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蠊!每个北方人都不敢承认的热搜终于捂不住了(组图)
这几天最让北方人眼前一黑、头皮发紧的新闻:
它来了它来了!南方大蟑螂带着它们的特异功能向北方走来了!
(注:本文蟑螂照片都做了打码或滑动图片处理。不过放心总共也没几张,因为作者也怕。)
最近有山东网友在家里马桶中发现一只长约6厘米、长相奇异的昆虫。
于是带着三分忐忑、三分恐惧和四分不敢置信,在微博上求证博物杂志:“拜托告诉我这不是美洲大蠊。”
谁知博物杂志的回答让每个北方人都瞳孔地震——
“好消息:不是美洲大蠊。坏消息:这是澳洲大蠊,而且已经全面进军北方了。”
还有没有天理啊,本以为咱北方人虽然会被沙尘暴糊脸、被杨絮呛鼻子,但至少在城市生态的昆虫领域还能保持最后的骄傲。
没想到城门早破,凛冬已至,蟑螂们已经悄悄完成了南蠊北调。
谁允许了?谁批准了?
事实上,这场蟑螂北上的战役并非毫无征兆。
尽管目前大多数先遣部队不太登堂入室,只选择小区垃圾桶里安家落户,但还是会被一些人类发现行踪。
去年一位北京朋友在家里厕所发现蟑螂,惊慌地发视频询问网友该怎么办。
从她比划的这个大小来看,很难相信是北方原生品种。
@兔阿姨百货店
也有辽宁网友在单位宿舍发现了一只“疑似甲虫”,拍照问大家是不是蟑螂。
因为他伸手去抓的时候,对方突然飞了起来。
底下评论看起来仿佛掩耳盗铃:“我认为他就是个大甲虫,它必须是大甲虫。”
从华北到东北,从内蒙到甘肃,都陆续有人宣布或担忧自己解锁了飞天蟑螂。
只不过北方人在最开始,往往会有种令人心疼的天真,让人想起《三体》里列阵迎接水滴的人类舰队。
哪怕证据都摆在眼前了,也能骄傲地举起手中这个不明生物:
“看!我抓住了好大一只蝉!”
所以首先崩溃的,其实是怕蟑螂的南方人。
“毕业后毅然决然选择北漂,我说的这个北不是指北京、北方,而是世界上任何没有会飞大蟑螂的地方。 ”
结果来的不止有自己,还有大蟑螂本螂。
如果再这么步步紧逼阴魂不散下去,恐怕就只能移民火星了。
但,当“南方大蟑螂全面入侵北方”的消息被证实,形势变了。
多少曾说过“只要我一直待在北方,就不用害怕大蟑螂”的北方人,笑容被迫凝固在了脸上。
如果说南方朋友还有余力寻找下一个怕蟑螂星人的净土,那么他们已经直接进入了精神崩溃的边缘。
有人当晚做梦见北方被美洲大蠊和澳洲大蠊攻占,所有人都跑去了东北。
“来的人多了,东北经济蹭蹭发展,谢谢你大蟑螂。”
有人则开始临时抱佛脚,紧急搜索跟南方大蟑螂的战斗技巧。
……发现唯一具有可操作性的就是发扬风格,把房子让给它们。
就像这样。@大头泽子
而仅存的乐观主义者,怀着最后一点侥幸在社交平台上询问:
“内什么,北方人没见过世面。这词条下真是蟑螂的照片吗?不是怪兽吗???”
不夸张地说,“大蟑螂北上”几个字听在北方人耳朵里,基本等同于外星人入侵。
不是每个人都见过它们的真容,但所有人都听过它们的恐怖传说。
当你的南方朋友执意要给你讲蟑螂@一叶落沐天下秋
最直观的恐惧,当然来自那在常见昆虫界一骑绝尘的身材。
家里发现小蟑螂已经足够让人崩溃了,如果看到plus版,本北方人可能会当场去世。
(蟑螂图就不放了,体型差效果大家自行想象吧。)
没有说桃总不好的意思。
不仅大,而且看起来还异常坚硬。
据说摸起来的手感很像薄壳一点的甲虫,天然自带虫族外骨骼。
有南方朋友不理解这种恐惧:“螳螂、蛐蛐和天牛的个头都不小啊,为什么单单怕蟑螂?”
