2023-07-21 回复
看着出口数据跌跌不休,心情真的有点愤怒,希望能够有所改善!
Katie卡妹
Katie卡妹 2023-07-21 回复
这些经济数据真的让人堵心,希望政府能够采取一些措施,帮助经济走出困境。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