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百万男网红的自白:当了单亲爸爸后,我去捐精了(组图)
本文转载自麦子熟了,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近年来,有关生育率持续走低的讨论此起彼伏。然而,与此同时仍有一部分家庭正饱受着想生而生不出的隐痛。
《柳叶刀》2021年发布的报告里提到,中国约有18%的夫妇不孕不育,而全球平均水平仅为15%。追溯到20年前,这个数字大约在3%。
求助渠道不外乎试管婴儿、人工授精,但「捐精」在多数人眼里,仍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能够坦而言之的更是少之又少。
加上最新研究显示,不到50年间,全球男性平均精子质量指标下降超50%。简言之,近半世纪以来,男性生育能力呈断崖式下跌。
更糟糕的是,国内的精子银行供不应求,由此想出各种宣传绝招——
前有大学生精子大比拼,呼唤「少年别白撸了」,评选出数位「无名英雄」;
后有人类精子库告急,补贴7500元招募志愿者,但参加者仍是寥寥无几。
难道这种好事,都没有人去吗?
百万博主@兔撕鸡大老爷带着好奇、响应号召,来到了「上海市人类精子库」,成为一名新鲜的志愿者。
他的捐精初体验之路,真有网传的那么「活色生香」吗?以下是他的自述。
01 自带“小抄”,现场体检
我是兔撕鸡大老爷,目前住在上海。今年35岁,结过一次婚,现有一个八岁大的娃。
起初看到微信群里分享的信息,纯粹是因为无聊就报名了,开始我也没想太多,有七千多块钱拿,不去白不去嘛,但去了后才发现有多不容易,网上的段子都是唬人的。
前期会有一些初筛条件(如下图),比如净身高超过165cm,年龄在20-45周岁之间、学历大专以上,以及不能有高度近视、秃顶、色盲之类的。
图源上海市人类精子库
我看了下,基本符合条件,就在线上预约好去医院的日子,这是按照个人的禁欲期(无性生活)来约的。
一般要禁欲3-7天,时间越长,精子浓度比较高,活力就差一点,太短了浓度又不够。超过7天,精子活力会逐渐下降。总之,过短或过长,都不利于生下健康的小宝宝。
3天后,我来到传说中的精子银行(位于上海浦东区灵山路仁济医院北院)。医院在三楼,一进门就能看到墙上几个大字——上海市人类精子库。
到的那天,是下午一点半,除了医院里工作人员外,来的只有单男和夫妻。
进入接待室,先是核对资料,完后测量身高体重,排除色盲色弱等。可能刚来有点亢奋,所以血压偏高,不过第二次就过了。整体流程和正常体检差不多。
确认各项指标正常后,我又签了一份知情同意书,内容主要是一些注意事项。
之后,我就被带到诊室观察「小老弟」,大夫还嘱咐我期间不能换对象,大概是想屏蔽掉性疾病等浮动问题。
随后来到另一块区域,这里有位大哥等着我,待他检查完单子,就递给我消毒用品和一个盒子,随手指了指说:「都是单间,随便选一个。」
单间就是取精的小房间,不到6平米大,很干净。里面有洗手池、垃圾桶,铺着一次性布的小沙发,墙上挂着电视和性感美女的艺术照。接下来就是自由发挥的时间了。
美中不足的是,电视里啥也没有,要插上U盘才能用。至于学习文件,得自行准备,没带的就只能硬上。再就是不隔音,大哥正站在门外,想想就怪羞耻的。加上这儿的环境,挺影响交卷成绩的。
取精室内的电视屏
我这个考生呢,自带了「小抄」,但是手机屏幕小、刺激不够,结果考分是不及格——
浓度只有42x10^6/ml,没达到国内入库标准的60x10^6/ml。
正常情况下,精子浓度的下限值是每毫升1500万个精子,但国内的供精标准更严格,必须达到每毫升6000万个精子,是正常指数的4倍。
不过就算不合格,也不代表精子有问题,只是没有那么「强健」而已。万一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也能得到专业医师的建议,相当于获得全套免费的男科体检。
喜人的是,我一次交卷量是6毫升,活性略足。如果浓度合格的话,只要3次就能达到15毫升的毕业成绩。
大约过了10分钟,女医生拿到「成绩单」后,给我简单讲解了下,还问我是不是禁欲时间不够久,让我下次稳健点,多补充蛋白质,等5到7天再来。
捐精后的检查报告
一般初筛,有三次精液检测的机会。前两回都合格的话,就能正式开始捐献小蝌蚪之旅。
不过这一关通过率并不高,不少人都止步于此、惨遭淘汰,或是碰壁一次、半途而废。
走出医院后,我下单了U盘,准备再接再厉……
02 现实供不应求:求助者多,捐精者少
那天下午,我是两点走的,前后花了半小时左右。
在这期间,加我共4名志愿者。等结果的时候,我就跟旁边的年轻小伙聊了起来,两个都是24岁,一个性格活泼,说是出于好奇、手头紧,另一个更内敛点,有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
前一个男生,一次性就通过了,成为正式的志愿者。而后一位,直到我走也没通过,每次血压都过高,护士还特意叮嘱他注意作息、心态放宽,下次再来尝试。
据我观察,这里去其他楼层的夫妻,比单男多得多。我有点纳闷,就问了医生,他说是因为志愿者太少,患者排队取号都要等3个月以上。
这家精子库,每年约有2000到2500位志愿者,平均一天不到7人,全国至今只有5万多名捐精者。
如今每7对夫妇中,就有一对不孕不育。现实情况是供不应求,求助者多,能满足捐精条件的少之又少。
那为什么要设置这么高的门槛?让很多精子成了「炮灰」呢?
