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澳联储历史性改革,对通胀和加息有何影响?(视频/组图)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又称央行)即将进行几十年来最大的改革。此前,一项政府审查报告认为,为了确保央行能“适应未来”,改革势在必行。
审查报告发现,央行现在的董事会对行长观点的挑战能力“有限”,而且缺乏世界其他地区央行决策者的经济专业知识。
2020年,行长菲尔·洛(Phil Lowe)曾预测全国三年不会加息,但从那之后,澳大利亚已连续加息十次,导致公众的批评声浪愈演愈烈。
这是因为数百万计的澳大利亚人在央行的连续加息下已不堪重负,尽管央行表示加息是为应对通货膨胀的加剧而不得不采取的经济政策。
阿尔巴尼斯政府去年启动了对央行的审查工作。联邦国库部长吉姆•查默斯(Jim Chalmers)在上个月底收到了审查小组的报告。
查默斯表示,他对审查小组的51项建议给予了原则上的支持。澳联储洛行长也对这些建议表示大体上支持,但在其他董事会成员都只能听从于他的命令这一说法上,洛行长表示不认同这一批评。
董事会一分为二 引入更多外部成员
按照建议,央行将一分为二,其中新设立的货币政策董事会(Monetary Policy Board)将只关注货币政策的决定,而不负责央行的管理工作。
该货币政策董事会由央行行长、副行长、国库部常务副部长和六名外部人士组成。该董事会由央行行长主持,而六名外部人士分别为商业领袖、学者和专业经济学家。
管理委员会将监督这一机构的行政和管理事务。
目前,央行的董事会由两名央行成员、财政部长、五名商界人士和一名学者组成。
“通过加入六个外部成员,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权重将倾斜向外部成员,”审查报告指出。
董事会召开次数减少
目前,澳大利亚央行董事会每年召开11次会议——除1月外,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二都会开会。
审查报告建议会议减少为每年八次,认为这将使货币政策董事会有更好的机会回顾以前的决定并听取更多意见。
其中一个比较引人注目的建议是,行长在每次货币政策董事会的会议后都要举行新闻发布会。会后的书面声明也应报告未署名投票的情况。
虽然行长在货币政策董事会的作用将基本不变,但审查报告建议他不担任公司管理委员会的主席。
将货币政策董事会和管理委员会分开,将使澳大利亚央行与诸如英国或加拿大等国的央行保持一致。
巩固央行董事会独立性
审查小组和政府反复强调了央行独立于联邦政府的重要性。
前央行工作人员和现任员工在咨询工作中“强调了”国库部长在董事会中的价值,但也有意见担心部长对央行独立性有干扰。
在英国和新西兰,国库部长出席会议但不参与投票,而在大多数其他央行的董事会,国库部长不参加货币政策的决策会议。
审查人员建议更新《储备银行法》,以澄清财政部长是以个人身份在货币委员会任职,而不是按财政部长的指示行事。
央行行长的任命
现任行长洛威在2016年担任最高职位之前,曾担任行长助理,然后是副行长。
他的七年任期将于今年9月到期,工党和绿党内部一直有强烈的批评声音,敦促国库部长不要重新任命他。
洛行长表示,如果被要求继续出任行长,他愿意继续履职。
“这是一个巨大的荣誉,拥有我所拥有的工作是一个很大的特权,我想说这也是一种巨大的责任,”他回答到。
“9月之后我是否继续担任这一职务,完全取决于政府,”洛行长说。
审查团队建议,国库部长应负责任命行长和副行长。
专家认为改革不会影响加息
总体而言,专家认为央行的改革不会对眼下利率增长的趋势造成影响。
德勤经济研究所所长普拉迪普·菲利普(Pradeep Philip)认为,央行最关键的变化就是将现金利率变化的控制权交给由六名外部成员组成的新货币政策委员会。
这“与澳大利亚中行通常的工作方式有重大区别”,使澳大利亚的货币政策的决策更接近于世界上其他主要央行。
菲利普先生指出,这些变化为澳大利亚央行的改善做好了准备,但不会对因抵押贷款付款和通货膨胀上升而受苦的家庭和企业产生影响。
此外,他表示很高兴看到审查报告建议央行更多地考虑气候风险,将气候变化的影响纳入经济分析。
他认为,没有什么会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和亟需采取的能源转型对澳大利亚经济结构和未来几年的价格波动产生更大的影响。
这对澳大利亚央行在通货膨胀、充分就业、人民福利和金融稳定方面的任务至关重要。
投资银行瑞银则在声明中表示,它发现审查结果里“没有实质性的意外”,没有任何改革元素会改变利率决策的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变化不是立竿见影的,现金利率在短期内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瑞银仍然预计央行将加息25个基点至3.85%,加息很可能发生在下一次央行会议在5月召开之际,也是第一季度CPI数据公布之后。
瑞银还预计,央行仍将认为通胀率“过高”,并预测通胀率仍需要很长时间——到“2025年中期”才能恢复到目标值。
本文转载自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中文,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