怎么说呢,在很多北方城市居民的概念里,“房间里的一只巨大昆虫”完全属于日常认知之外的生物。
天牛一般趴在草丛里,蛐蛐会待在大爷的蛐蛐罐子里。
只有大蟑螂会在卧室的梳妆台上飞速爬来爬去,抑或顺着空调管进屋,在深夜砸向你熟睡的脸。
别怕,这是铁甲小宝。
不要高估北方人面对野生动物突然进屋的战斗能力。
犹记得我初中时教室里飞进一只到处乱拉粪的麻雀,全班惊恐,最后还是体育老师出面将其赶走。
那还只是鸟啊!一只毛茸茸还挺可爱的鸟啊!
更别说南方大蟑螂还是那么迅速、那么海陆空全面发展的虫子。
网上有关蠊大哥们的传说,集齐了各种风格的恐怖故事桥段。
或者可以称之为,“氛围感反派”。
比如你在电脑前写论文,突然觉得左胳膊有点痒,低头看看却发现什么都没有;
一回身发现它正趴在你的右肩上,晃着两根长须须和你对望——这只蟑螂是懂jump scare的。
祈祷吧,祈祷北上的蟑螂大哥们会满足于小区垃圾桶的环境,不会跟人类抢室内的地盘。
否则脆弱的北方人多半招架不住。
想象一下,在某个加班到凌晨的夜晚,你打开玄关灯发现柜子上映着一个巨大的蟑螂影子,南方朋友会立刻抄起面前的拖鞋。
北方人只会转身出门:“这房子我不要了!”
都知道那个著名的理论,“当你发现一只蟑螂,说明家里至少已经有了一百只蟑螂”。
久经考验的南方战士把这视为一种现状,但不愿面对真相的北方人,会在发现第一只时就陷入惊弓之鸟状态。
“地上怎么有个黑点,是不是大蟑螂?杯子里怎么有异物,是不是蟑螂卵?”
主打一个精神攻击,蟑螂是外星高等生物的证据找到了。
@粤知一二
事实上,这一波也不怪北方人反应过激。
毕竟受限于城市内物种多样性的匮乏,咱之前的二十几年确实没见识过如此神出鬼没的生物。
什么在窗缝里看到一根头发结果扯出来一只大蟑螂啦;半夜听到猫在枕头旁边窸窸窣窣,开灯发现它在抓蟑螂啦。
堪称是最写实的都市怪谈素材。
它们有时毫无边界感,见人不但不躲,还要朝你狂扑骑脸。
有时却又会出现各种被忽视的角落,甚至是看似密不透风的电器液晶屏幕里。
本北方人看到下面这张图时目瞪口呆,忍不住怀疑蟑螂们偷偷修炼了《塞尔达王国之泪》里的通天术。
@Dane
更别说在传闻中,南方大蟑螂还有另一个令人掉san的特异功能:不死。
可以说是补齐了魔王形象的最后一块拼图。
网上的南方(主要是广东)博主可以有几百种方法折磨或者杀死一只大蟑螂。
但唯一作用只是让北方人意识到,即将袭来的将是多么顽强的敌人。
想把蟑螂放进液氮,试图将它冻死?
一小时后的蟑螂be like:
关进小盒子里不给吃不给喝?
