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8日 20.5°C-22.2°C
澳元 : 人民币=4.54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史双元:Chat GPT夸我“有趣”,她是真夸么?理科题目文科答案思考(组图)

2023-06-27 来源: 凤凰大语文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本文转载自凤凰大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我曾有一个问题,一个很大的问题,超过了身家性命之问,是天老地荒之问,直接从屈原那里来,复盘多次,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又不好意思询问中学物理老师,担心这个问题太没有水平,当然,也担心我提出的问题太有水平,弄得老师下不了台。最近,我把这个问题提交给了Chat GPT, 她(用女性第三人称是受潮流文化的影响,没有别的意思)回复的第一句竟然是夸我“有趣”,而且说是“非常有趣”!截图见三段以后。

被机器人表扬,应当是毛骨悚然(机器人也会拍马屁啊?接下来会不会把我卖了?)但我的第一反应还是比较受用,看来,人是有虚荣心的。当然,我也不至于受宠若惊,我马上就反省了,这不好,这会上瘾的,这就是硅基人(机器人)在培养碳基人(以碳水化合物为食物的我们)的黏着度。我告诉自己,保持清醒,不要被机器人忽悠。而且,我最终也想明白了,她未必是在表扬我,此乃后话,到文章末尾再揭晓。

史双元:Chat GPT夸我“有趣”,她是真夸么?理科题目文科答案思考(组图) - 1

当然,文科生问物理学大问题,还得到表扬,免不了有点飘飘然,立马想到了瓦特、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等大咖,这就叫不知道天高地厚,小知识分子的通病。

好,首先看一看我问的是什么问题,Chat GPT又是怎么回复的:

史双元:Chat GPT夸我“有趣”,她是真夸么?理科题目文科答案思考(组图) - 2

后面还有Chat GPT的两段具体解释,考虑倒本专栏设定的文章长度和读者的耐心,为了保护阅读的黏着度,我就暂时打住,因为Chat GPT的回复就是进一步解说,比较专业,不说也罢。

我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

我首先是对万有引力与苹果的故事有了怀疑。

牛顿在树下好好地躺着,一苹果砸下来,直接砸中了灵感区,牛顿一下子悟出了万有引力,这定律还成了物理学的经典理论。

我怀疑这故事的真实性。

我猜测,可能是近代西医编出来的。因为苹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益于人体健康,西医鼓励大家多吃苹果,这是西方食疗法之一种,苹果就相当于我们的山楂片或甘草,包治百病,所以,英语谚语说什么来着?An apple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还挺押韵的。再说,西方文化中的苹果还象征着知识和智慧,亚当和夏娃就是因为偷吃了苹果,突然“开智”了,没有举行“开光”仪式,自己溜进园子里,偷吃了苹果并直接获得了“enlightment(“悟了”)状态,有了对善恶的认识,从此一对质朴的男女就很“社会”了,这就相当于偷窃了顶级知识产权,所以,他们被惩罚了。

从圣经开始,到电脑的图标,苹果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就相当于“圣女果”,被普遍膜拜。据说,著名作家席勒(Egon Schiele)要闻了烂苹果才能灵感迸发,这真是奇了怪了。但我确实看到苹果图形非常大众,连商场酒柜边上也要用苹果做logo:

史双元:Chat GPT夸我“有趣”,她是真夸么?理科题目文科答案思考(组图) - 3

(史双元拍摄)

所以,说万有引力是被苹果砸出来的智慧,大概率是编出来的。

另外,自从我用了苹果电脑并知道了宇宙膨胀理论,我就对万有引力产生了第二个怀疑:这个宇宙,到底是在通缩还是在通胀,总不能像某些拉美国家的经济形态,工资通缩,物价通胀,这谁受得了?

对这个宇宙级别的物理问题,像我这样开口就吟诵“关关雎鸠”的人是“无缘置喙”的,但我毕竟知道“证伪”理论,“证伪”的基本原理就是:没有经过怀疑的理论就不能算是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接受怀疑、挑战、修正。

结合我的认知,我就产生了这个疑问,这个疑问也是不少科学大咖的疑问,爱因斯坦就一直想回答这个问题,他的后半生一直憋着劲,想整出一套新的理论体系,建立基本粒子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弥合各种新旧理论之间的矛盾,包括解决这个宇宙既缩又胀的大问题。可惜生命太短暂,要是中国的“老天爷”借他五十年(也只有中国的老天爷或阎王爷有这本事),这事也许就成了。

想一想,我与科学大咖在虚拟空间中端着咖啡坐到一起,英雄所疑略同,挺牛的。但这种怀疑,其实不是我的首发权,中国古代已经有这样的“天问”了。

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这是一个整体膨胀、局部收缩(如“黑洞”现象)的宇宙,宇宙的演变之“道”就是从膨胀到收缩,回归奇点,再度爆发而膨胀。人类已经以“全息”(Holography)的方式暗示性地演示了宇宙之运行规律,如心脏之运行,膨胀与收缩贯穿生命的全过程。当然,按照人类的演变,我们也可以猜测,宇宙最终会力竭而亡,回归于无,乐观的预测是再次“无中生有”。

