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2日 11.3°C-13.1°C
澳元 : 人民币=4.56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挖呀挖呀挖:变味的童谣,不变的“无聊”(组图)

2023-05-16 来源: 知著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知著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人们不断地拒绝无聊,用各种碎片化的喧嚣的东西填充自己的一切空白时间,实际上不过是让自己陷入一种新的无聊境地。」

挖呀挖呀挖:变味的童谣,不变的“无聊”(组图) - 1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

五一假期期间,儿歌《小小花园》席卷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

挖呀挖呀挖:变味的童谣,不变的“无聊”(组图) - 2

(”挖呀挖“视频内容)

全网过亿的点击量,从民间到官方的不断玩梗二创衍生出多个版本,让这首童谣和几位表演者都身处巨大的流量中心:

打工人版:我在小小的公司,爬啊爬啊爬,挣少少的工资,还得省着花。

牙医版:用小小的针在嘴里,扎呀扎呀扎,用小小的钳子拔掉小小的牙。

有人被“美女幼师”清澈的眼神治愈成了“颜粉”,有人爱上这简单的旋律加入这场儿歌狂欢,也有人对此“口水歌”取得如此席卷之势感到不解。

当网友们还在乐此不疲的“挖呀挖”之际,其中一位幼师表演者已开通直播,俨然网红矣。

以“纯真”“可爱”出圈的儿童手势歌,在流量与变现诱惑的渗透下,似乎沾上了“铜臭味儿”,引起网友们的热议。

01

挖呀挖之火:

被儿歌治愈的成年人

这首儿歌的爆火是一场始料未及的“奇迹”,人们在“挖呀挖”之余,对其爆火的原因众说纷纭。仅知乎平台就有多个相关提问,被千万网友浏览围观。

挖呀挖呀挖:变味的童谣,不变的“无聊”(组图) - 3

(知乎提问)

儿歌《小小花园》的走红有着与其他“抖音神曲”相似的原因: 洗脑的旋律、简单的歌词、表演者的高颜值...除此之外,“挖呀挖呀挖”有比较强的创意性,这种可多次改编二创的空间为它的爆火埋下伏笔。从打工人版到国家队版,任何人都能在挖呀挖中挖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尽管“挖呀挖”火爆全网,但仍不能忽视有关的负面评论。许多网友不理解,这么一首“无聊”“没有内涵”的儿歌这么就突然爆火了?

儿歌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通常来说内容浅显易懂、旋律朗朗上口,主要受众是学龄前孩童。而在社交媒体上将“挖呀挖”推向神坛的大部分都是成年人,这使得这首儿歌的走红变得更加微妙:与其说大家不解的是为什么口水歌一夜之间 “攻占”华语乐坛,不如说为什么成年人甘之如饴地做一首儿歌的簇拥,在狂欢中为它铸就流量王冠?

有网友认为,成年人诉诸儿歌是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表演者黄老师温柔的笑容和儿歌单纯的旋律恰好抚慰了被现实蹉跎的心灵。

挖呀挖呀挖:变味的童谣,不变的“无聊”(组图) - 4

(B站网友评论)

“压力大需要治愈”看起来是个合理的归因,但这一浅显的原因,似乎逐渐成了被滥用的“借口”。冠以“解压”“治愈”之名,各种现象似乎都获得了其合理性和正当性。

不可否认,儿歌为成年人创造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幻境,在短短十几秒内,让人们心理上回到童年状态,也即心理“舒适区”。那么成年人没有相对应的解压方式吗?为什么只有通过低幼化的儿歌才能实现治愈?

