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华人菜农无奈埋掉300000颗生菜,被评论区Kiwi一顿痛骂(组图)
Allan Fong,扎根于怀卡托和奥克兰南部地区的一位华人菜农,企业做到小有名气。
你要是奥克兰人,大概率吃过他家种的菜。这两年,奥克兰地区的不少“华人蔬菜”本地新品种。都是他在推。
事业做得好好的,今年也算风调雨顺,没想到却招灾了。
伤心:无奈埋掉30万颗生菜
现在蔬菜很贵,你会以为,没有哪个农民会疯到把长好的蔬菜全部毁掉——那都是钱。
10月份,据新西兰统计局,生菜每公斤平均价格$6.43纽币,比前一年$5.39和大前年$3.64高出不少。
所以,当今天媒体报道Allan Fong伤心埋掉30万颗生菜时,评论区很快炸了:
假设按照$3一颗价格粗略估算,相当于90万营业额没有收上来。
Allan Fong说,现在缺人缺到没有办法,他只能把30万一颗生菜重新犁到地里。
接下来,他就讲述劳动力市场他遇到的情况。
两大不靠谱:本地人和MSD推荐
Allan Fong家的农场通常这个季节,需要约100名全职员工。
一般新西兰体力工由几种构成:
本地人,Allan Fong说,他已经放弃了。
他说,他打了很多年的本地广告,从来没有任何回应。
另一种是社会发展部(MSD)推荐过来的人。
这种人就是失业大军领福利的。
由于现在政府要求,要想领全额失业救济(寻工补贴),必须配合工收局(WINZ),去面试去找工作,否则救济金打折。
所以这些人才会经WINZ推荐,到Allan Fong家的农场上班。
Allan Fong说,这些人一般不会干超过一个星期。
为什么?因为他们在钻福利空子。
只要出来干过活,哪怕一天,也能证明自己在找工作,回去就可以继续领全额福利。
如此一来,农场能依靠的是WHV,打工度假的人。
Allan Fong说,因为这些人现在又可以入境了,所以在本季为农场承担了不少压力。
另外还有外国背包客,Allan Fong评价说,这类劳动力大部分都有高等教育背景,懂得努力工作,也确实为新西兰经济做出了贡献。
安排住宿以及经济账本
为工人安排住宿有“很大风险”,Allan Fong现在也不得不去安排。
疫情以后,许多住宿场地都关门了。背包客和WHVer来打工,都提出住宿需求。
因此Allan Fong当上了二房东,找了一共4个房子,安置工人。
房子借来的成本每周在$700-$1500之间。然后,再分租给工人。
为此,他多雇了1个全职,专门解决背包客工人的需求。
Allan Fong说,工人短缺之外,所有成本都在上涨,包括工资和油费。
油费指柴油费用,柴油是农场主要燃料,现在价格超过汽油。
最终他发现,今年即使去努力招人来干活,最终费用会和收入倒挂。
“我不能一直投入10纽币,却只拿回2纽币。我的生意能维持多久?”
Allan Fong还对媒体表示,现在还有一批荷兰豆要准备收割。
但因为缺少10个劳动力,可能不能完整收割这批荷兰豆,最终也会烂掉一批。
荷兰豆在新西兰,是比上等牛肉还贵的高价菜了。
评论区Kiwi很多人在骂
在评论区,许多本地网友都责骂这位埋掉生菜的华人菜农。
“这是笑话吗?……这个人有满满一农场的生菜,他没有打开大门, ‘每个3刀提供给公众’,而是选择将它们重新犁在地里!这就是现在这些人的心态。这就是现在这些人的心态,如果他们不能得到最高的价格,那么他们宁愿扔掉……现在外面有很多饥饿的人,这些食物是绝对必要的。食品银行、救世军、教堂、学校,他们都会提供资源,他甚至可以雇用一些孩子,用他的拖拉机把菜带到镇中心,每个4刀出售,他仍然是一个赢家……哦,不,也许他会与超市产生竞争……我们现在不能有这种情况!”
“缺工人?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骗局。新西兰需要停止依靠廉价劳动力,这是压榨工人,不管媒体怎么吹,现在还是有许多人需要工作,他们需要体面的工资……一个一生都在种蔬菜的人,生菜在发芽一两个月后就要采摘,这是常理。知道没有人采摘,他们怎么能种这么多,还说感到震惊,这绝对是垃圾。”
“他需要改变他的商业模式了。不可能总是依靠雇佣廉价的海外劳工。”
“Fong怎么能一边向工人收费,一边说他安置工人的费用高到$1500pw?他付给RSE工人多少钱呢?如果工资是公平的,当地人就会去做这些工作。如果有竞争,当然会让农民付出代价,但这只是市场的本质。如果生活成本上升,那就付给人们一个体面的工资,以应付增加的日常开支!”
“为什么他找不到本地人做工?因为这些工作都是临时工,工作时间不固定,工资也不高,最低工资是由政府规定的,但是欢迎雇主支付超过最低工资。但是这些雇主,他们尽可能支付更少的工资,他们就是那些人。在过去,Kiwi们曾经蜂拥从事收割工作,后来就业合同法出台,渐渐地,变得越来越不具吸引力,因为只有雇主的未来可以被保障。”
也有少数人赞同农民经营不易。
“工资可以超过公平水平,但当地人仍然不愿意工作,因为他们很懒惰。既然你无所事事政府也会给钱,为什么还要工作。”
三代种菜,到了今天
这些批评,有些并不见得公平。
Allan Fong是家里第三代菜农,未来推广蔬菜做了不少力所能及的工作。
他家祖上来自于广东开平。
祖上1950年代来到新西兰,先是帮人家做工务农,后来看中了奥克兰南部Pukekohe地区优质的火山土壤,开始自己耕种。
近70年他的家族一直没有离开这片土地,如果自己不想种,本有更好的机会发展。
芥兰、上海白菜(Shanghai Pak Choy)、上海青,新西兰主流的洋人超市现在都开始售卖,这背后的努力,很多人并不知道。
引进一个新品种,在新西兰并不那么容易。
华人移民人口比例并不高,如果要大规模种植,就一定要让社会大众都能接受。
“我小时候一直不想当农民。我15岁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后来,很不幸父亲生病了,只有母亲一个人管理农场。”
“当时的情况是,要么我们这一代接着干,要不然农场就没了。”
他说,他开始引进“华人蔬菜”品种时,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大超市不接受。
“我没有办法让超市收我的蔬菜,我只能想各种办法。”
他就经常去参加新西兰的Food Show(食品展),然后找独立的超市一家一家谈。
有洋人不知道这些菜的口味怎么样,他甚至当场做给他们吃。
“我还专门盯一些名厨,自告奋勇跑去他们的餐厅向他们推广……”
问题的根子是“移民政策”?
Rural Support Trust基金会主席Neil Bateup今天说,为农村服务的心理健康热线拨打次数正在增加。他说,“劳动力短缺压力是其中一个原因“。他说,现在很多农户都很疲惫,因为他们无法休息。如果团队缺少劳动力,其他人就得加班,减少休息时间。
Bateup说,移民政策使问题变得更糟,多年来受雇于农场的海外工人,很多无法回到新西兰。
而新西兰本地人无法填补这些角色。他说。
Bateup说,同样的现象正在卡车运输行业、肉类加工行业和农村承包辅助行业中出现。
昨天,新西兰生产力委员会主席Ganesh Nana公开提出,新西兰又到了需要一次大的移民政策重新调整的时候了。
连生产力委员会都这么认为,看来,这届政府的移民政策真的是失败了。
每一个政策,都会产生后果,埋掉的是生菜,长出来的将是更高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