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怪象:为何影视演员占据半壁江山,专业歌手和笑星都去哪了?(组图)
人气春晚结束了,可关于春晚的话题,还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特别是“为何春晚都是影视红星当道,专业歌手和笑星呢?”这个怪象,引发了不少网友吐槽。
网友说:现在的春晚就像“乱炖”:歌曲不像歌曲,小品不像小品。专业歌手和小品演员都不见人影,一大堆影视演员唱歌、演小品。
不怪网友吐槽啊,我也想问:为啥要让演员既唱歌又演小品啊?中国的专业歌手和笑星他们都去哪了?
有影视演员出现的歌曲和小品,大半全扑
数了一下,今年春晚歌曲和语言类节目20多个,其中有影视演员参加的节目,就占了多半,而这些节目也正是观众争议声最多的。
比如,在19位明星开场大合唱《花开种花家》中,除了三个国家级运动员和一个不知名的澳门小歌手之外,几乎都是影视演员,更离谱的是,一个专业的歌手都没有!
要知道开场节目就是一个晚会的脸面,对整场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运动员也就算了,还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但这么重要的合唱,为啥用演员代替专业歌手?
我可不可以认为——对春晚团队来说,最主要是搞个排面、拉个人气、看着养眼,节目最终呈现的效果不重要了。
但是,这个“形式”和“内容”的比例差距,会不会太大?
还有,这些演员的嘴型和发声对都对不上,而且这首歌还被网友扒出抄袭。这、这、这,真是春晚的底线和水平吗?
邓超算得上今年春晚热度最高的男演员,也不愧是影帝,一首《好运全都来》把舞台氛围调动得“杠杠的”。舞台表现是有了,但关于他假唱的质疑声不断。
有网友发现他最后一个音没结束,嘴已经离开话筒了……是咋回事,大家都心里明白!这都是非专业歌手的正常表现。
春晚导演对赵丽颖很重视,竟然在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单独献唱。话说,以往单独献唱都是歌唱家的级别吧。
有粉丝说赵丽颖长了一张国泰民安的脸,唱这首歌刚好,请问,中国的专业歌手是没有一个“脸拿得出手”的吗,用得着演员撑场面?
小品《初见照相馆》选了四位影视明星做主角,成就了它成为“春晚四十年最难看的语言类节目”。
万年不变的催婚主题,用得烂透了的梗,而且演员和喜剧演员是两回事,不会甩包袱,造成整个小品一个笑点都没有!
也不知道这个小品是怎么筛选过关的,不明白小品本身要表达什么……
小品《马上到》也是由影视演员独挑大梁,虽说这个小品也有点不像小品,但有了《初见照相馆》的衬托,还算看得过去。
可是,本来在影视行业很有观众缘的王宝强和杨紫,在小品舞台上或多或少也有点违和。
有人说,杨紫演小品时说的台词,像没有感情的机器人,站在台上杵在那呆呆的;
我们也能看到王宝强真的是“努力搞笑”了,甚至表情都有点用力过度了,也真是难为他了!
有时候我在想,这些影视演员是被动来参加春晚的吗?
还是演小品的时候,被剪得太严重,或者“隔行如隔山”真的是铁律 ?为啥有影视演员出现的地方,大半全“扑”,一个特别好的舞台效果都没有?
