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5日 17.4°C-20.0°C
澳元 : 人民币=4.73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2022-11-04 来源: 十点人物志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生育对于一位女性意味着什么?”

这个豆瓣话题下,山东女孩吕娜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了十多篇孕产期手记,她称自己原本对婚姻以及生育抱有恐惧,不怎么爱孩子,后来却改变想法,于异国他乡完整地经历了结婚生育的过程。

彻底改变意愿,除去伴侣的影响外,吕娜认为也跟生育氛围有关。11年前,吕娜去法国留学,与一位当地男人相爱并成立家庭。在和周边法国人的相处中,她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法国结婚率极低,生育率却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在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

吕娜细腻真挚的生育手记引起了我的兴趣,除去她的个人故事外,更令我好奇的是,全世界普遍出现生育率下降现象,法国生育率为何持高不下?究竟是什么让法国人如此热衷生娃?

我们联系上了吕娜,以下是她的故事。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1

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育

我叫吕娜,今年37 岁,大学毕业后去了国内某知名企业上班,被外派到非洲待过几年,那段时间工作压力太大,加上我从大学开始一直想出国留学,工作了一段时间,还是想出去看一看。

2011年,我攒了点钱,因为本科学的是法语,就来到了法国,读文学硕士,遇到了丈夫A,之后留在法国待了十来年,现在在一些中法合作的项目里做咨询和翻译工作。

A是法国巴黎人,我们在共同朋友的介绍下相识,他是我在法国第一个真正date的男生。原本对外国人不太感兴趣的我,渐渐被A的真诚善良打动,我们从友情走到了爱情,几年后又走入婚姻,到今天已经相识十一年,结婚八周年了。

年轻时我也曾遇到过背叛和伤害,对婚姻并不向往。如果不是遇到A,我可能会像很多法国人一样,遇到合适的伴侣就一起生活,不合适了就分开。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2

吕娜和丈夫的结婚照

我也是一个不怎么爱孩子的人,总觉得他们像我无法理解的小动物,时不时哭闹烦躁,难以沟通,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自私作祟,我想要更多的个人空间,担心未来的孩子会不会因此对我不满意。又觉得二人世界很美好,难以想象横插进来一个我们要分出大量爱和精力来养育的小怪物,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但我并不是纯丁克,不是 100%拒绝(生育)这件事,更多是恐惧和担忧,很难判断有孩子后的生活适不适合自己。跟很多女性一样,我在网络上看过大量和生育相关的帖子,觉得生育是牺牲自己的健康和自由去繁衍下一代。所有人都会告诉你,生只是第一步,长期抚育孩子的过程比生产更艰难。

我常常听到“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声音,以前会觉得很解气,但偶尔也会产生怀疑,能够生育后代,明明是女性独有的一种天赋,怎么好像变成了母职惩罚呢?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3

吕娜在一系列孕产期手记里描写了自己生育的过程

过了几年二人世界,A想要一个孩子。对于A来说,选择了走进婚姻,就意味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家庭,至少要有1个孩子(法国人通常会生2-3个)。有些法国人的家庭关系比较冷淡,也有些人家庭关系紧密,A家属于后者,家庭氛围比较浓,可能因为他来自于一个亲密无间的家庭,更有勇气去面对育儿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当时他已经35岁,我也33了,担心再拖延的话对生养孩子的精力会有影响,我们觉得可以开始考虑规划另一种生活。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4

吕娜和A家人的合照

A是个非常顾家的男人,和他的几年婚姻冲淡了我对婚姻的恐惧。但对于生孩子,我内心还是有些忐忑。婚后第四年,我们认真讨论了“Baby Project”,把有了孩子后可能会遇到的生活上的各种改变,一点点梳理清楚,也规划了两个人未来的具体分工,这让我心中的不安减少了许多。

既然做出决定,我会少想那些让自己恐惧的东西,而是想象和孩子共同生活的画面,并且告诉自己:我在做一件世界上最伟大的事——创造一个新的人类。

除去小家庭内部,A作为伴侣对我们未来育儿计划的支持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我搜索了法国的激励生育措施,各方面做得确实还不错,这算是促使我下定决心生育的外因。

先说经济补贴方面,法国女性生孩子后会拿到政府发的一笔九百多欧(约6187元人民币)左右的生育奖励津贴,直到宝宝三岁,每个月还会有接近两百欧(约1375元人民币)的补助。