20天后再去看——
前几天刷到一位网友,把两只大蟑螂放进了装满水的塑料容器里。
过了一段时间后捞出来扒拉扒拉,活蹦乱跳得仿佛刚刚搓了个牛奶浴。
但这个时候我已经毫不惊讶了。
毕竟蟑螂们早就已经证明自己不仅能在水里存活,还能诞生文明。
你看下面这位蟑螂骑士突袭鱼缸,在金鱼背上矫健的英姿。
只有驯服汗血宝马的郭靖,以及《沙丘》中驾驭巨大沙虫的保罗厄崔迪才能与之相比。
@天秀bot
不敢看上图也没关系,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攻占北方算什么,我看它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接管地球。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还搜到一些看起来令人匪夷所思的南方大蟑螂传说。
比如不少网友提到,自己小时候曾经被蟑螂咬过。
“不是咬一口,而是在你的表皮上反复啃咬。”
……按照我的理解,这不叫咬人,叫吃人。
还有人说蟑螂在短时间内是有记忆的,还会报仇——配合上面的不死传闻,足以让每个鼓起勇气要跟它们大打一场的北方人眼前发黑。
希望评论区的南方朋友可以帮忙证实或者证伪一下,我实在没有勇气去搜。
事实上,在看到“大蟑螂北上”新闻的那一刻,身为一个北方人我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
“我的广东朋友呢!快来教我一些消灭蟑螂的技巧。”
真的很怕哪天人虫狭路相逢,最后离去的是我。
既然大蟑螂北上已成事实,建议各位未雨绸缪,跟身边的广东朋友搞好关系。
如果说北方人在应对蟑螂这方面是幼儿园水平,那么广东人就是公认的博士后。
试问还有哪个省份,能够在市民广场的互动屏幕上设计一个“踩扁大蟑螂”的游戏?
还要轻蔑一笑:“何必呢,这游戏我进厨房就能玩。”
@九派新闻
又有哪个省份,会在超市这种人畜无害的地方挂上蟑螂气球?
但是不要慌,这些画风清奇的气球不是用来卖的,只是用来装饰杀虫剂售卖区。
@课代表小邹邹
其他城市游乐园的万圣节,到处都是扮成吸血鬼、小狼妖、古风美人的帅哥靓女。
深圳的游乐园:扮什么?扮蟑螂吧!
@小鑫好爽
面对这波北方人的哭爹喊娘,广东人也表现出了足够的热心,开始倾情传授跟蟑螂战斗多年的经验。
什么手拿纸巾直接擒获,然后把它捏死啦;什么发动攻击前先找好位置,防止对方临死反扑啦。
据说最好的方式是用开水烫,这样方便收拾也不会留下隐患。
只不过由于层次太高,目前连新手村都没出的北方人实在是很难模仿。
我看到唯一一个靠谱点的教程来自大V@银教授。
真的很贴心,他在视频教学时都没有用真的蟑螂,而是选择用一张折叠好的白纸模拟。
别说这样无法模拟出蟑螂的速度和给人带来的心理压力。
你以为如果他放了真的,我还会坚持看完这个教学吗?
简单为大家总结一下要点。要点一,建议使用两只拖鞋。
因为蟑螂一下是打不废的,双管齐下才能迅速封锁蟑螂的去路。
@银教授
要点二,使用巧劲,尽量不要把蟑螂打死。
要达到晕而不死、破而不烂的程度,方便后续的善后。
推荐大家随身带个拖鞋,平时多多练习。
争取形成肌肉记忆,确保每一下都是有效攻击。
但紧接着,一句“最重要的是要预判它的逃跑路线”,又让刚刚摸到了点门道的北方人当场破防。
“怎么还要预判蟑螂的逃跑路线,蟑螂没预判我的逃跑路线就不错了!”
或许真正适合我们北方宝宝的灭蟑螂方式,只有断舍离。
落在袜子上了?咱这袜子不要了!
@钢钉蔡灿烂
家里有蟑螂?没事我搬走,这客厅这卧室留给蟑螂大爷来住。
别有心理包袱,不然你以为广东人家里一般都有间空房,是留给谁的?
从内心里,我还是衷心希望南方大蟑螂能够就此收手,停止北迁。
但如果不行,那就只能祝大家早日变成能够面不改色的打蟑螂高手。
终有某天,我们也会像对待普通昆虫那样从容地对待它们,甚至带点诗意。
“今天回家路上抓住一只蟑螂,仿佛抓住了一整个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