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鼠头”,食堂的背景大得惊人(组图)
一、
6月7日,我写了一篇文章,暗讽鸭脖子事件中异物就是鼠头。当时舆情汹涌,为了让文章能活着,只能正话反说。
只要看到照片和视频,我们一眼就能分辨,那个异物就是个老鼠头。
但是,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指鼠为鸭,以公信力来做背书,让不少媒体噤若寒蝉。
6月10日,我看到江西省教育厅、公安厅、国资委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成立“江西工职院6.1食品安装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的新闻时,我更加的确信我的判断:那个异物就是鼠头,而且真相一定会大白于天下。
四个省级单位成立调查组,规格之高,历史罕见。如果不是基层胆大包天,企图瞒天过海,欺骗舆论,闹得满城风雨,省城自然不会大费周章。
6月17日中午时分,调查结果公之于众,异物为鼠头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涉事食堂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被吊销,涉事企业和法定代表人顶格处罚,这是始作俑者承包食堂受到的处罚。
这里的涉事餐厅,就是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具体的处罚细节还没有公布,但可以想象,后面的处罚不会太轻。
如果再复盘一下鸭脖事件,不难发现,江西中快的背景,大为惊人!
二、
鸭脖之说何来?
是谁第一时间将学生在饭菜中发现的老鼠头,指认为鸭脖?是食堂的工作人员。
当学生拍下异物视频,叫来食堂工作人员对质时,工作人员脸不红、心不跳,经验老道,异常坚定的说:这就是鸭脖。
随后,工作人员销毁了异物,来了个毁尸灭迹。
工作人员这一番操作下来,堪称完美,要不是后面的事,公司年终得给她颁个年终大奖,加一根大鸡腿。
学生当场就懵逼了,没想到还有这种骚操作,于是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上。
学生拍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轰动,中快餐厅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公关流程,将学校的相关负责人搞定了。
学校肯定和当事学生进行了谈话,谈话内容未知,但效果却出奇的好;学生愿意改口说是自己看错了,异物就是鸭脖。
学生还没出社会,还没被社会教做人,却被学校狠狠上了一课。
为了让学校的调查结果更具信服力,学校请来了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快餐厅第一时间就拿下了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负责人来到现场,既没有去追查异物去了哪里,也没有去了解学生点的菜到底有没有鸭脖,他们仅凭几张照片比对,就得出了异物是鸭脖的结论。
负责人还煞有介事地接受了采访,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该负责人接受采访的时候,不敢正面镜头,眼睛也回避镜头。
或许这就是一个人说谎时候的特征,语言可以骗人,但眼神却深深地出卖了他。
尽管负责人和学校都说鼠头是鸭脖,但他们并不是指鼠为鸭的第一人,真正指鼠为鸭的是食堂的工作人员。
从之前的视频可以知道,这个食堂的工作人员,只是一个阿姨,为何她说是鸭脖,就是鸭脖?
赵高敢指鹿为马,是因为他掌控了朝政,区区一个食堂阿姨,为何指鼠为鸭的能耐?
确实,食堂阿姨没什么能力,但她所代表的食堂,却实力惊人!
三、
即使在事件发酵到最巅峰的时候,江西中快都还躲在舆论背后,出来背锅的,居然是同行菁禾餐饮。
菁禾餐饮看江西中快一直未被曝光,自己的声誉受到损害,不得不发声明点名江西中快为涉事食堂背后的企业。
江西中快的信息一直被保护得很好,连学校发布的声明,都没有点出它的名字。
能同时搞定学校、当地监督管理局和学生,可见江西中快在江西的实力有强大,背景有多么根深蒂固。
事实上,江西中快服务的客户远不止涉事的学校一家,在江西他们承包了大量学校和医院的食堂。
就在事发前一个月,也就是5月9日,江西中快刚刚中标宜春学院校本部、新校区学生食堂委托经营权。
翻看江西中快的中标记录,算得上是一个中标大户,这几年在江西有28条中标记录,妥妥的食堂承包大赢家。
江西中快有两个股东,其中深圳中快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占股58%,南昌永善餐饮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占股42%。
从这个股权结构可以看出,深圳中快是控股股东,南昌永善是员工持股平台;大股东提供品牌和资金,本地经营团队提供人脉资源和实际经营,并且员工入股。
深圳中快在全国投资了28家企业,这些企业和江西中快一样,有着类似的股权结构,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市。
深圳中快之前官网显示,他们每天提供餐饮服务700万+人次,服务保障1500+家单位餐饮所需。
事件被曝光之后,深圳中快的官网上,悄悄地删掉了项目展示中的客户名单。
或许深圳中快不想因为江西中快,牵连到其它“中快系”的公司,也不想自己的客户受到影响,才删除了上述内容。
即使现在真相大白,也鲜有官方媒体报道食堂背后企业的真实情况,大家对这家食堂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学校食堂,仅此而已。
事实上,这件事还有不少疑问:这个老鼠头是哪里来的?为何只有个鼠头?老鼠身子去哪里了?是食堂内部切菜进入的老鼠?还是食堂供应商处来的老鼠?
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找到食堂管理的漏洞,才有可能真正杜绝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
要不然,学生食品安全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四、
原本是一个简单的食品安全问题,学校和本地监督管理局介入之后,却变成了一个公信力的问题。
事件折射出基层干部罔顾事实,违规包庇的行为,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所幸的是,省级部门及时介入,正本清源,还原事实,让群众对公信力重拾信心。
接下来,相关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处罚,还会牵动着网友的心,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