在网络文化领域,低幼化是指成年人自发孩童化行事的趋向,主要表现为思想的浅显化与碎片化、思维的简单化等等。有人称儿歌在成年人群体中走红是一种“社会性精神消费的降级”,这种降级指向的是一种与心智状态不相配的鉴赏能力。成年人痴迷于"幼童向"歌曲,对"萌化"的语言、浅显的内容表现出异常的热情。

挖呀挖呀挖:变味的童谣,不变的“无聊”(组图) - 5

(微博网友讨论)

回顾一系列攻占华语乐坛的“抖音热歌”,成年人与儿童心智状态上的差别似乎彻底消失,从幼儿园牙牙学语的孩子到二十多岁的成年人,都在重复着同样浅显的词曲。

低幼化文化泛滥呈现出的不仅仅是荒诞感,而是一种模糊身份的“混沌感”。恰如林清玄所说:"儿童没有时间当儿童,少年没有心情做少年,成人没有空间成为成人。生命是一片迷茫、一片混沌、一片暧昧、一片糊涂。”这也许正是成年人精神文化领域"退行"的现状,在低幼化的席卷下,通俗流变为庸俗,深刻淹没于浅薄。

一方面是人们无限怀念20年前的华语乐坛,苦等演唱会不得的网友用AI孙燕姿制作多首歌曲引起回忆杀,另一方面是儿歌《小小花园》火爆全网,带起一股低幼化风潮,看似矛盾的现象或许正反映着文化领域的迷惘与混沌。

挖呀挖呀挖:变味的童谣,不变的“无聊”(组图) - 6

(B站AI孙燕姿相关视频)

在种种观点中,儿歌爆火或许有其合理性,人们的生活偶尔需要童趣,但人们对挖呀挖的热议,似乎指向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人们不解这种“狂欢式”的、“低幼化”的文化氛围究竟从何而来,却又不得不被裹挟在这场狂欢中,成为一片涟漪。

02

挖呀挖变现争议:

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

用户@草莓壳和@毛葱老师是《小小花园》视频的最早的上传者,但是真正引爆网络的是被网友称为“黄老师”的@音乐老师花开富贵,其单只视频点赞量超500万,视频总播放量破亿。

挖呀挖呀挖:变味的童谣,不变的“无聊”(组图) - 7

(黄老师视频号数据 )

走红后,黄老师迅速开启直播并尝试带货,网传仅一场收到的礼物就折合200多万元,“怒赚一套房”,多家MCN机构都抢着要签约。随后有人猜测黄老师将辞去幼师职业,准备专职做网红。

挖呀挖呀挖:变味的童谣,不变的“无聊”(组图) - 8

(黄老师直播截图)

这引起了更大的争议。有人认为“桃子老师是唱给孩子们的,而黄老师是唱给屏幕前男观众的。”部分网友的议论对黄老师的走红及获利展现出极大的不满,认为她“功利”“谄媚”“做作”,而仍坚守幼师本分的桃子老师则“亲切”“自然”。

挖呀挖呀挖:变味的童谣,不变的“无聊”(组图) - 9

(微博网友评论)

在部分充满“雌竞”感的评论之下,或许隐含着网友另一层不满——做同一件事的两个人,命运却截然不同。诚如安迪·沃霍尔所预言的,“ 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这个时代的成功充满如此不确定性,我们似乎只能被动地接受流量的操纵。在对比中,桃子老师素面朝天的形象无疑成为了本本分分打工人的自我投射,而黄老师则成为“运气好””吃到流量红利”的代表。

有人为桃子老师抱不平,为什么作为早期表演者,她没能变现获利,而后来的模仿者却赚的盆满钵满?但有人打抱不平,认为黄老师凭运气赚快钱,又不违法有什么不对?