对这种宇宙演化的规律,老子(哲学家“老子”,不是我)早有认识,而且他的思维非常超前,他认为,宇宙这种盈缩之道,贯穿所有空间,也贯穿时间,老子观察到了这个不断收缩与扩张的宇宙级宏大现象,他还大胆而前卫地把宇宙比作生殖器,对宇宙盈缩之“道”做了通俗的比喻性解说,《老子·第六章》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我们并不知道老子这种奇怪到惊悚的说法是不是自己观察而得,还是前朝文明的孓遗(老子可是最早的中华图书馆馆长),抑或外星人传授的?但可能这个理论太前卫了,他写完这一个大胆的比喻,担心被网络写手“喷”死,正好苏美尔埃及古印度大中亚区文化考古无遮大会发来邀请函,因此,老子便从函谷关出发,他“润”了。出关前,老子将五千言的论文概要留在“函谷关论坛”,骑着青牛,一路小跑,到一带一路传播老子文化去了。后来还有了“老子化胡说”,这个题目的讨论置顶“丝路花雨”栏目很多年。

史双元:Chat GPT夸我“有趣”,她是真夸么?理科题目文科答案思考(组图) - 4

(老子出关图,来自网络)

老子基于当时的科技知识,加上自身的超凡智慧,灵光乍现,浑沌初开,对宇宙的来历提出新的建构模型,表达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天才猜想,这个理论值得后人好好参悟并进一步发展。可惜,这种超前的天才理论到后来不但没有发展,还“塌缩”了,成了“不可说,非常不可说”的形而下的流言蜚语。这与古代文人的“偏科”有关,因为历代王朝需要的是经济(经邦济世)类人才和礼仪教化的操盘手,又设置了高阶公务员的职位来“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文科的力量逐步增强,理工科思维逐步弱化。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助力各种新见解新思想的大爆发,可惜的是,秦以后,除了农业著作被保留,很多科学萌芽思想都被“坑”了。汉代开始,社会学、官场学成为文人“钻”“阉”对象,文科生占据了文化舞台,汉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科技思想萎缩,很多科研问题沦为笑谈,至多凝结为成语,理科问题日益文科化回答。

典型的例子是《列子·汤问》记载的“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主角是两个小儿,他们对天象之大者——太阳与我们的距离产生了兴趣,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这是宝贵的科学思想萌芽,但到后来,成了小学语文课的内容,不是科学史的内容。

“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思考挺新锐,“两小儿”基于现象观察,指出“感觉”本身可能自相矛盾,一小儿指出:早上的太阳看上去更大,按照远小近大的视觉原理(不证自明),早上的太阳应当更接近我们;但另一个孩子很会argue,你从视觉现象来解释,我就从触觉系统来解释,我认为中午的太阳离我们更近,因为中午的太阳热力更强,冷热的感觉是和热源的距离相关的,远冷近热,所以,古代大臣若不听话(天知道还要怎么个听话),就让让他跪在午门,一直跪到中午,让中午的日光暴晒,热死他,这不就说明了中午太阳离我们更近吗?有谁听说过早上蹲在墙旮旯晒太阳算作惩罚的?

这已经接近于现象学批判了。

据说,这两个小孩还请教了正好路过此地的孔子,孔子也回答不上来。当然,《列子》这本书属于“说好道家故事”系列,总是和儒家过不去,或许是故意编排了这个故事来笑话孔子。

现代科学很容易解释这个现象,早上太阳看上去更大,并不是离我们更近,是由于地球大气层对太阳光线的折射和散射效应,产生了视差效应,使得太阳在视觉上看起来更大。

路过的孔子没有鼓励这两个儿童保持科学追问,也没有指定子路或子贡来建设一个STEM课程,培养科学小天才,只是自我感叹了一番就忙他的社会学讲座去了,其它学者也没有兴趣来听两个儿童“瞎叨叨”,一个早期科学定理的萌芽就变成了两个智慧儿童的故事。

史双元:Chat GPT夸我“有趣”,她是真夸么?理科题目文科答案思考(组图) - 5

(两小儿辩日图,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太阳离我们有多远,还有一个 “日近长安远”的故事。这个故事也不是真的探寻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最终还是改编为智慧儿童卖萌的故事。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5月27日—323年1月3日),是东晋第一位皇帝,但一辈子过得比较窝囊,因为西晋立国后,经八王之乱,又受异族压迫,仅五十多年就解体了,这就有了偏安一隅的东晋小朝廷。虽然流亡者天天唱着“我的家在洛水边上”,希望打回老家去,其实已经是心有余力不足,徒留悲伤而已,所以,士大夫经常聚集在南京边上的江宁城外哭泣,留下了“新亭对泣”的成语。

据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记载:“(后来继位的)晋明帝(司马绍)数岁,坐(晋)元帝膝上”,正好有人从长安来,晋元帝询问了敌占区洛下消息,联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潸然流涕。尚是儿童的司马绍给元帝擦擦泪,又问道:Daddy,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元帝告诉他,异族占领中原,我们被迫东渡,没办法才苟且于此,为父的因此伤感。这一段父子交心其实挺感动人的,晋元帝感叹想返回旧都长安比登天攀日还难,因此随口问道:“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也就是长安和太阳,哪个离我们更远。这司马绍还真的是高智商,马上回答:“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司马绍的回答是:太阳离我们远,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里走过来。言下之意是,太阳更远,长安并不远,您不用伤心。这话带有宽慰之意。

