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网店的尺码太离谱!小得连女明星都穿不上了(组图)
距离“BM风引发女生身材焦虑”的讨论已经过去三年了,但女装商家们依然在卯足了劲儿把衣服做小。
仿佛大家一致找到了做生意的终极归宿:
与其被童装抢走市场,不如直接把女装做成童装。
前几天,张馨予就发了条微博抱怨某个品牌的女装尺码:
“有个牌子的衣服我很喜欢,可我连他家大号都穿不上。”
张馨予没点名,但可能也不需要点名——反正哪个牌子都一样。
当人们还在讨论优衣库出辣妹系列是不是在网红风潮低头时,真正的网红店女装尺码已经卷到了更离谱的方向。
最大只做到M码、标着XXL的短裙腰围只有60cm……
店家们的尺码内卷,终于卷到了连女明星都穿不进的程度。
人“建议秦始皇复活,
统一网店女装尺码度量衡”
作为一名长相普通、身材普通的普通人,哪怕BM这个牌子最火的时候,我都没想过要尝试一下。
结果防不胜防,如今网店女装江湖处处都是它的分身。
@李如儒也是李蠕蠕
只要你曾在那些“原创设计店铺”“小众个性店铺”买过衣服,就会发现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自己平时也是买S、M码的人,现在怎么Xl都穿不上?
不像辣妹风老祖宗BM会直白地宣称自己只卖均码,再用“腰围小于雷佳音头围”的离谱尺寸让人知难而退。
BM的尺码。
如今这些网红女装通常会在商品规格一栏给出尺码选择,凸显人性化。
但再仔细一看,S码的腰围已经达到了令人费解的54cm,L码也只有66cm。
而2020年国内女性20-24岁女性平均腰围大概在72.8cm,整整差了6.8厘米!
这就好比你听说自己心仪的公司终于开始扩招了——可惜只多了一个名额。
在如今的女装商家眼中,衣服尺码表只分两种情况:S/M/L,和XS/S/M。
但凡出现XL,那就是对这个行业的不尊重。
@大头Hanna
你以为自己买的是一件短款显腿长的辣妹上衣;
结果收到的衣服,比刚刚从洗衣机里拿出来的缩水羊毛衫还小。
这件还是M码哦@浅田
听说今年流行阔腿裤,多少梨形身材的妹子还以为终于等来了春天。
没想到所谓的“阔腿”,是通过把腰围做小来实现的:“以前只是腿有点紧,现在连腰都穿不进去了。”
还有人买的上衣,详情页上推荐给“115—130斤的人穿”。
收到的商品如下图所示——
@星视频
如今网友们狂骂网店女装商家炒作体重焦虑,我倒觉得未必。
意思是说他们并不是在针对谁,而是在对各种身材的消费者进行扫射。
在这些衣服的尺码设计上,你能看见千奇百怪的人体结构。
仿佛各大网店商家不是在卖女装,而在试图重新塑造人类女性这一物种。
比如腰臀比高达1:2的超级沙漏型身材。
再比如腰围54cm,胸围同样54cm,仿佛没有肋骨也没有内脏的直筒人。
简直不给D杯姐妹留活路,比花木兰从军时候裹胸裹得都狠。
怎么说呢,可能店家确实对成年女性的体型没有足够的认知。
一开始你以为他们是在推崇瘦到极致的审美。
但高个子瘦女生照样买不到衣服,“建议身高172cm穿着”的短裙,长度只有33厘米。
“拜托商家把衣服做长一点吧!买个衣服抬手露肚子、弯腰露屁股啊!”
@佳佳紫(美妆版😚)
有店家爱把衣服做小,也有店家热衷于把衣服无限制做大。
入坑过无性别穿搭的小个子女生,也一定体会过工装风外套的肩线耷拉到胳膊肘,卫衣下摆必须用皮筋扎起来的苦恼。
@米歇一歇尔
渐渐地,网购衣服的尺码已经成了一种薛定谔式的赌博。
“这些女装店为什么就不能生产一些正常的尺码啊!”
为什么在网店,
永远买不到合适的尺码?
每次有离谱的女装尺码被骂上热搜,都有人怀念商场里的传统实体店和快时尚品牌。
“码数齐全,别管款式穿自己身上好不好看,至少不会连试都试不了。”
一些贴心的品牌甚至不会简单按照身高来划分尺码。比如同样是160的裤子,还会细分为72、76、80等几种腰围。
哪儿像如今紧跟潮流的网红店,款式越做越多、尺码却是越做越少。
三个码已经算是“业内顶配”,均码更一抓一大把。
有些尺码分了又等于没分,比如S码和L码之间胸围只差2厘米——
要知道,很多网店详情页的“手工测量误差”都有1-3厘米。
@大头Hanna
BM只卖小到让人一看就喘不过气的“均码”,是通过限制身材提高消费者门槛,打造一种所谓时髦的网红形象;
但很多网店尺码单一,不好意思,很可能只是能力受限。
对于“小作坊”式的网店来说,增加尺码选择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一位卖复古风女装的网店老板曾经说过,相比于店里的均码服装,那些分尺码款式的进货价、物流成本、库房压力都要高出不少。
分的越细,还会面临更大的积压风险。
一件L码的衣服可以提供给165-175cm身高的女生,但如果再细分出XL乃至XXL,很可能有某个冷门码数始终卖不掉。
长期断码的衣服只能打折、打包出售,“一开始就不做”就成了一种普遍选择。
大家对网红女装店的离谱尺码怨气满满时,优衣库、Zara、UR这种快时尚品牌往往会成为正面例子。
“人家也卖辣妹装,怎么尺码多多、不只卖‘童装’呢?