挖呀挖呀挖:变味的童谣,不变的“无聊”(组图) - 10

(微博网友讨论)

争论的背后是价值观的冲突与碰撞。一个普通人,在巨大流量降临的时候,抓住机会赚笔快钱,这似乎没什么不对,反而印证了那句“时机比努力更重要”,但黄老师在直播间唱着儿歌答谢“金主”的场景却总让人感到一丝怪异。也许是其成功之轻易、付出之微薄与其获利之丰厚形成了巨大的差距让人不解,又或许是幼师职业的纯洁与直播间网红答谢金主的谄媚之间的错位让人唏嘘。

挖呀挖呀挖:变味的童谣,不变的“无聊”(组图) - 11

(微博网友评论)

曾经身着警服,形象忠厚亲民的@反诈老陈凭着一句:“你下载反诈app了么?”火爆抖音,成为拥有5百多万粉丝的大网红。在巨大的流量面前,老陈辞去警察之职,做起了自媒体。然而仅仅两个月,他便从人人敬仰的“陈警官”变成吃相丑陋的“陈子”。

细看来,这两者之间有着不少共性:老陈因其警察身份引起网友围观,而黄老师则以“美女幼师”头衔出圈;两人都从藉藉无名到一夜成名;面对流量与变现的诱惑,黄老师是否会走上@反诈老陈的路?

答案或许还有待时间的验证。对审美标准的争辩、对于流量时代命运的不确定性和荒谬性的感叹交织在这场沸沸扬扬的争论中,“挖呀挖呀挖”也成为群体情绪倾泻的承载。

03

挖呀挖之倦:

争夺拒绝的权力

有关《小小花园》的热搜词条越来越多,争论持续升温,有些人开始对此感到疲倦,认为这件事从头到尾“无聊得令人发指”。

挖呀挖呀挖:变味的童谣,不变的“无聊”(组图) - 12

(B站网友讨论)

这是一种诡异的悖论,《小小花园》的走红与其“轻松解乏”的属性密不可分,用以打发无聊的东西却最终带来了一种新的无聊,这似乎形成了某种社会生活的隐喻。

人们不断地拒绝无聊,用各种碎片化的喧嚣的东西填充自己的一切空白时间,实际上不过是让自己陷入一种新的无聊境地。

叔本华说“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二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当你为生存而劳作时,你是痛苦的;当你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你会感到无聊。”但“挖呀挖”让人们厌倦的不是基本需求满足后的餍足之无聊,而是一种过度娱乐、过度积极的无聊。

在《他者的消失》中,韩炳哲提出一种“毫无节制的呆视”,他认为“如今,感知本身呈现出一种狂看的形式,即'毫无节制的呆视',它指的是无时间限度的消费视频和电影。”

挖呀挖呀挖:变味的童谣,不变的“无聊”(组图) - 13

(微博网友讨论)

许多网友用“无聊”来评论“挖呀挖”的一系列视频,并表示从爆火到争论都“莫名其妙”,到现在也没搞懂到底是哪些人爱看、捧红了这首歌。这一态度或许可以解读为对这种“昏睡性质的”过度娱乐的抵抗,人们不愿就这样呆视着直至失去意识。

实际上,在抖音平台关于“你怎么‘挖呀挖呀挖’儿歌走红?”的投票中,投“好听”“治愈”的人数加起来占66%,已经形成了多数,选择“无感”“无聊”“没态度”的人则是少数。从这一投票结果,或许争论“挖呀挖呀挖”的走红逻辑是无意义的,有人喜欢它纯真简单的旋律,有人喜欢表演者温暖的笑容,也有人只是单纯的跟上潮流挖几下。

挖呀挖呀挖:变味的童谣,不变的“无聊”(组图) - 14

(抖音相关投票)

最新的微博热搜显示,黄老师已经关闭了直播间打赏功能。跨越多个社交平台,累计创造了几十个热搜词条的事件,至此是否会落下帷幕?在成年人争吵不休的时候,《小小花园》似乎也早已不是孩童视角里“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那样简单而纯真的世界了。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并存,参差却并无高下之分。然而通俗并非庸俗,在喧闹的、浅薄的庸俗文化已“大获全胜”的当下,人们对于“挖呀挖”的倦怠,并非出于对儿歌的厌恶,或许只是为了争夺拒绝庸俗与过度喧嚣的权力。

本文转载自知著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