曾有赵本山、冯巩、王菲、陈奕迅春晚舞台,真怀念啊
看完今年的春晚小品,好像不少网友为了“洗眼睛”,去搜赵本山的小品合集了。
一些视频网站上,赵本山小品的播放量都是百万起步,和宋丹丹合作的经典小品,更是达到了11173万的惊人播放量。
这对在春晚舞台上表演了数十年的黄金搭档,曾奉献了《老伴》《钟点工》《说事儿》《昨天今天明天》等多个小品作品,和数不清的、充满哲理的台词。
⼈⽣在世屈指算,最多三万六千天。——《⼼病》
怕就是爱,爱就是怕。——《⼩九⽼乐》
脑袋⼤,脖⼦粗,不是⼤款就是伙夫。——《卖拐》
操碎了⼼,磨破了嘴,⾝板差点没累毁,还给寡妇挑过⽔。——《拜年》
赵本山老师曾经在采访中说过,他演小品就一个目的,就是要带给观众快乐,观众在这一晚上就是来找乐的,整其他的没用
正如网友所说,“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春晚”,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春晚有赵本山这个“档次”的小品。
反观现在的小品:总想套进许多社会热点的梗,借此来教育观众,除了不搞笑,啥都有……
除了赵本山之外,当年的冯巩也是春晚的一个活招牌,据网友统计,冯巩总共上过33次春晚,这个纪录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冯巩老师在春晚舞台上贡献了诸如《咱村的事儿》《信任》等几十部精彩的相声作品,冯巩的相声集也被网友拿来反复观看。
虽然冯巩担任了更重要的职务,也没有央视春晚出现。但他仍然在辽视和山东卫视上说了相声,真为央妈可惜!
除了语言类节目,往年春晚也曾不缺少大咖型专业歌手。
1984年,张明敏在春晚演唱的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不知曾让多少中国人心潮澎湃。
1987年,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燃烧了多少人的青春岁月;
1999年,陈红和蔡国庆演唱的《常回家看看》,喜庆而暖彻心扉;
2010年,小虎队的《爱》唤醒了童年记忆;
2011年,刘德华演唱的《恭喜发财》曾是春晚最大的亮点;
2012年,王菲和陈奕迅的《因为爱情》又让多少恋人沉醉……
过去春晚的经典舞台太多了,不管是歌曲还是小品相声,都有专业的歌手和笑星来压场,难怪观众年年都会回味!
影视演员“当道”春晚的三个原因
原因1:流量思维害死人,现在的春晚,重视“流量”超过了“内容”
纵观今年春晚上台的明星,个个都是有巨大流量和庞大粉丝群体的。
近几年的春晚不似往年兴盛,流失了大批观众,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春晚节目组就邀请一大群流量明星,希望用他们的人气来拯救春晚的人气。
孰不知,这样虽得来了关注,却砸了春晚的招牌。
原因2:人才匮乏,没有拿得出手的歌手和笑星,同时春晚的策划思路也匮乏。
近几年,各类选秀节目的盛行,让一群长得好看,但不一定有过硬专业实力的小鲜肉们,得到追捧,真正有才华的人得不到关注。
相比国外和港台比较成熟的音乐市场体系,近几年内地的音乐市场显得不那么完善,像前几年那样,能拿出原创作品、真正有影响力的年轻歌星越来越少。
小品相声的市场也越来越小,德云社相声得不到主流市场的关注。小品,除了开心麻花的沈腾、马丽的“开心麻花”之外,并没有涌现出新的小品演员,出现了人才断层。
小品界的大佬赵本山、巩汉林、黄宏、范伟,都在2010年左右,永久性地退出了春晚。
“缺人才、缺思路、缺想法”成为春晚的“三缺”。
原因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变成“台上一分钟,台下一分钟”
不知道从何时起,春晚舞台变成了“快餐式”舞台。
曾经的春晚舞台,奉行的精神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一个完美的表演,都要经过日积月累的磨练打造而成。
歌唱演员不仅要有演唱功底,也要有丰富的大型晚会演出经验,才能保证最终在春晚的舞台上发挥出色。
小品演员不仅要有演技,能充分“吃透”剧本,也要反复磋磨台词和喜剧效果,这样才能保证正式演出时临危不惧。
可现在的现象是“台上一分钟,台下一分钟”。
太多的春晚演员都是临时搭建“草台班子”,他们的肉体在春晚舞台上,心还在想着通过春晚自己会增加多少影响力和人气值。
还有一些专业笑星和歌手,根本不会再考虑春晚,因为与演一个春节档相比,上一次春晚收益实在不值一提。没有经济利益驱动,也就没有人愿意奉献十年功。
综上所魔神,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春晚,难道真的无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