首先是为了保障有需求的家庭,增加他们成功的概率。受孕过程耗时耗力还费钱,我身边有一些失败三四次的例子,花费至少二三十万以上,包括精子、营养、住院、差旅等费用。
其次,特别是大龄女性,精子着床不容易,加上身体恢复需要时间,难度能降低一点是一点,可以说设定高入门标准也是为了女方好。
所以中国的入库标准要高于一些国家,就是为了给不孕不育家庭省钱省时(如国内标准是6000万/毫升,国外是2000万/毫升,但受孕率低)。
加上精子要超低温保存,储存在-196℃的液氮中,有需要时再将精子进行复温。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保证冷冻复苏后的质量,入选者的小蝌蚪强壮程度,必须要优于正常的水平。
捐精要求高是一方面,更难熬的是去的次数多、且过程漫长。真正能坚持到最后的志愿者,仅占合格者的八成左右。
初筛环节,至少有两轮体检,先看精子质量,达标后再测血常规。
正式录用后,分次去医院,直到捐满达标量15ml,预计耗时3个月。
每次去之前,要禁欲3到7天;男生每次排精量在2到6毫升左右;这样一算,至少要跑个7到12趟。
再等6个月后,还有一轮艾滋病毒检测。
只有全部合格后,才算完成全流程,收到剩余的补贴,总计7500元。通关的志愿者,还能荣获一纸优秀证书,证明自己是「精选」男性。
我是第一次去,拿到了50块钱的路费补助,这笔钱真不多。但在看到那些夫妻的愁容后,突然觉得或许努力一把,也能完成别人家的俗世一愿。
第一次的补贴50元
采访后记:
捐精为什么不受重视?
@兔撕鸡大老爷的初次捐精体验,暂告一段落了。但他说自己还会继续尝试,虽然结果如何不得而知。
本来是无聊跑去做志愿者,了解到一些详细数据后,觉得有必要让很多人知道,捐精这件事具有一定意义,让这件事变得可以理解。
在国内,尤其是普及度不高的当下,多数人不会去深究其背后的意义,更容易被一些扑风捉影的传言带走。
最广为流传的就是「捐精致富」,源于地下产业链的宣传语:「只要身体好,首付不难搞」。至于那些「重金求子」的小广告,更是老掉牙的骗术了。
而真相是,按照规定,一个人一生只能捐精一次,且最多只能提供给五名需求者,同时也能为自己保留一份。一旦满额,剩余的量会被销毁。
因此捐精助孕不是一种挣钱手段,精子(包括卵子)不能同商品画等号。
还有一说法是「有害身体」,老实说,就算不来贡献小蝌蚪的人,平日里偷闲也会这么干的。凡是参加过的人,可能会略感疲惫,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那么,志愿者会知道是捐给谁了吗?
事实上永远不会知道,因为我国采取「双盲」政策,即捐者和受者的社会身份资料是双向保密的。
关于捐精这件事,不少人仍停留在羞于开口的阶段。然而,眼下更严峻的是精子紧缺的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志愿者人数少,对精子要求严格;另一方面则是囿于社会压力和传统观念的排斥,很多人不敢随意踏出这一步。
比如《圆桌派》有一期节目,是许子东分享自己在国外读书期间,因为有400多美元的补贴,想去当捐精志愿者,但细思之后又放弃了。他说唯一阻止我的,就是有人说:「以后你到超市,对面走过来一个许子东。」
图源《圆桌派》第五季
随着愈来愈多人褪去有色眼镜,捐精在不少国家,已被看作是同献血一样的公益行为,能帮助很多家庭解决生育难题。
生育只是一道选择题,没有对错。对想当父母却无法达成的人来说,捐精能做的,仅仅是为他们多提供一个机会。
本文转载自麦子熟了,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