补贴费用与家庭收入有关,高收入家庭补贴较少或者没有,低收入家庭补贴比较多。多孩家庭或者单亲家庭拿到的经济补助和假期也更多,我没有具体算过,但听周围朋友说,生三个以上,不用去工作,靠各种补助就可以大概覆盖一个人的工资。

如果是双职工家庭,有1个孩子,夫妻双方能少缴纳1/3税费,如果是多孩家庭,交的税只会更少。有些超多子女家庭,一家人甚至几乎不用工作,就能维持正常生活。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5

吕娜孕30周

从怀孕检测到生产期间,以及产后妈妈的身体修复理疗,宝宝的检查等等,几乎没有需要自己花钱的地方,不管选择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社保都能报销,选公立医院可以报销100%费用,选私立医院社保大约报销70%,剩下30%也可以通过商业保险报销。

如果自然受孕不顺利,需要辅助生殖,43岁以下的女性,医生检查双方情况符合做试管婴儿条件的话,有四次全额报销试管的机会。

孩子顺利生下来后,法国女性的带薪产假是16周,而且从2021年起,作为父亲的陪产假也从11天延长至25天,之后还可以选择休3年以内的育儿假。育儿假期间相当于停薪留职,社保每月会根据之前的工资情况给予补贴,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可以休育儿假,谁愿意去上班谁去。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6

提高生育意愿,不仅靠贴钱

不止是法国,其实很多国家都在实施激励生育的政策,日本韩国也有生育津贴,但(激励生育的)效果不太显著。刚刚我提到法国人激励生育的经济补贴政策,但在我看来,想要提高生育意愿,只靠贴钱是远远不够的。提高生育意愿的前提,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女性的处境。

法国是一个女性主义发展得比较充分的国家,在法国这么多年,我从没听过“大龄剩女”、“女性应该什么时候生孩子”的争议。当然,这并不能说法国人多么先进,只是他们的女性主义萌芽得更早,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历史更长,改善的也更多。

现在法国全社会有一种共识:女性生育是对社会做出贡献,孩子虽然是小夫妻自己的,养大了之后的贡献是给全社会的。要想几十年后大家都有养老金、并有人给你提供服务,今天就得给想生娃的人提供支持。支持有娃家庭,同时也不干涉不想结婚生育人士的选择自由,这才算是比较理想的生育环境。

对法国人来说,结婚不是必选项,法国结婚率非常低,包括同性伴侣在内,一年也就20多万对情侣结婚(2020年降到14.8万对,2021年回升至22万对),平均结婚年龄越来越晚,男性接近38岁,女性36岁左右。

我们身边的朋友大约30%选择结婚,70%没有结婚。很多人生了三胎依然没领结婚证,他们一般会签署一个同居合同,将财产与孩子如何分配写到合同里,具有法律效力。当你不想持续这段关系,也可以去法院申请解除合同,过程并不复杂。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7

吕娜和A的妹妹合照,A妹和男友属于非婚生育,福利待遇一样

在法国,非婚生育是很常见的,非婚生育和结婚生育在社会待遇福利上没有任何区别。单身生育的女性也一样。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法国企业也有相应的倾斜措施,无论男女,一旦你有了家庭,大家都默认你下班时间是给家庭的,社会压力小了不少。你的工作时间可以安排得更弹性,自己安排接送孩子的时间。法国学校假期很多,有孩子的员工可以优先休假去照顾孩子。

至于歧视职场育龄女性现象,我不敢说100%没有,但我周围人都没有感受到,甚至不会去讨论这个话题。一方面是法国人争取了这么多年女性权益,社会观念发生改变;另一方面,法国工会很强势,如果企业侵犯员工权益,工会会替你出头,企业将面临高额罚款。

生育这件事上,伴侣的态度也很重要。虽然A做饭味道一般,但至少坚持做一半的饭,而且喜欢做家务打扫卫生,尤其爱熨衣服,把内裤和袜子都熨得平平整整,平时生活中也很会照顾人,所以我对他以后的育儿能力蛮有信心。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8

吕娜偷拍丈夫熨衣服的照片

从我看过的法国家庭样本来看,A这样的男人并不少。法国人心里,没有“男人不会带小孩”的说法。他们会认为,一旦决定成立家庭,养育孩子,双方都做好了两个人一起分工合作育儿的心理准备。

