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警告:青年失业处理不当恐酿政治危机(图)
本文转载自中央社,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国经济学者、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等专家日前在一份经济分析报告中警告,中国青年失业问题短期内会不断加剧,且可能持续10年。若处理不当,不但将引发社会问题,甚至触发政治问题。
彭博社报导,拥有“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身分,2022年4月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讲授中国资本发展问题的刘元春,在6月底发表的“2023年中期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作上述表示。
根据报导,这份报告长达110页,上周末在微博发表后引起关注,特别是提到可能酿成“政治危机”的看法。而报告执笔人除领衔的刘元春外,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晓光,以及中诚信国际董事长兼总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阎衍。
报导引述报告内容指出,中国青年群体失业率恐会继续攀升一段时间。鉴于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突破1100万,今年第3季青年失业问题将更趋严重。
报告提到,2022年4月,中国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为18.2%,但今年同期却上升2.2个百分点,代表青年失业问题不只是“周期性”的问题,而是“系统性、趋势性”的问题。
这项报告研判,中国的青年失业困境可能还会持续10年,且短期内会不断加剧。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引发经济领域之外的其他社会问题,甚至触发政治问题。
报告说,解决青年就业问题主要依靠新增就业职位,而这又要仰仗新增市场主体。而要新增市场主体,则需要靠生产性投资,特别是民间生产性投资。然而,光是采取补贴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间投资不足的问题。
报告对此直指,关键还是在于“完善法治建设”,“健全对私有产权的保护”,弥补COVID-19疫情以来中国民众对法治建设丧失的信心。
这项报告提到,中国经济复苏的痛点与难点集中表现为“五个20%”,也就是青年群体调查失业率突破20%、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减20%、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年减20%、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年减20%、消费者信心指数的缺口高达20%。这表明,相关领域的压力已经超出了自我修复的能力。
本文转载自中央社,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