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美中无互信引发紧张,应设机制避免擦枪走火(图)
本文转载自中时新闻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日经亚洲」报导,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已经进入另一个危险的新篇章,若情势持续升温,可能会无意间引爆两个世界超级强权的军事冲突。
报导指出,蔡英文5日在加州与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麦卡锡(Kevin McCarthy)会面,展现美台紧密关系。蔡英文3月底访问中美洲友邦时也曾过境纽约。
相较于去年8月前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Nancy Pelosi)访台时,中国以大规模演习表示抗议,中共军方迄今的反应相对温和。然而,美中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较可能因为台湾议题更加紧张,而非缓和。
美中关系在2010年代后半期开始恶化,两国现在因为军事、政治与经济上诸多议题而关系不睦。由于双方互不信任,几乎所有动作都会被解读为恶意。美中关系可谓风雨交加,更可能升级为飓风。
美中关系恶化的过程可区分为三阶段,目前发展可被视为陷入「新冷战」。
第一阶段发生在2010年代下半期,从美国前总统欧巴马的第二个总统任期的后期开始,延续到前总统川普执政的前3年。中国在南海的军事扩张以及发动网路间谍活动是关系恶化主因。川普入主白宫后,美中贸易战开打,关系进一步恶化。
第二阶段发生于2020年初,当时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爆发,散播至全世界,夺走100万美国人的性命。美方指控中共打压言论自由,以及中国媒体最初隐瞒武汉爆发疫情,才会导致情况一发不可收拾。中国则怀疑华府提出指控的背后目的是要颠覆中共政权。
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使得针锋相对的美中关系进入第三阶段。
当美国提供基辅当局财务与军事援助的同时,中国则捍卫莫斯科发动入侵。美国和中国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场关于世界秩序的斗争。当导致双方不和的是海上军事扩张或是网攻等议题时,或许还有可能化解歧见,但现在牵涉到政治体系或是一套新的世界秩序,想要和解就难上许多。
若要预测美中关系的未来,其中一项重要因素是华府对中策略。华府内部与外部专家都表示,美国对中国有3套不同策略,分别可以达成不同目的:其一是赢得长期战略竞争,其二是围堵策略,其三是削弱中国共产党政权。
当中最受到决策者和国会议员支持的是第一项。这项策略假设美中争夺全球霸主地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把重点放在增强美国的科技与军事实力,以对抗中国争夺霸权地位。
第二项围堵策略除了加强美国自身的竞争优势外,还试图透过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来重挫中国的科技和军事野心。但美国这次的做法,与冷战时期对抗苏联的围堵政策大不相同,仅重点打压关键产业,诸如半导体、人工智慧,以及生物科技。
第三项策略则比较激进,目标是除去中共政权,寻求借由支持中国内部的反政府与少数族群势力,来削弱共产党政权,但仅有极少部分的议员和专家支持这项做法。
总统拜登政府借由加强美国竞争力来实现第一项目标,但同时开始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施加若干限制,例如限制先进晶片出口中国。这被一名前美国高层官员形容为,「在高科技产业对中国展开的虚拟围堵」。
中国强烈抗议这三种做法都是对中共政权展现敌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初发表演说时,谴责美国对中国「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试图阻碍中国发展。
报导指出,美中关系可能会维持在这种危险紧绷的状态长达数十年之久,因此两国首先要建立一套机制以避免误解,从而引爆武力冲突。华府曾多次建议北京,双方应该扩大安全对话并成立有效的热线,来搭起防护网,但遭北京拒绝,称美方应该首先停止带有「敌意」的发言和行为。
报导指出,美苏冷战在1962年古巴飞弹危机时,曾上升到爆发全面核战的一触即发局面,因此降低台湾海峡紧张情势更显得迫在眉睫,不容浪费时间进行外交上的讨价还价。中国应该同意建立一套安全机制,以避免和美国无意间擦枪走火。
本文转载自中时新闻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