但规模越大的品牌,的确也更有能力承担甚至驾驭这种风险。
大多数快时尚品牌都在使用一种叫做SPA的管理模式:把设计、制作、销售整合在一起,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调及时整生产,避免积压。
UR有专门的系统,把门店销量数据上传给设计部门;
以尺码选择众多著称的优衣库,会通过实时销售数据确定当月爆款。
前面衣服卖着,后面机器开着,哪个码数好卖就多生产什么尺码。
门店之间还可以通过互相通调货来去库存——在A门店滞销的尺码,可以调到该尺码受欢迎的B门店去销售。
然而财不大气也不粗的网店老板,没有这种大手笔和反应速度。
有业内人士透露,如果长时间有某个尺码卖不掉,个别店家为了清库存甚至会乱改标识。
“如果你发现衣服的内标和挂牌尺寸不一致,很可能是原本拍下的码数没了,就随便给你发了一件其他尺码的。”
总之,尽快把全部衣服都卖掉才是硬道理。
很多在网购衣服上踩过坑的女生表示,最让人生气的其实并不是什么尺码太小、100斤只能穿XL。
而是自己明明是按照详情页里的胸围、腰围选了尺寸,结果发过来的又跟说好的不一样。
有人买连衣裙,胸围比商品介绍里整整小了22厘米;
40cm是对折测量的数据。
有人在同一家店买了两件S码的裙子,结果腰围尺寸天差地别。
@大吉(160女装测评)
并不是说大品牌的产品在制造时就永远稳定、不会出错。
只是对于他们来说,被规模化压低的返工成本往往可以忽略不计,而口碑是更重要的东西。
一旦工厂制作的成衣尺寸出错、误差过大,大品牌通常会毫不犹豫返工重做。
但网红小店就很可能为了节省成本,选择凑合凑合、糊弄糊弄。
@FORTEI富铤旗舰店
最后商家的衣服卖完了,下一批尺码还是这样粗糙又随意。
没买到合适的衣服,还被变相“身材羞辱”了一番的伤心人,只有消费者。
普通人只配穿基本款?
如今网友们呼吁“制定尺码标准”,开玩笑劝秦始皇复活统一度量衡。
但本质上大家期待的并非标准,而是一种更广泛的尺码选择。
毕竟在网店诞生之前,女装店的尺码也从来没有所谓固定模板,也是会随着品牌的风格、定位有波动。
走休闲路线的优衣库,相同尺码的衣服在体感上就比时尚风格的Zara更宽大。
有趣的是,2012年左右女装行业里还曾经流行过故意把码数标小的“虚荣尺码”。
把原本是M码的衣服标成S码,把L码标成M码,让顾客觉得自己“身材原来还不错”。
而且越是走个性、时尚路线的衣服,就越倾向于使用虚荣尺码,比如当时的洋气少女牌子拉夏贝尔。
所以大家会觉得那时候的衣服“普遍偏大”。
如今网店店主为了节省成本,尽可能收窄自家尺码的覆盖区间。
而这区间是做大还是做小,也是因店铺风格而异。
越做越像童装的通常都是辣妹风,紧身T恤、吊带、低腰阔腿裤。
沿袭BM的“秀身材”特质,小码成了这类服装标配的身份标签,能穿进去才能证明你是合格的好身材辣妹。
@陈九九
而前几年流行的无性别穿搭,则是往大了做。
“大”能够包容一切,布料一堆积松驰感就有了。
甚至剪裁和版型针对的都仍是好身材人群,只是将衣服的尺码上限从L变成了XXL。
能撑起来的只有高瘦大骨架的“衣服架子”,小个子则被“排挤”出了这个风格之外。
李斯丹妮的无性别穿搭。
面对这几天铺天盖地对网店尺码的抱怨,也有人看不懂。
“你不买这些网红风格的衣服,就啥困扰都没有了。”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普通身材的女生,偶尔也会有追流行、想穿喜欢衣服的冲动。
曾经大家看着光鲜亮丽的网红穿搭照,第一反应是反省“别人穿都那么好看,那一定不是衣服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
如今终于有更多女生冲破了“我配不上这衣服”的怪圈,却发现依然被时尚拒之门外。
肉肉身材的女孩,完全不怯于露出并不纤细的胳膊;
却发现喜欢的吊带只卖最小码。
(BM风鼻祖瑞秋,大概也穿不进网店那些小裙子。)
性格酷酷的小个子,最爱松驰随意的无性别穿搭;
结果绝大部分好看的oversize卫衣,自己穿起来都像个赘余的棉被。
最火的潮流、最大的声量,当然会最先流向那些最漂亮、最时髦,或者说是传统观念中“最适合”的那群人。
但呼吁网红店停止“尺码内卷”,其实是在说:
普通人也有追求好看衣服的权利。
那么多女孩已经不再用一件T恤、一条裙子束缚自己了。
也请商家们赶紧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