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更糟!中国地方财政收入虚报861.3亿(组图)
中国地方财政压力可能比帐面上所看到的情形更严峻。据中国审计署26日发布的报告,2022年,地方政府藉“自卖自买”方式,虚增财政收入总计高达人民币861.3亿元。
中国经济受到疫情封控、多领域监管等政策影响,呈现疲软态势,加上为了救经济,去年一连串的政策,例如降费、减税,令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减,进一步使得地方财政黑洞持续扩大。
地方政府为了填补缺口使出浑身解数,然而近日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地方财政面临的压力可能比帐面上看到的更大。
中国审计署26日发布“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直接点名“地方财政管理不够严格”,不少地方政府借由各式手段虚增财政收入,美化帐面数字,整体而言存在4大问题。
名列首位的财政问题是“国有资产左手卖右手”,报告指出,至少有70个地区借由自卖自买国有资产、虚构土地交易等方式虚增财政收入,其中67.5%发生在县级,金额合计高达人民币861.3亿元。
其次是违规新增隐性债务,共有49个地区借由承诺回购、国有企业垫资建设等方式,违规新增隐性债务415.16亿元。
专项债券管理问题也被点名,至少有20个地区借由虚报专案收入、低估成本等方式将产品“包装”成收益与融资规模平衡,借此发行专项债券198.21亿元;财政暂付款的缺口也持续扩大,报告称,至2022年底,总计54个地区的暂付款馀额达1481.39亿元,比2021年同期增加83.63亿元。
另据中国财政部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前5个月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成长16.5%。然而市场分析认为,双位数成长是因比较基期低,在土地出让收入不如预期、债务到期等压力之下,地方财政紧张的情况仍未改善。
据第一财经报道,财政收入资料一般而言有一定延迟性,例如5月份的部分税收资料是反映4月份经济情况,而地方卖地收入反映的是前几个月土地出让情况,因为从土地出让到缴款,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由于5月部分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持续趋缓,因此使得6月的财政收入成长面临压力。报道还提到,为了缓解财政收支的矛盾,部分地方政府仍持续在支出端“继续过紧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