我公公婆婆这种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老一代法国人,观念可能会稍微传统一些,年轻的时候趋向男主外女主内,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家庭模式。但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他们的习惯也慢慢改变,我公公现在也经常做饭干家务。

到了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男女平等,整个社会观念得到了改变,长大后男女双方也都自然而然地会共同承担家务和育儿的分工。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9

把“妈妈”放在“孩子”前

33岁那年,我正式开始备孕,A当时36岁。从备孕到生产,总体的感受是法国社会更注重对孕妇的关注,而不是孩子。

我属于孕期反应比较严重的那种,早期孕吐得很厉害,大概前三四个月每天24小时都吐得昏天暗地,孕晚期后又会有各种不适,腰痛、坐骨神经痛、耻骨疼痛等等。特别难受的时候,我也会想为什么要生呢,真的是自讨苦吃。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10

孕早期吕娜试过缓解孕吐的药物和手环

全世界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女性,都经历过孕期的不适反应,人们总是习以为常,到现在也没有针对孕期疼痛的特效药或缓解方法,只能忍受着等疼痛过去,可见大家多么漠视女性生育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

好不容易熬过了艰难的孕期,又被医生告知我因为胎位问题要提前剖腹产,担心这期间出什么意外,我还偷偷写了一堆信交代身后事,写给丈夫、宝宝还有我的家人,写完后心里安定了不少,不禁感慨了一下,我的人生也就这么几页纸就可以交代了。所以,有什么可怕的呢。但其实还是很紧张和不安(笑)。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11

我选的是离家最近的公立医院,整个孕期检查和生产期间体验都挺好。医生们会尽量尊重孕妇的痛苦焦虑和不安,工作人员会以孕妇为中心,住院期间也都有助产士和育婴师来照顾。每个人都很有耐心,你可以问关于孕期和生产的一切问题。

即使是孕期的私密检查,也能相对轻松地度过,在一个绝对私密的环境里,医生或护士会提前告知接下来要到检查的哪个步骤,动作十分轻柔。最后剖腹产时,麻醉师也一直在旁边跟我聊天,和我的丈夫一左一右,尽力缓解着我的紧张情绪。

我顺利地生下了小A,生产之后,我没有选择母乳喂养,而是直接选择用奶粉喂养。这是我在生产前就决定了的,母乳喂养对孩子的好处自不必多说,但我们很少提到对妈妈来说怎样才是最好的。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12

吕娜的丈夫在医院给孩子换尿不湿

在法国,如果决定不母乳,没人会进行“你不是一个好妈妈”这样的道德审判,医生不会主动建议你用母乳喂养,只会告诉你选择让自己舒服的喂养方式。医护人员会优先以妈妈的需求考虑,如果选择母乳喂养,医院会有专人来指导帮助顺利哺乳,如果选择奶粉喂养,医院也会给提供免费的水奶,总之,虽然宝宝很重要,但刚生产完的妈妈们更需要关怀。

我的丈夫A和他妹妹都是吃奶粉长大的,他觉得没有什么区别,每次他都说:这是你的身体,你的选择,我会对你的选择全力支持。

我的法国婆婆更没意见,她当年就是用奶粉喂养孩子。而和我同时怀孕的A的妹妹也早早决定了不母乳,她的理由很简单:不想胸部变形。可能法国女人才有勇气直接说出口,我们中国妈妈大多只能把“美观”当成靠后的理由。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13

吕娜和A妹的孕期合照

一旦成为母亲,有些话好像很难说出口,可是我深深觉得,当了妈妈我就不是我了吗?就不是一个完整独立会害羞的女人,而变成没有感情的产奶机器或带娃工具人了吗?虽然做了母亲需要在很多方面有所牺牲,但我仍然希望保留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选择自由。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14

托管系统,解脱法国职场妈妈

不过在法国,人们没有坐月子的概念,更没有请月嫂的习惯,多数时间只能靠新手爸妈自己。即使再亲密的家庭,界限也会很分明,我的公公婆婆有自己的生活,只能每周帮忙照顾一天让我们休息一下。

由于我是2020年下半年生产,赶上了新冠疫情,我的父母年纪比较大,也不方便来法国陪产和照顾。

所以要孩子之前,必须先做好不指望别人的心理准备。

育儿主要是夫妻俩的工作,在医院时医生会负责教导新生儿父母如何照料孩子,他们会手把手教我们给小孩喂奶、换尿不湿、护理脐带、洗澡等等,直到新手爸妈都学会,才能办理出院手续。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15