他老爸很惊讶,这娃咋的这么聪明,不用做DNA亲子鉴定,是“龙种”,这也算一个安慰吧。为此,晋元帝想继续显摆一下儿子的聪明劲儿,第二天,晋元帝带着儿子上朝,当着各位臣子的面又问了这个问题,谁知道司马绍改口说:“长安远。”元帝一惊,这孩子是不是一觉睡傻了?问司马绍为什么这么说,司马绍回答:“抬头就可以看见太阳,却看不到长安。”据说,这是更聪明的回答,昨天是安慰老爸,今天是讽刺一班尸位素餐的大臣只知道新亭对泣,而不知道收复长安,就凭这批货色,要见到长安还远着呢。

“日近长安远”这样的讨论最终还是没有发展成科学追问?没有真的追问太阳和我们的距离,而是演变成对天文现象进行了一番“聪明”的调侃式解释,本来可以发展成一个科学研究的问题,最终也被解读为一个聪明儿童少年老成、进入权谋的故事。

思考更深入的是五百年才能出一位的天才苏东坡,苏东坡《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漂亮的结尾提出了一个时空局限性的问题:因为身处山中,为自己“所见”局限,游者永远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多维时空的理念来解读,或许可以这样来引申理解:在三维世界中,我们看到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观,已经比二维世界中的生物高明许多,但如果进入四维世界,加上时间这一维,隔着千年的光阴来看,这些山峰又会呈现什么样的形状呢?它的前生后世又是什么样的存在呢?我们人类的生命有限,我们所处的时空有限,我们只能在三维空间中观察世界,永远无法认识高纬度中的“庐山真面目”。

放在今天,一个看过《三体世界》的中学生就可能对三维世界的局限性产生科学性的解释,还可能引发对宇宙空间的研究与探索的兴趣,但在重文轻理的古代,东坡这样的复合型天才即使有了这样的灵光一现,留下的也就是一声唱叹,这种理性之光就成了一首写景诗的漂亮的结尾。

最接近哲学思考的是“猴子捞月”的故事,虽然有佛本生故事的影子,但已经被华夏古人接纳并改造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这就是,眼见的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存在,水中捞月,是猴子(人类祖先)对影子的追逐,这就很有科学哲学的味道了。

史双元:Chat GPT夸我“有趣”,她是真夸么?理科题目文科答案思考(组图) - 6

(猴子捞月,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例举,都是古人对天地宇宙自然现象的追问,我们已经开启了深度思维之门,但为什么没有深入下去呢?

我们语言能力太强大,我们的形象思维太强大,我们的诗歌意识进入底层反应,简直是文心一言即是诗,一但成为诗歌,就进入了混沌思维态。

我们成语生成的能力也太强大,一旦成为成语,就自动进入记忆范围,成为做诗的原材料,成为形象思维库中的资料,成为考试的题目,而考试大多与深度思考无关,即使考试官再提供“三条蜡烛”,考生也没有时间来天马行空,深度研究并形成科学原理。

最后,回到开头的问题,机器人说我的问题“有趣”,是不是表扬我,仔细想了一想,不是,因为Chat GPT的系统基于英文生成,用的是英文表达模式,在英语中,当老师或演讲者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他一般都会用一句话来稳住你,然后慢慢思考怎么回答,这就是“it’s interesting!” 意思就是:这倒有点意思,你容我想一想,这和老中医开处方前反复舔毛笔的动作是一样一样的。

因此,他不说这个问题太刁钻古怪,或者too easy,他说这个问题有趣,这可能是表扬,也可能是批评。

我期待这汉语生成的万事通来回答,至少,他是表扬还是批评,我心里有底。

本文转载自凤凰大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随遇而安的人
随遇而安的人 2023-06-29 回复
如果单纯依靠AI系统~这一位作者可能,获得内容数据太丰富,太凌乱……我想说的是,他的逻辑归纳,达不到要求~就像苹果重力加速度,从树上掉下来(`Δ )!和人类获得营养从苹果的元素去进行综合~这个是混乱的答案,最终标准!又把古代老子当,书中的推断,和现有高科技综合起来评判,是把当时的科技生产力和人类当时的脑容量,强制和现代的,做统一的评判…所以没有可比性,也没有统一的一个标准答案!今后如果这样写散文一样的科技对比文章,可能最终作者会变成精神错乱!
岑岑爱Jelly
岑岑爱Jelly 2023-06-27 回复
大家都很关心这个话题,希望能尽快解决!
Yami翻爪爪
Yami翻爪爪 2023-06-27 回复
希望能有改变。
Mike
Mike 2023-06-27 回复
这种做法实在是太不负责了!
Te_Amare
Te_Amare 2023-06-27 回复
哇塞,这个观点真是开了我的眼界。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