吕娜的宝宝出生后,小家庭的第一张合影

出院一周内,会有自由助产士免费上门2-3次,每次待足一个小时,来为妈妈和宝宝检查,如果产妇存在母乳问题,也会由自由助产士来解决。(法国的助产士有好几种,有些负责接生,有些负责产后修复,有些负责产后上门给产妇和婴儿做追踪检查。)

前面提到,父母可以共享3年的育儿假,但因为种种原因,真正休满育儿假的并非主流。

没有双方父母和月嫂帮忙,不少法国人还会连生好几个,法国女人却能在产后迅速回归职场,其中最主要原因得益于较为完善的托管体系。

在法国,最常见的托管形式是托儿所。托儿所分公立和私立,一般接收2个月到3岁的宝宝。公立托儿所的设施通常不会很高档,但干净实用,里面的看护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政府会补贴大部分的费用,收费根据家庭收入水平来定。

普通中产小家庭每月大概会付四五百欧元,收入越少的家庭付得越少。有些公司还会补贴部分费用,最终需要支出大概两三百多欧(200欧约等于1380人民币)。私立托儿所收费高一些,托管综合花费不会很高。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16

政府寄来的托儿所录取信

但公立托儿所的名额并不多,双职工家庭、多子女家庭或者单亲家庭,更容易申请到托儿所的位置。

至于没有排到托儿所位置,或者所在地没有托儿所的小城市的父母,一般会将孩子送到育儿助理(保姆)那边。和我们对保姆的定义不同,育儿助理是经过审查有相关专业资质的人员,把孩子送去其家中全天托管,育儿助理最多可同时照看3-4个孩子,整体费用高于公立托儿所,但通过补贴后差异也不是很大。

除此之外,还有家长们开设的家庭托儿所,大家联合起来互助带娃,也有公司托儿所以及一些针对临时需要短期托管的地方,需要提前申请位置。

托管系统对育儿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当然这个系统也并不完美,其中存在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公立托儿所位置较少、小朋友刚送到托儿所后容易生病等问题。但这种国家和社会联合助养的形式,确实大大缓解了普通人对于生育的压力和焦虑。

一位华人妈妈的自白:在法国,我为什么从恐婚恐育到自愿生娃?(组图) - 17

吕娜和丈夫、孩子的合影

不过即使有比较完善的托管系统,孩子也比较乖,我的个人感受是有了孩子后,多多少少还是会影响工作。为了有更多时间陪孩子,我主动放弃了一部分工作,孩子上托儿所后,我捡回来了一部分,但也很难像之前那样100%投入了。

一旦当了妈妈,可能因为身份的转换,很难再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事业上,有时即使此刻没有在照顾孩子,也会思考和规划关于孩子的事情。

母亲与孩子的感情,跟其他一切形式的感情联系都不同,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让你无条件地、全心全意投入去爱他/她的人。我也经常告诉自己,虽然是我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但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以后他的人生由他自己选择,我们为人父母的只需支持他,鼓励他,在他需要的时候陪伴他就可以了。

成为母亲两年了,其实最想跟我的孩子说一声“谢谢”。谢谢你选择我这个不怎么完美的妈妈,谢谢你让我学习做一个更好的人,也谢谢你让我体验身为母亲的人生。

我也会时不时提醒自己,不要太迷失于“妈妈”这个角色。

以前我会在日记里写,我希望任何时候的我,不管单身还是已婚,是否做了妈妈,乃至老到80岁……都还能继续保持自我,并且好好地爱护这个自我。

但此刻我发现“自我”也是会变的,会随着结婚、生育以及人生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我依然希望保持自我,而现在的自我,可能是相对以前更完整和丰富的自我。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QQ77ZZ
QQ77ZZ 2022-11-04 回复
感悟最多的是法国社会和家庭对女性的尊重
Vera_QING_
Vera_QING_ 2022-11-04 回复
果然是欧洲国家,福利不差
幕幕呆奢侈品代购
幕幕呆奢侈品代购 2022-11-04 回复
好好的爱护这个自我
咚樂逸緣
咚樂逸緣 2022-11-04 回复
我也恐婚,也不太想生孩子
sweet-sob
sweet-sob 2022-11-04 回复
这位华人妈妈和丈夫笑的时候有夫妻相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